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度”的把握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_邓容晖

数学教学中“度”的把握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_邓容晖

邓容晖 湖北省巴东县京信友谊中学 444300

【摘要】“度”的基本含义是程度、限度。能否有效地把握好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度”,不仅影响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关系着教学的整体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把握好下面几方面的“度”,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整体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度”的把握;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7-190-01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这种内涵具体表现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之中。许多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以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究其原因: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受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维品质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实践和创造能力,就需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利用可塑性大的特点,做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工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既是学生现实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当前,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优化课堂上下足功夫。

数学课堂教学要优化,要注意几个“度”的问题。“度”不仅是质和量的统一,又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一。

一、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蓝本,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也是教与学的依据。因此,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就必需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在实践中,对教学内容深广度的把握上却不够。

深度上,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在教学中往往把简单应用的知识点提高到综合应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的难易进行处理,做到浅中求深,深中求浅,使所教内容适合于大多数学生。所谓“适合”,并非让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而是必须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不可否认,教材上的知识都很重要,但其程度是不等同的,教师在备课时若对研究教材不够,则挖掘不出教材中隐含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就显肤浅。只有深入钻研大纲、教材,把握其精神实质,课堂教学中才能讲得深入浅出练得恰到好处。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理解编者意图,不但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备课,同时还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读教材,并提出疑问。

广度上,有的教师把知识范围任意扩大了。例如,在目前使用的中学数学教材与过去相比,许多内容已删除掉了。但有的老师把已删除的内容又补充进来,超出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很可能使更多的学生“望而却步”,对数学的兴趣也为之锐减。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认为多多益善,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什么都教,其结果将似蜻蜒点水,收获无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抽象理论,补充典型实例,经过具体分析,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

总之,教师应充分把握教材的深广度,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体察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知识、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彻底吃透教材,能够对教材内容举一反三,变式练习层层递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后再统筹安排在教学中应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

二、教学设计的“疏密”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时要做到疏密相间,科学合理,即每一节课的知识传授量不能过大、过密。密度过大,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势必影响知识的吸收,会造成学生的“消化不良”;密度过小,不但白白浪费教学时间,而且由于知识容量少,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教学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渠道进行的。从理论上讲,任何一堂课都会向学生传递一定数量的信息,关键在于这其中究竟有多少真正有助于学生提高的有效信息。有些课堂教学看似讲了很多东西,可真正对学生能产生影响的有效信息并不多,就是因为教师对教学信息“疏密”度缺乏有效的控制。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教师课堂气氛很活跃,而教学效果却不怎么样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依照高效课堂“指导自学,以练促能”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模式步骤,“第一步、简洁导入,确立目标;第二步、指导自学,自主探究;第三步、合作交流,解惑释疑;第四步、强化训练,成果展示;第五步、总结归纳,拓展提升;第六步、当堂检测,科学评价”每个环节都要设置好,环节之间衔接好,环环相扣,步步为赢。

三、教学过程的“缓陡”度

我们通常设计教学过程时,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一定的坡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坡度过陡容易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心理上会产生困惑感,久而久之,会丧失自信心;坡度过缓学生不需要多少思索,难以激起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的前后联系。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层层推进。

四、教学过程的“详略”度

教材中的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是教材的中心内容。而教材中的教学难点,则是指学生比较难学的内容,它往往比较抽象、深奥、复杂、容易混淆,也可能是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和能力的薄弱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内容的“详”或“略”的处理,就在于是重点的把握和难点的突破的最优化组合。教师在教学中,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哪些点上讲,哪些面上讲,都是应该通盘考虑、认真推敲的。教学中内容适宜、方法恰当、节奏和谐,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详略”度。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所要传授的内容作深入的剖析,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教学计划。教学中根据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程度,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做到详略有度,处理好全面讲述和重点讲述的关系,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过程的“节奏”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知识的节奏要做到快慢、缓急适中得体,使学生容易接受。如果节奏过快,超过学生一般的接受、消化速度,那么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便会匆匆而过,容易产生“走过场”的现象,可能会影响学生接受的准确性,造成印象不深,识记困难;节奏过慢,结构松散,学生思维也会随着松驰,情绪会低落下去,则容易给学生听讲、思维留下“空隙”,使他们形成剌激疲劳,神经松驰,注意力分散,同样影响教学效果。有经验的教师善于通过教学语速的变化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重点内容放慢语速,而非重点内容则可以在语流中一语带过。应该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与教学速度太慢不无关系。恰当的做法是“有张有弛”具有一定的节奏性,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双方都要遵循这种规律,这种规律有时是显现的,有时又是潜移默化的起作用的。

总之,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在初中阶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数学,完善和发展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和培养数学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论文作者:邓容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7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数学教学中“度”的把握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_邓容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