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目的:研究各个年龄的小儿静脉注射留置针位置和时长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在收治的不同年龄住院患儿共计5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同年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部位和留置时间差异。结果:不同年龄患儿的留置针穿刺点有所不同,新生儿和婴儿以头部静脉穿刺为主,3岁以上患儿则以四肢血管为主。学龄儿的静脉留置时间最长,婴幼儿最短。结论:新生儿和婴儿均应该选择头部作为留置部位,幼儿可选择四肢作为穿刺点,临床中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适宜的静脉作为穿刺点,以便将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控制在最佳时间。
关键词:穿刺;静脉留置针;护理;患儿
静脉留置针又被称为套管针,是近年来头皮针的替代产品,具有操作简便、不易穿破血管、无需反复穿刺、套管留置时间长等优势。在小儿治疗过程而言,其可减少穿刺次数,减少患儿的扎针疼痛感,降低对患儿血管的损伤,方便医疗人员操作,也有效缓解了医疗人员的劳动量和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1]。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患儿年龄的不同,加之静脉解剖和生理结构也不同,故而不同穿刺点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非选择性拔管率也不同[2]。本次研究将通过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在收治的不同年龄住院患儿共计5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年龄患儿静留置针的穿刺部位和留置时间的区别以及相应护理对策。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在收治的不同年龄住院患儿共计520例,其中男272例,女248例,其中新生儿组(不足28d)68例,婴儿组(1月-1岁)89例,幼儿组(1-3岁)152例,学龄儿组(3-12岁)211例。所有患儿均无凝血功能障碍,平均住院时长为15.18±2.13天.
1.2方法
所有患儿的静脉穿刺均由我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进行操作,头部静脉穿刺时,主要选取额正中静脉或者是颞浅静脉;上肢穿刺时主要选取颈静脉、手背静脉、腋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等;下肢静脉穿刺时,主要选取足背静脉或者股静脉。穿刺前需对患儿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摘掉留置针保护膜后,松动外套管。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对穿刺部位血管固定,右手持针,以与皮肤呈15-30°夹角的角度进针。如果发现出现回血现象则应该将针管与皮肤的夹角减少,然后在进行推动1mm左右即可,由于幼儿血管较细,无法多次进行血管的选择,容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常常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固定,先利用右手进行针头部位的固定,然后利用左手进行慢慢的推送针管,中指和无名指按压留置针外套的管口顶部,右手再将针芯退出,固定针翼,旋上肝素帽外套管口并旋紧,打开开关调节输液速度,最后使用输液贴进行各个部位的粘贴以及固定。每次行静脉输液或者静脉推注完毕,应用肝素盐水(12500U肝素+0.9生理盐水500ml)3ml正压封管。
留置针拔除指征:①静脉炎:依据静脉炎对于各个级别的分类,如果个别部位有红肿、疼痛、渗血等症状②液体渗出③液体堵塞。如果患儿出现了此类任何的症状均应该立即进行相应的拔管操作。
1.3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于三个组别的留置位置和时长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显著性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年龄患儿在应用静脉留置针时,其留置针穿刺部位也不同,新生儿及婴儿主要以头部静脉作为穿刺点,而幼儿及学龄儿主要四肢作为穿刺点进行静脉留置针。
表1 不同年龄组患儿穿刺部位分析
3讨论
静脉留置针以期痛苦小,对血管的刺激轻、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宜脱落、便于肢体活动、有利于危急重症患者的将近,降低患者对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等优势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中,也是小儿接受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其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患儿血管,减少反复穿刺为患儿带来的痛苦,也能够有效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其有更多的时间来巡视和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3]。
目前临床中常用的静脉留置针部位较多,但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而言,其在选择穿刺部位时,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生理特点等。对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而言,其头部血管较为丰富、充盈,血流速度较快,抗感染能力也较强,加之易于固定,故而多选取头部静脉作为穿刺点。颈静脉作为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具有血流丰富,位置相对固定等特点,多作为重症患儿的静脉留置穿刺点,其穿刺成功率较高,留置时间和标本采集等方面均较其他留置针具有一定的优势。腋下静脉的血管位置相对较深,管壁较厚,血管直径较为粗直,充盈度较好,且解剖位置较为固定,不宜出现滑动等情况,加之位置较为隐秘,故而多被用于新生儿和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点4]。股静脉作为下肢主要的静脉干,静脉较为粗直、位置较深,管腔较大,是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用于抢救的主要穿刺部位,可作为危重患儿抢救的主要穿刺点。头部穿刺时留置针容易发生被患儿拔出等情况,而下肢静脉由于存在静脉瓣,也不宜作为常规穿刺点,加之部分患儿在静脉穿刺时存在哭闹、挣扎等情况,导致穿刺时难以固定,而手背静脉位于浅表层,容易固定,故而常被作为较大患儿的静脉留置针穿刺点[5]。同时为了延长留置时长,临床治疗过程中还应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①健康教育:在穿刺前,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提高家长的防护意识,在进行留置针之后切忌在留置部位进行遮盖和过分保护,应该让此位置暴露于空气之中,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看护;②穿刺操作:穿刺时应尽量让患儿保持安静,避免哭闹,以免穿刺时因患儿挣扎而穿刺失败。下肢穿刺时尽量让患儿保持水平位,减少重力回血;③留置针应用过程中,护理人应做好登记工作,密切监护患儿穿刺部位皮肤变化情况和导管完整性,一旦发现有意外拔管要及时进行处理;④输液期间护理人员要密切留意穿刺部位是否存在导管脱落、液体渗出等情况。如输注刺激性液体,必须保证留置针在血管内。实际操作时,还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合理选取穿刺点,控制留置时间。
参考文献:
[1]陈志萍.新生儿四肢静脉与头皮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对比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7,18(7):586-587.
[2]饶庆华,元凤.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6,35(10):624.
[3]杨雪茹,冯海珊,高佳玲.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7,9(2):138-140.
[4]林飞雄,莫美英,何铁飞.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2):291-293.
[5]张文清,谢燕红,黄雪玲,等.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儿科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1):159-160.
论文作者:何春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静脉论文; 患儿论文; 部位论文; 血管论文; 新生儿论文; 小儿论文; 头部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