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同家庭的女儿和中学的第一位是一样的_钢琴论文

两个不同家庭的女儿和中学的第一位是一样的_钢琴论文

异曲同工:两个不同家庭的女儿同中“状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异曲同工论文,状元论文,女儿论文,两个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黄明旻、魏巧玲,这一对同班多年的好朋友,创造了一个奇迹,她们分别摘取2003年度广西高考理、文科“状元”桂冠。黄明旻生在一个条件较好的教师之家,魏巧玲的父母则都是平凡的工人,然而她们同样成为学业上的骄子。她们受到怎样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教师之家的女儿,弹得一手好钢琴,走遍大江南北

黄明旻的父亲黄克进是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母亲是幼儿园老师。因为母亲喜欢音乐,黄明旻很小就接受了音乐启蒙。

7岁那年,已上小学二年级的黄明旻放学回到家,便拉着爸爸的手嚷:“我要买钢琴!”爸爸奇怪,怎么这么小就要买钢琴。虽然知道她从小爱音乐,也给她买了不少乐器,但都是些“小玩意”。钢琴就不同了,一台钢琴要5000多元,那时家里还不是很宽裕,买这样一台大“家伙”还是要掂量一下的。于是三番五次征求她的意见,私下里并不是很赞成买,怕她只是一时兴起。可明旻坚定地说:“我喜欢钢琴,我要买!”“我买回来你玩了几天不玩了怎么办?这可不是电子琴。”“我一定学好!”小明旻认真地说。看着女儿严肃的表情,爸爸一咬牙,掏出5000元将钢琴抬了回来。

黄明旻对钢琴喜欢得不得了,但得有人教她,爸爸妈妈决定给明旻找个老师,而且要是个最好的老师。他们多方打听,得知担任柳州市键盘音乐协会主席的董老师是个高水平的钢琴家。他们找到了董老师的一个亲戚,由他带着他们去拜师。董老师看到这个一身灵气的孩子,顿时就喜欢上了她,但有没有音乐细胞就很难说了,“入学”考试是必需的。但董老师不是像其他人那样考会不会弹钢琴,而是让黄明旻随着音乐跳舞。当他看到小明旻的翩翩舞姿,不由连连点头:“这孩子对音乐的悟性极好,我收下她了。”

明旻学习钢琴充满了快乐,尽管练钢琴的过程是十分枯燥的,有时为了弹准一个音符,反反复复练上百次,十个手指头就有八个被摁肿了,可看到一脸快乐的老爸,她也一脸快乐了。

黄明旻的钢琴演奏技巧一天天进步,成了董老师的得意门生,老爸却不满足了,觉得她应该广采博纳,汲取众家之长,于是找到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系主任、钢琴家精恩惠老师给她辅导。父母希望女儿学有所成,但并不给她施加压力,黄明旻想弹就弹,不想弹就让她玩,还要求她不要丢了别的课程。明旻也很自觉,她要想不被父母“剥夺”学钢琴的权利,只有把功课学好。因此每天放学一回到家,她就在门口摆上小桌子,全神贯注地做作业,等爸爸妈妈回到家时,她已做好作业了,接着弹钢琴。练钢琴感到枯燥时,她又这样想,我一定要把今天的练习学好,学好了就可以玩了。想到弹好了可以玩,再辛苦也不觉得累了。

小学毕业时,小明旻学习成绩全年级第一。而且不久前,她还通过了钢琴10级考试,可以想像她付出了多少汗水。父亲决定暑假带小明旻出去旅游。父女俩去了广州。第一次出远门,黄明旻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看到什么都想问,见着什么都想玩。尤其对公园里、街头争妍斗奇的花草树木,更是感到新鲜。玩到后来,不是看风景,而是变成找树了。她买了一个大袋子,每发现一种新的花木品种,就摘下一片叶子装进去。半个月后,回到家时,她将树叶倒出来,然后给每种树叶都贴上标签,写上名字、种类。

广州之行让黄克进夫妇意识到外出旅游对女儿智力和知识面培养的重要性,对培养她的音乐感悟力的重要性。此后每到假期就带女儿出去玩,明旻小小年纪就游遍了大江南北。

1999年金秋,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大庆,柳州市举办一场百台钢琴演奏会。由于场面宏大,需要三名领奏,经过层层考试选拔,才读初二的黄明旻夺得第一名,成为三名领奏之一,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演出那天,柳州市中心广场人山人海,当一脸稚气的黄明旻走上前台时,场上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第二天,“少女钢琴家”成了全城谈论的话题。

黄明旻初中毕业时,父母让她去报考广西艺术学院附中钢琴专业,这年钢琴专业才招两名学生,而且柳州只有一个名额。可是当录取通知书下来后,爸爸妈妈却犹豫了,觉得女儿过早地学“专业”对她的发展不利。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让她上了柳州市一中。

