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几点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几点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思想道德论文,体系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把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中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对于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和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思想道德领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必须看到,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和信念,善恶标准受到了挑战和冲击。其表现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国家意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受到削弱;经济生活中,偷税漏税、掺杂使假、欺骗、欺诈、不讲信用等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公务人员的贪污腐败,严重地影响了国家的“政治信用”等等。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发展先进文化本身也要求与时俱进地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所以,适应新的形势,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正是在这一社会历史背景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同时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党的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弘扬爱国主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它是我们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体系的最新认识成果,标志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要求。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早在1992年就做了总结性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一本质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以外,还有其特殊性: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兼顾效率与公平,既合理拉开收入差距,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使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强,国家能把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利益相一致,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包括符合市场精神的价值原则,如诚信、平等、务实、互惠、公平等具有先进意义的道德观念。同时,还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倾向,用崇高的思想道德来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合法权利的社会主义的利益观。
其次,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问题。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法律和道德作为人类行为的两种社会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正常运行的“两手”,一个重在强制性约束,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一个重在教育,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就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来说,一方面,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严格的执法措施,市场经济各个主体的行为就不可能规范有序,必须建立并利用完备的法律制度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调节,保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另一方面,无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市场秩序的维系、法律的维护和实施,还是消除市场本身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都离不开德治,德治和法治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法治和德治很好地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而要做到二者的有效结合,就道德建设来说,必须按照与法律相协调的原则来进行。这样才能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再次,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心理和精神有着深刻的影响,铸成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精神纽带。道德建设具有继承性,因此,必须努力挖掘、整理并继承、发扬我国传统道德中至今仍具有价值和生命力的内容。比如,传统道德中“以民为本”的思想,注重群体利益的思想,义利统一的思想,“舍生取义”的思想,等,都是我们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继承和弘扬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传统道德的发展与创新,只有伴随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在扬弃中延续,在发展中永葆青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根据时代特征,立足中国实际,赋予传统道德观念以新的内涵,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承接者,又是有力的推动者和建设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设必须体现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最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灵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道德的显著标志。为人民服务既然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就应当在全社会进一步将其推广开来,大力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的宗旨,而且是社会伦理原则;不仅是道德建设的核心,而且是道德修养的核心;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而且也是对人民中每一分子的要求。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统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不同的利益群体和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要求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广大群众则应该努力为人民服务。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们无论处于何种岗位、无论能力大小、职务高低,都能够而且应当通过自觉修养以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它本身体现着集体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也包含着对个人利益的高度重视,因为个人和集体是不可分割的,二者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和矛盾时,集体主义要求个人利益服从大局,以集体利益为先,强调个人对社会、集体的贡献重于对它们的索取;但它并不抹煞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强调社会和集体必须关心和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力求使每一社会成员的个性、才能和创造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个人正当利益因社会集体利益的维护而得到保障,随社会集体利益的增长而得到发展。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市场经济,就越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并将其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提倡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还必须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背信弃义、弄虚作假、行骗欺诈等不诚信行为在我国滋生蔓延,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巨大隐患。我们知道,现代市场经济,应是信用经济,没有诚信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内涵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在规范的市场竞争中,消费者是会把自己的货币“选票”投给最诚实守信、最货真价实的企业。公平交易、诚实守信、质量第一、消费者至上、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们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所以,我们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同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在全社会普遍强化信用意识。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也是一个与时俱进、逐步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必须立足国情,结合实际,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总结人民群众的道德实践经验,认真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新规律,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在广大人民群众道德实践中逐渐形成,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