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要重点治理城市景观河流生态环境,它对城市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本文主要分析的就是如何提高城市景观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环境;治理
引言:河流是我国城市文明的主要源泉,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庞大动力。但由于我国实施的河流景观规划相对比较晚,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不足,所以要加强城市景观河流生态环境在治理过程中的思路,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城市景观河流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
1.城市景观河流功能分析
1.1生态功能
对于河流而言,其生态系统能够形成良性动力的就是它能对流域内水、养分以及相关的物质进行吸收、运输以及扩散等。目前城市河流在生态功能上,体现为河岸上的植被水土保持功能,同时还包括对城市局部气候进行的调节功能。
1.2社会功能
现阶段城市河流系统不仅要对人类的生存进行维持,同时还要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进而所提供出来的社会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内容:水源方面的供给、对土壤进行改良、对货物实施航运、进行防洪以及抗旱等一系列功能。
1.3文化功能
在河流边附近生活的世代居民,河流不仅成为人们的休闲以及游憩场所,更多赋予的就是自身具有的文化底蕴,在对当地地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还能体现出其历史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
2.当前城市景观河流在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2.1水文环境存在的问题
其中的硬化以及渠化等相关工程手段,对河道原有的水文地质地貌进行了相应的破坏,不仅削弱了河道和地下水之间的交互,甚至对其进行隔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河流自身具有的水调节这一功能出现衰弱,大量的泥沙就会在河流的下游进行沉积,出现严重的淤塞现象。根据上海实际情况,上海黄浦江三支流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太浦河开通前(1981~1991年)、太浦河开通后引江济太前(1992~2001年)、引江济太后(2002~2013年)。
2.2河流景观存在的问题
在上海高速的城市化过程中,河网结构变化从近自然型河网结构到井型河网结构,再从井型河网结构到干流型河网。导致了区域性的河网景观格局(部分)破坏。在对原有驳岸形态进行改变的基础上,还改变了植物群落,致使河岸生态功能日益衰弱,不利于自然景观的视觉性。
2.3生态水存在的问题
硬质河道在对水生环境改变的前提下,也改变了陆生环境,以往的自然缓冲带开始逐渐被石砌护坡与河提进行取代,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河滨动植物生态环境的廊道,对生物的多样性进行降低,降低了河流具有的自净能力。干流型河网结构的简单化,也进一步导致了河网自然生态功能作用降低。另外由于河流存在比较严重的污染,严重破坏了其生态环境。
3.城市景观河流生态综合和资历技术分析
3.1点源污染治理的分析
一是截污管网的优化技术。对于混合截污管网的优化技术而言,通过采用计算机建立起相应的模型,并且起到世界级管线平面优化布置以及管道系统优化设计的作用。二是溢流污水的阻控技术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出现大暴雨的情况下,雨水径流汇集的雨污超过了污水厂处理的能力,溢流污水会进入到溢流井,从贮水池向污水厂进行返回处理,一些过量的溢流水将会在旋流分离器以及沉淀池中进行相应的处理,完成消毒后进行排放。三是分散电源污染河岸的阻控技术。其特点主要是污水排放量比较小,水质水量具有较大的波动,并且污染整治难度很大,这种技术主要是对没有进入到市政管网所覆盖范围之内的污水,采取埋地式生物净化槽以及河岸带生态路堤,同时污水经过格栅以及调节池后,将会截留大量的颗粒物,并且在污水进入到厌氧滤池,有机物质通过酸化水解后可以被分解成为小的分子或者是一些可溶性的物质,厌氧池出水在经过曝气进行冲氧后,将会进入到河岸的绿地,之后通过利用和净化截留等作用,最后将会进入到受纳水体中。
3.2面源污染治理的技术分析
一是人工湿地。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填料过滤和沉淀等作用,植物的根部对于氮和磷是具有着一定的吸附作用,通过微生物的分级和吸附,对其雨水径流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主要分为了表面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因此需要根据其污染物不同合理的选择。二是生态滤岸。这种技术主要是对河滨带的基质进行一个生态的构件,根据其植物的缓冲带以及岸边的渗滤系统所组成的生态驳岸。这种护岸技术既能满足河道护岸功能,又能有利于河流生态环境系统的恢复。三是利用稳定塘处理技术,稳定塘是利用天然池塘的自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总称,通常是通过改造废弃鱼塘或者将土地进行适当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处理污水。稳定塘污水处理系统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无需污泥处理。城市黑臭河道治理过程中,对于暂时无法截污的城郊河道,利用废弃池塘改造成氧化塘,对于上游污水进行预处理。四是人工曝气。对于这种技术来说,主要是人工向水体中冲入相应的空气或者是纯氧,使其可以提高水体装置中溶解氧的含量,对水质进行改善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效果比较好,投资以及运行的费用也比较低,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水位的影响相对较大。五是生态浮岛。这种技术是将水生植物栽植在水面上,通过合理的利用水生植物的作用和植物根系的生物膜,有效的改善水质以及控制水体污染的一种原位修复技术。
3.3对内源污染进行治理
3.3.1底泥疏浚
对于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采用专门的疏浚设备去对河道底部的淤泥进行去除,为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出良好的条件。青浦区徐泾镇康家桥河道早先氨氮数据为24.5mg/l,经过疏浚后,氨氮于2017年、2018年分别达到了4.36mg/l、2.89mg/l。这种技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最为理想的治理效果,并且可以快速的提高河流水体容量,在污染处理的过程中见效快,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依然是存在着工程量比较大和投资效益高等问题,因此需要引起相应的重视。
3.3.2底泥生物修复
对于这项技术来说,主要是通过利用沉水植物或者是对河道底质进行相应的改良,降低其底泥环境中的重金属或者是其他地物质的含量,恢复其水生态功能。这种技术的投资比较少影响也比较小,可以平稳的修复水生态系统,但是这种技术也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会受到生物生长周期的影响,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
3.3.3生物制剂原位净化
对于这种技术来说,主要是通过向污染水体中投入一些加复合菌种去控制水体中生物群体的组成,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修复河流自净能力的技术,这种技术具有着价格低廉和无毒副的作用,可以快速的降解污染物等优点,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需要掌握生物制剂的配比以及投加量等。
总结: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城市景观河流生态环境的治理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比较好的应用,未来在河流景观综合治理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需要坚持根据自然恢复手段为主要内容进行设计,将其最大效果充分的发挥出来。二是城市景观河流综合治理的基础理论已经相对完善,但是在城市景观应用中并不够深入。三是城市景观综合治理所提供的大量河道断面数据和水生态检测数据,通过将其数据结合到一起,可以更好的完善智慧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吴少玉.基于城市河道堤防设计与河流景观有机结合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01):49-51.
论文作者:戴金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河流论文; 技术论文; 城市论文; 景观论文; 河网论文; 河道论文; 污水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