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

赖光宝[1]2004年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农村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也正是凭借这一政治优势,党领导农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1978年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拉开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序幕,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新号角,中国开始进入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在转型期内,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改革开放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生活分散化、村级组织功能弱化、农民角色逐步分化以及国际环境复杂化的冲击,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遭到削弱;组织领导弱化;物质保障不力;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实际需要不符。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从实际上阻碍了农村现代化建设。为了有效地解决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确实恢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工作中的“生命线”地位,我认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紧密联系农民群众的利益,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采取系统的思维方法来分析这些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从而推动我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发展。

蔡宇[2]2011年在《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物质和精神建设,而且关系着整个社会转型的成败。当前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还很薄弱,新问题、新情况也不断产生。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正确分析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是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李若冰[3]2012年在《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农业大国,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杨凌区拥有18.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就有11.9万,是杨凌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逢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内容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等。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杨凌区发展建设翻天覆地,如何通过加强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农民对这一社会转变的适应能力,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以陕西杨凌示范区为例,对社会转型期农民的政治思想结构进行剖析表明,在社会转型期,农民的政治思想结构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传统乡规民约对农民行为的规范功能已经式微,而农民对中央政府倡导的主流政治思想认同度不高,农村社会政治思想出现趋利化、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主旋律引导机制正在衰弱;农民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缺失,民主政治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让位于经济理性,宗教信仰中“拜佛主义”严重。引导杨凌农民在走向富裕的同时,从思想观念上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党的信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这既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杨凌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也关系到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而且对农村社会的全面快速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是我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和改进杨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使杨凌农民更加适应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在各个领域内的变化,是摆在杨凌区全党和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廖志诚[4]2008年在《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研究》文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古往今来无不受到世界各国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其在治国理政和促进入的全面进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亦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在社会转型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取得不俗的成绩,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际来看,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政治格局分化组合、文化霸权主义横行等都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国内来看,社会变迁引发价值观念新变化,人们的思想活动出现新动向,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不断创新,这些新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这些新挑战和新变化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与之不相适应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地位被边缘化,“阵地”意识弱化,一些部门和单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更新不及时,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滞后,这些问题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乏力。面对新形势,党中央一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根据形势的新变化不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这是保证其继续发挥“生命线”作用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新形势下解决新问题的基础性工作。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培育和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的切实措施,首先要从理论上弄清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体系的结构,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体系不同层次的内容和作用,其次要积极探索培育和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的具体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积极性、积极构建社会化网络教育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

刘豪杰[5]2017年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民间信仰的探析与引导》文中认为国家“十叁五”规划提出: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好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只有妥善处理好广大农民群众的信仰问题,把他们的精神追求与创造力合理地引导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国梦。农民占我国总人口的大多数,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民间信仰关乎农民的思想倾向、价值取向以及政治方向,既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如缓解农民生活压力、丰富农村娱乐生活、辅助道德教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积极作用;也可以阻碍社会发展,如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助长功利主义思想、滋生农村封建迷信活动、削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消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正视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村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探索二者的互动与契合途径,积极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道路相适应,正确处理好“主旋律”与“多种声音”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也为新农村建设与政府基层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使民间信仰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本文以转型时期的河南省夏李乡为例,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结合地方档案资料、文史资料、田野调查等,通过访谈、参与观察、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来考察夏李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以及农村民间信仰的复兴,并以关帝庙的修复与重建为例讨论民间信仰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分析民间信仰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以此提出运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来管理与引导农村民间信仰,为新时期党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及对民间信仰的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党需要引导农民理性对待纷繁复杂的民间信仰,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韩凝[6]2010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伟大胜利的传家宝,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之一。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表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村和农业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的生活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将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纳入到理论研究的视野,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采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运用详实的材料,在系统总结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着重探讨了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与对策,对如何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比如“树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培养新型农民结合起来”等,以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在各个方面的优化选择。

马关生[7]2013年在《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启了加速转型的崭新时期。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自身转向现代化、科学化,以及应对社会转型带来严峻挑战的双重使命。社会转型时期,制度是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为切入点,研究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在阐述社会转型的时期和主要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发展理论基础上,阐明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及其发展的基本内涵,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发展的要素构成与过程逻辑。其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分析方法,从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发展的生态环境、动力构成、主体构成、目标体系、内容结构、评述分析等方面对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发展的相关要素进行理论分析;再次,全面总结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发展的实践成就,并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最后,从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途径等叁个方面提出推动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科学发展的对策。本文研究丰富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体系,深化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视野,推动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科学化发展。论文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对于推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王正文[8]2007年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问题在农村改革开放之初就出现了,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集中表现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过程的效率不高、功能发挥的效果不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问题的实质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长期落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未能充分有效发挥其在农村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中的生命线作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原因上看,是改革开放前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极“左”错误,改革开放之初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准备不足。从现实原因来看,改革开放之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右倾失误,“八九政治风波”后纠正思想政治工作失误过程中存在忽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处于转型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所需要的积极环境供给不足,长期以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建设滞后。要从根本上扭转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长期弱化的状况,一方面,需要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外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即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过程中,努力创造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良好的物质条件、稳定的政治条件、和谐的精神条件。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加快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建设,即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龚晗[9]2006年在《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成熟。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党和政府在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客观评价改革开放的成果、积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后又一次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决策。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改革越是深化、开放越是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发展,越要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动员亿万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任重道远,大有可为。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浪潮下,我国农村诸多领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型;由同质单一型社会向异质多样型社会转型;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型;农村社会的群体结构、体制结构、组织结构、利益机构、观念结构都在逐步分化。机遇和挑战往往结伴而行,这些变化在给农村发展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困惑。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社会活动方式和价值取向、社会心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及一些农民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也日益凸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生活分散化、村级组织功能弱化、农民角色逐步分化以及国际环境复杂化的冲击,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将目光聚焦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身上,以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开篇,探讨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最后尝试着对解决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

吴业苗[10]2003年在《农村社会结构的分化及其主导价值观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快速分化。农村社会群体、组织、制度等实体结构的分化导致农村社会观念结构的分化,并使其呈现出多元性和广泛性等特征。农村社会实体结构,尤其是观念结构的分化,虽活跃了人们的思想,给农村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但也影响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现实社会的稳定,造成部分农村成员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动摇。因此,运用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分析我国农村这一社会现象,不仅有利于在农村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起坚固的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体系,而且还有利于引导农村社会的正向分化,促进农村社会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D]. 赖光宝. 河北大学. 2004

[2]. 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 蔡宇. 现代商贸工业. 2011

[3].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李若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4].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研究[D]. 廖志诚.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5].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民间信仰的探析与引导[D]. 刘豪杰.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 韩凝.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7].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发展研究[D]. 马关生.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

[8].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问题研究[D]. 王正文. 云南师范大学. 2007

[9]. 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D]. 龚晗. 武汉科技大学. 2006

[10]. 农村社会结构的分化及其主导价值观的构建[D]. 吴业苗. 河海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