“其实,明旻也有失利的时候。但我们并不为她的失利而责备她。”谈起女儿的成长,黄克进说,“孩子受点挫折是好事。鼓励她下次做好就行了。”

工人家庭为了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两次家

魏巧玲童年时代是在广西武宣县一个小镇上度过的,爸爸魏作文是车站的一名职工,妈妈是裁缝。

魏巧玲从小就很文静,天资聪颖,5岁上小学。虽然年纪小,学习却不比别人差,一学年下来,她的成绩名列前茅。爸爸因此琢磨开了,觉得在这个教学条件差的小镇上,她可能不会得到很好的教育,顶多成个“小聪明”。要让她受到更好的教育,只有让她进条件好的学校。于是当父母的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搬到柳州市去。

魏作文调动一切关系,几番奔波,终于调进柳州汽车总站工作。女儿进了条件好的学校,可他工作却没有以前那般轻松自由了,住得也差了,只有一个30多平方的套间,一家五口挤挤的。然而魏作文却很知足,在他看来,女儿能受到好的教育胜过一切。

当小玲玲去学校报名时,校领导看到这个只有6岁、从乡下来的学生,很怀疑她的“能力”,要对她进行测试,以决定她是跟班还是留级。试卷发下来,小玲玲“刷刷刷”半个小时就做完了。“行!是个小辣椒。”校领导夸道。这样她就成了班上最小的学生。在这里,小玲玲的成绩依然遥遥领先,成了班上的小老师,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都问她。

后来,爷爷见在城里没事做,便回乡下去了。爷爷这一走,吃饭就成问题了。魏作文上班是三班倒的,母亲翁玉文给人家做裁缝中午更是回不来。怎么办?两人商量,决定翁玉文不做裁缝了,回家专门给孩子煮饭。

这样一来,家里的收入顿时少了一半,全靠魏作文那点工资了,生活陷入窘迫之中,可是魏作文不后悔,他戒了烟,戒了酒,尽量不出去应酬。发了工资马上把钱交给妻子,只留几块钱在身上“应急”。

魏作文渐渐发现,巧玲吃饭很少夹菜。开始,魏作文以为菜不合她胃口,也没在意。可巧玲吃饭总不夹肉,魏作文感到不对劲了,她怎么只吃菜、不吃肉呢?她本来就瘦弱,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怎么行!于是追问女儿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了,可女儿说她没病,体育比赛她还拿了名次呢。想来想去,魏作文想出原因了,原来女儿是为给家里省钱不吃菜啊!

怎样多赚点钱成了魏作文整天琢磨的事,站里需要加班,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同事有事要请假,他就主动提出顶班。得了补贴,他拿回家就叫妻子买些好莱回来。可是巧玲不知怎么,吃了几餐“干饭”后,竟对肉不感兴趣了,任凭锅里的肉多香,她瞧也不多瞧一眼。硬要她吃,她就哭。爸爸妈妈拿她没办法,只好多塞给她点零花钱,让她嘴馋时买零食吃,可巧玲买回来的却是书。“不行,她这样下去非出毛病不可。一定要让她补身体。”肉不肯吃,蛋总吃吧。于是妈妈每天必蒸个芙蓉蛋要她吃。老师很想知道魏巧玲学习成绩为什么总是这么好,有一次问她:“巧玲,你妈妈每天做了什么好东西给你吃?”魏巧玲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吃过什么好东西,只好说:“我妈妈就是每天蒸一个蛋给我吃。”结果全班同学听了哄堂大笑。蛋是学生忌讳的,认为吃蛋会得“蛋”,魏巧玲倒好,吃蛋考一百分!

巧玲身体那么瘦弱,可学习却这么用功,妈妈很担心。巧玲每天吃过饭后,躺一下,然后就起来聚精会神地看书,看到九点多钟时,妈妈就会叫她停下来,冲个凉,让全身放松一下,十一点半,就要催她睡觉了。妈妈也没什么文化,学习上帮不了她,只有在吃饭、睡觉上多照顾她。让她吃得好点、睡得足点,学习效率就高了。他们也很注意为女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003年初,魏家所在的居民区搞拆迁,他们虽然分到了新的安居房,但由于钱不够,没有装修。突然有一天,居民区开进来几辆推土机,原来安静的住宅区顿时变成了喧闹的工地。看着女儿烦躁不安的神情,魏作文又做出一个决定:搬!他四处借钱,对新房作了简单装修,十天后就搬走了。

高考成绩出来后,对于黄明旻夺得广西理科“状元”,老师们表示并不意外,倒是对魏巧玲的“夺冠”有些惊奇,而魏巧玲不仅夺得广西文科“状元”,还夺得语文单科第一。然而,了解了她们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就会看到,她们不论哪个夺得“状元”,都是正常的事。

标签:;  

两个不同家庭的女儿和中学的第一位是一样的_钢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