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胡礼广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大堰垱中心卫生院 415504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穿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临床疗效;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急性重症,该病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发展迅速以及高病死率特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主要是由于胰腺及其周围发生坏死性病变诱发感染导致的,若患者同时合并胆道梗阻,则会相应增加危险性,胆道压力升高,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分析结果进行如下总结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制定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2]。排除曾接受过胆道手术以及影像资料显示胆囊体积无明显扩张等禁忌经肝胆穿刺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43例,患者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4.6±11.5)岁;其中胆源性胰腺炎15例,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患者25例,合并低位胆道梗阻20例,合并胆总管末端实性点位病变14例,合并胆总管末端结石10例;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比两组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以及疾病类型在内的基本资料,差异并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基础治疗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禁食、纠正酸碱平衡、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舒缓痉挛疼痛以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若患者病情需要可给予胃肠减压治疗。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全身麻醉显效之后,根据具其实际情况,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而进行胆总管探查,并给予T管引流术以及腹腔镜腺腺下胆囊切除术。

1.2.3 观察组治疗方法

在手术台上取患者平卧位,经彩超显像技术定位穿刺定,多选择在患者右锁骨中线至腋前线7-8肋之间的位置进行。对穿刺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待铺好无菌消毒治疗巾后予以局部麻醉。告知患者屏住呼吸,并在超声显像引导下,于胆囊床和肝脏相接触的位置选择穿刺点,选择一步法穿刺套装以及猪尾导管SFr,在超声指示下,经皮经肝穿刺后进入患者胆囊中,若回抽见胆汁出现,表明当囊穿刺成功,将外支撑芯固定好后,将猪尾导管继续向前方推进7cm的深度,缓慢拔出外支撑芯,将卡扣锁紧,确保患者胆囊内管头端盘曲成猪尾状后,装入引流管并将其固定好,最后将导管固定的在皮肤上,于三通阀上将无菌引流袋连接,并定期对引流袋采用0.5%甲硝唑冲洗消毒,以免造成引流受阻。将抽取到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

1.3 观察指标

术后,对两组患者穿刺效果进行观察,治疗后7d,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得到的相关数据数据均选择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加以统计处理研究,得到的全部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并将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进行x2检验,倘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效果

观察组患者穿刺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具有病情危及、高死亡率等特征,发病率为急性胰腺炎综述的20%左右,而病死率已上升至30%以上,属临床急性重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发病之后应及时采取就是措施,以免延误治疗发生病情转移[3]。

过去临床方面一直认为穿刺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意义在于诊断而不是治疗,尤其是针对已经坏死的组织,其治疗效果更是难以确定。但通过对引流数小时后对胰腺自我修复情况进行观察,发现穿刺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穿刺引流可显著降低病变处承受的压力,还能在引流过程中将坏死组织导出,减少细菌聚集引起炎性反应,以实现改善患者状况的本质目的[4-5]。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以及急性胆囊炎等疾病均适用于经皮经肝胆穿刺置管引流。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穿刺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经皮经肝胆穿刺置管引流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避免并发症,虽然部分患者可能无法将全部坏死组织排出,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腺症状。另外,采用经皮经肝胆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一定要掌握适应症,以免因其他炎性粘连情况引起误伤[6]。

总之,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国政.经皮经肝胆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56(6):84-84.

[2]夏洪海,陈东.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45(3):436-437.

[3]刘世峰.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30(2):199-200.

[4]靳明香,王平.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护理及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25(4):834-836.

[5]赵连蒙,赵晗,杨秀华等.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6):459-460.

[6]蔡军,张彤,王翔等.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胆道梗阻疾病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14,22(1):69-70.

论文作者:胡礼广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  ;  ;  ;  ;  ;  ;  ;  

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胡礼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