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贫血患者的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调查探析论文_胡水英

湘西州民族中医院(检验科)湖南湘西 416000

摘要:目的:调查探析妊娠期贫血患者的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贫血孕妇120例将其定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体检孕妇120例将其定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给予临床血常规检验,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调查探析。结果:与正常体检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相比,观察组贫血患者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均明显降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与正常体检孕妇相比较高,组间数据差异存在较大可比性(P<0.05);同时通过分析发现,妊娠期贫血患者在孕早期小细胞性与大细胞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达到了71.9%、18.8%;孕中期小细胞性与大细胞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达到了75.0%、17.5%;孕晚期小细胞性与大细胞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达到了14.6%、75.0%。结论:针对妊娠期贫血患者通过血常规检验可发现血常规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变化,而且在孕早期和孕中期发生小细胞性贫血的几率较大,在孕晚期发生大细胞性贫血的几率较大,因此针对妊娠期孕妇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贫血症状,方可尽早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

关键词:妊娠期贫血;血常规;检验结果探析

妊娠期贫血是临床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该病的出现会给孕妇及胎儿造成严重的健康影响,导致胎儿营养供应不足,影响胎儿正常发育,极易导致胎儿早产及体重过轻等现象发生,严重贫血时可导致死亡[1]。所以加强妊娠期贫血的临床血常规检验,及时发现贫血症状,是确保孕妇及胎儿健康的关键。为此,本次我院针对妊娠期贫血患者的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了调查探析,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探析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贫血孕妇120例将其定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体检孕妇120例将其定为对照组,观察组贫血孕妇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为(31.0±3.3)岁;对照组正常体检孕妇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为(30.5±3.2)岁。两组孕妇基本资料对比差异较小,经统计学计算组间数据差异不具备可比性(P>0.05)。

1.2血常规检验方法

分别抽取两组孕妇3mL清晨空腹静脉血放置血常规检验专用管中,随后将血液样本混合于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钾中进行检验,采用Sysmex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并使用机器配套的试剂,在无菌环境中严格依照血常规检验操作流程进行检测。

1.3观察标准

两组妊娠期孕妇血常规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等指标的贫血与正常范围判定标准依照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妊娠期孕妇血常规检查相关标准》进行判定,并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大细胞性贫血类型判定标准为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平均体积>99.1fl;小细胞性贫血判定标准为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平均体积<82.6fl。

1.4统计方法

对于本次调查探析中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两组计数资料应用n(%)和(x士s)描述,实施t和x2检验,当差异在P<0.05时,说明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贫血孕妇不同孕期贫血类型发生率情况

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120例孕妇在孕早期发生贫血32例,其中小细胞性与大细胞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达到了71.9%(23/32)例、18.8%(6/32)例,其他类型贫血发生率为9.4%(3/32)例;在孕中期发生贫血40例,其中小细胞性与大细胞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达到了75.0%(30/40)例、17.5%(7/40)例,其他类型贫血发生率为7.5%(3/40)例;在孕晚期发生贫血48例,其中小细胞性与大细胞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达到了14.6%(7/48)例、75.0%(36/48)例,其他类型贫血发生率为10.4%(5/48)例。

2.2两组孕妇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对比

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中RBC、Hb、MCV及MCHC等指标与正常体检孕妇检验结果相比均明显降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较高可比性(P<0.05);而与正常体检孕妇相比,观察组贫血患者的RDW及MCH指标明显升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孕妇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对比情况(n,x士s)

3讨论

贫血是影响妊娠期孕妇及胎儿健康的严重并发症,该病可导致孕妇机体抵抗力降低,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导致孕妇早产率上升,严重贫血时甚至造成胎儿死亡现象发生[2]。相关学者研究发现,在妊娠过程中,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母体不断提供营养物质,为适应胎盘血循环的需要,体液和神经会进行调节,导致孕妇的血浆容量上升,从而引发血液稀释,造成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指标降低。进而导致孕妇发生贫血现象。因此针对妊娠期孕妇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通过检测妊娠期孕妇血常规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等各项指标变化,及时发现贫血症状,方可尽早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从而减少贫血对孕妇及胎儿健康的影响,确保胎儿的生长发育及生命安全[3]。在本次调查结果中也显示,与正常体检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相比,观察组贫血孕妇的血常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变,组间数据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同时通过分析发现,在孕早期和孕中期发生小细胞性贫血的几率较大,而在孕晚期发生大细胞性贫血的几率较大。综上所述,针对妊娠期贫血应尽早采取血常规检查,可尽早查出孕妇是否存在贫血症,使孕妇能够尽早得到针对性的治疗及预防,进而确保孕妇与胎儿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冯春萍.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报道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2):75-76.

[2]赖东莲,郭笑如.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1(4):45-46.

[3]黄和明,谢世营,林楚楚,等.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9(1):45-46.

论文作者:胡水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  ;  ;  ;  ;  ;  ;  ;  

妊娠期贫血患者的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调查探析论文_胡水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