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在社会发展中,对各种能源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水利工程项目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设了很多水利工程项目,大大促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设水利工程,不仅可以兴水利,防止水害,而且还能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现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滑膜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本文对这项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水利施工;滑模技术;应用
引言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更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水利水电工程在城市建设以及农业发展当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针对于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滑模技术对于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率有很大的效果,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文章希望通过相关的介绍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帮助,为水利水电工程作出一点贡献。
1滑模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流程分析
目前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滑模技术的动力设备皆为千斤顶。在实际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滑模技术应用步骤如下:①使用千斤顶作为动力装置,使混凝土浇筑装置在千斤顶的动力推动下,在刚成型的混凝土表面与模板表面进行滑移,并将混凝土浇筑至套槽内。②当最下层模板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依靠提升器具将模板套槽进行提升,从而使模板能够在更高层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③多次重复第一步与第二步,直到混凝土浇筑至施工设计要求的位置为止。滑模技术在实际水利工程建设中,主要运用在水闸、渠道等水工建筑物施工中。施工单位能够通过滑模技术在确保水利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整体施工效率。
2滑模技术的施工优势以及具体要求分析
滑模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具备以下五点优势:①滑模技术的整体性较强,施工单位通过滑模技术能够有效处理传统施工技术中的施工缝问题。②滑模技术中的不同板块可以进行连续施工,从而大幅度缩短水利工程施工的整体施工周期。③滑模技术具有较高的机械化程度,通过高度的机械化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并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精度。④滑模技术对辅助施工的要求较低,能够大幅度减少辅助施工造成的额外成本支出,提升施工单位的成本经济效益。⑤滑模技术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在施工中的故障率与失误率较小,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安全性,促进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滑模技术与桥梁、铁路等交通工程的滑模技术相比,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滑模技术的模板尺寸精度要求更高、工程需要的混凝土浇筑量更大且整体施工技术更加复杂。同时,施工单位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应当注重滑模技术的连贯性,提升预埋件安装环节、混凝土浇筑环节以及模板滑升环节之间的衔接效率,从而为高质量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提供保障。
3滑模施工的要点
3.1模具的安装与调试质量控制
在施工中,关键在于滑模的水平控制。目前,控制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千斤顶同步器控制,一种是用水准仪检查滑模水平。同时,为了将滑模中心结构偏差控制在要求内,在控制中心线时,理想的方法为采用激光照准仪,将其固定于井口合适位置,使激光点与竖井底板基准点重合,以确保滑模水平位置的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包括吊锤、吊线等,选择时应慎重。将滑模进行对接,在木垫板上使用吊葫芦与各个控制点连接,并使用离心式液压千斤顶,固定在空心钢管上,然后将钢管放置在千斤顶的中间部分,其中一端与闸墩混凝土凿毛的一面相接触。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千斤顶的状态,定期做好清洁保养工作,进一步确保工作可以按照计划顺利进行。在搭接电焊作业的工作中,要注意焊缝的长度,必须要按照相应标准,对于单面焊接的方法其焊缝长度要至少比钢管直径高十倍,双面焊接的方法要求其焊缝长度要至少比钢管直径高五倍,搭接的部分要控制钢筋的长度,避免对后期浇筑工造成麻烦。开启电动机器,将滑模提升到10-20cm的高度,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对滑模的方位和角度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测,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则需要立刻进行矫正,确保滑模模板与各控制点完全对应,之后用木模板或者钢模板对滑模的底部缝隙进行填堵与封层处理,然后进行对称筋部分的焊接,当模板的安装全部完成后,在控制点上面设置吊线设备,更好的做到对模板变形情况的监测与控制。
3.2滑模施工的纠偏工作
滑模施工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若施工人员忽略了某处施工细节,都会直接影响到滑模施工的整体质量。因此,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对滑模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当滑模施工中发生偏移时,应当及时开展相应的纠偏工作,从而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目前阶段,滑模施工的纠偏工作主要有下列三类,施工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①千斤顶垫铁法。当滑模施工中发生偏差时,施工人员可将千斤顶的一侧使用铁板进行垫高,从而达到纠偏目的。②顶轮纠偏法。使用具备一定强度的混凝土墙体作为支撑点,使用纠偏装置进行纠偏。③新浇混凝土导向法。施工管理人员可通过调整模版平台的方式,使模版向相反的方向滑行,达到纠偏的目的。
3.3滑模的控制工作
在施工单位运用滑模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开展滑模控制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滑模控制工作提升滑模技术的整体运用效率。目前阶段,滑模控制的方式可划分为以下两个方式:①使用水准仪进行滑模的水平检查。②使用千斤顶同步器进行滑模的水平控制。施工单位在具体滑模控制工作时,应当对滑模的中心进行全程控制,确保滑模的中心未发生偏差,从而保证滑模技术的顺利实施。若模板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变形现象,将会影响滑模技术的整体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应当及时使用激光照准仪对模板位置进行检测。在具体检测过程中,施工单位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①将激光照准仪固定在井口处。②开启激光照准仪,并将激光点与竖井底板的中心基准点保持重合,从而对模版位置进行检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一台激光照准仪所检测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会有一定的偏差,在实际检测中,施工单位应当使用三台以上激光照准仪进行具体的检测工作。当多台激光照准仪的激光点重合时,便可得到最为准确的实际数据。
3.4滑膜拆除
施工技术人员此时还要将钢管多余的部分进行割除处理,最后拆下滑膜上的照明设备,在对滑膜操作台上的零部件进行拆除时,施工人员的动作幅度一定要小,以防上面的部件出现损坏的情况,影响二次使用。接着开始对滑膜时墩头上的组成部分进行拆除,先将螺栓拧下,然后使用塔吊机器把滑膜尾部吊住,吊离地面,此时技术人员需要将滑膜机械上的相关部件拆除下来,拆除的步骤一定要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否则就会可能对滑膜组件产生不可逆的损坏,同时拆除技术没有按照相关步骤开展的话还有可能会对的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影响,所以技术人员一定要注意,并保持高度的警惕。
3.5滑模施工的纠偏工作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滑模施工会出现一些偏差,但是这些小小的偏差往往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就需要对滑模施工进行纠偏。在施工中,需要根据施工的不同,采取合适的纠偏方法,目前常采用的纠偏方法包括三种:一是顶轮纠偏法,即利用一定强度、刚出模的混凝土墙体为支撑点,适当改变纠偏装置,以产生适当的外力,实现纠偏的目的;而是新浇混凝土导向法,即通过调节模板平台,使得模板系统与原始方向相反,实现纠偏的目的;三是千斤顶垫铁法,即在测量过程中,将千斤顶一侧底座用钢垫板垫高,使千斤顶可带动模板设备滑行,达到纠偏的作用。
结语
现在我国水利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且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开始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工作当中,其实无论何种新技术,其目的都是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水平。近年来滑模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施工过程当中仍然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滑模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之后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一些技术要点和质控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宋国平.浅析滑模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J].工程建设,2017.
[2]梁伟.现代滑模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探究[J].水利设施建设,2017.
[3]徐慧敏.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施工技术的应用[J].施工技术创新,2017.
论文作者:张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1
标签:技术论文; 水利论文; 千斤顶论文; 混凝土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模板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