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未来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货币论文,前景论文,区域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百年历史也是人类对以货币表示的信用秩序选择的历史。经过了各种形式的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牙买加体系后,国际货币制度发展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又出现了区域汇率协调安排和货币区域化趋势。欧盟区内欧元的成功启动和中北美区的货币合作以及拉美国家的“美元化”是这种趋势的具体表现。2030年,世界将形成两个主要的货币区——欧洲货币区和美洲货币区。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亚洲各国(或地区)有必要加强本地区内的金融协调与合作,亚洲区域货币面临着重新整合的必要与趋势。本文认为:亚洲地区经济金融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也已逐渐趋同,但货币合作的基础仍较为薄弱,还不完全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亚洲区域货币未来整合约趋势是单一货币亚元,但这一演进的过程是逐步、渐进的。其演进可分三个层次:一是建立区域内的金融合作组织;二是建立亚洲汇率机制;三是最终过渡到亚洲单一货币区。亚洲货币联盟和亚元的建立虽困难重重,但仍值得期待。
一、亚洲区域货币合作是国际货币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外因来看,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将成为新的潮流,亚洲不可能一直孤立于潮流之外。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为避免金融动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区域性货币联盟,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将形成新的潮流。随着欧元影响力的扩大,可能会形成一个以欧洲货币联盟为中心,包括欧盟其它成员、中东欧法朗区、地中海以及洛美协定国家的欧元集团。新的世界货币体系中出现欧元与美元“二元化”现象,这使得亚洲各国(地区)产生了危机感,若不加强本地区的货币合作将被置于十分不利的境地。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联系十分密切的亚洲国家更深刻地认识到,弱小经济体的货币难以独自抵挡国际游资的冲击,要想同国际游资的冲击相抗衡,本地区货币不再作为某大国货币的附属品,亚洲国家必须加强地区内的金融协调与合作,创立一个稳定的亚洲统一货币,从而稳定亚洲金融市场,促进亚洲经济健康发展。
从汇率制度来看,过分依赖美元的汇率安排威胁到了亚洲经济的稳定发展。亚洲国家或地区许多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如港币、泰铢等。当大量国际游资对亚洲进行冲击时,亚洲国家货币对美元被迫大幅贬值,币值的突然下降带来了地区的经济恐慌,股价巨幅下跌使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的打击。要消除建立在美元挂钩的汇率风险、降低经济交往的不确定性,唯一途径就是消除美元的影响,从过于依赖美元的汇率中解脱出来,创立亚洲统一货币。
从货币合作的成本和收益来看,区域内的货币合作和单一货币的实施会使成员国之间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还可以进一步稳定汇率,彻底消除汇率波动的风险,从而扩大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规模,促进经济的发展。货币合作的主要成本在于成员丧失了各自货币政策的主权,但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一成本会变得相对较小。
二、亚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货币合作的可行性
1997年,日本提出了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设想,并承诺为这一基金提供了1000亿美元的资金。2000年5月6日到8日,亚洲开发银行年会和中日韩及东盟共13国财长会议在泰国清迈召开,标志着亚洲货币合作已开始走向务实的阶段。但这些设想能否实现主要应考虑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以及实行单一货币的最优货币区标准是否已经具备。
(一)从区域经济一体化角度看,亚洲各国经济互补性强,区域内贸易投资发达,各国间有较强的依存度
东亚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匀,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大陆和“亚洲四小虎”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而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自然资源较缺乏。因此,由于各国进出口产品和资源的互补性强,使得东亚各国和地区间的贸易以及投资往来非常发达。从东亚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来看,其相互依存关系十分紧密(如表1)。
同时,亚洲地区内的投资合作往来也逐渐增多。亚洲经济发展特有的“雁型”模式为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随着东亚各国经济的复苏,东亚新兴工业区逐渐成为东亚国家的最大投资者。1998年日本对亚洲直接投资总额增加到8.357亿日元,占全球的16%。截至2000年5月底,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投资超过6233亿美元,前5名除美国外,其余全部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其中,香港居首位,其余为台湾和新加坡。区域内长久的贸易合作及发达的贸易投资,表明亚洲经济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亚洲经济正逐步走向“自立”,这为进行货币合作,组建货币联盟,建立单一货币带来了充分的可行性。
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相互依存关系
表1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林华生著《亚洲四级经济》,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第11页。
(二)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看,具有下列特征的国家适合组成货币合作区:经济开放度较高、劳动力和资本流动性较强、工资价格具有充分弹性、货币政策目标相似等等
1.对外经济开放度
伴随经济一体化的是投融资活动的一体化,因此,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不应仅仅以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来衡量,而应考虑综合开放程度,以体现一国贸易、投资、金融三方面与世界经济融合的程度。李翀(1998)在计算综合开放度时,分别给予对外贸易比率、对外金融比率和对外投资比率0.4、0.3、0.3的权重。根据这一权重可以计算亚洲各国综合开放度。
从表2看出,东亚地区的综合开放度是很高的,但国别差异较大,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是地区性的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对外开放度很高;而中国、日本、韩国综合开放度指标较低。就平均水平而言,东亚地区的开放度要高于西欧地区,说明以出口为主导的亚洲“四小”及东盟各国基本属于开放经济,对汇率波动十分敏感,因此迫切需要稳定汇率,进行货币合作。
东亚(1998年)和西欧(1997年)各国(地区)综合开放度比较
表2 单位:10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1985&2000计算。
※综合开放度=1/3(对外贸易比率+对外投资比率+对外金融比率)。
2.工资价格弹性
东亚地区三个方面的特征使工资和价格具有较大的弹性。(1)东亚地区是具有较高增长速度的发展中地区,一些国家的工业化刚刚完成,而另外一些国家则正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化的过程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批量转移,这种转移在满足了工业化过程中对城市劳动力的巨大需求的同时,保证了劳动力市场的充分弹性。(2)东亚国家和地区一般都不制订最低工资法、就业保障法等法规,使工资基本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劳动力市场不发生扭曲。(3)亚洲国家工会的力量与欧美国家相比较弱小,谈判能力低;失业保险制度也不健全,导致工资刚性不强。工资是构成企业成本的最重要部份,工资的较高弹性保障了产品价格的较高弹性。
3.要素市场的灵活性
要素市场越灵活,资本及劳动力的流动性越高,成员国财政转移的程度越大,这些国家越有可能组成最优货币区。亚洲各国和地区目前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很多,包括语言障碍、法律障碍、文化障碍、政治障碍等,这都使东亚整个地区劳动力的流动程度很低。
资本的流动性可以用金融深化的程度来反映,因为金融深化是资本充分流动的物质基础。金融深化的程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反映,一是政府对金融的管制程度,如利率管制、外汇管制、资本流动管理、金融业准入管制等等;二是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如金融机构的数量、金融工具的丰富程度、国际金融设施等等。
亚洲各国和地区金融发展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由中国香港、新加坡组成,该类国家和地区金融深化的程度较高,是地区性的金融中心,基本不存在资本流动的障碍;第二类由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泰国和日本组成,该类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金融深化的过程中,政府对金融的管制已大大放松,金融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第三类由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组成,这类国家金融自由化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较多的政府对金融的管制,资本流动的政策和市场障碍都很大。由于亚洲区域的大国——中国、韩国、日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资本流动存在一定的障碍,致使整个亚洲区域的资本流动性不高。
4.经济发展水平的一致性
从表3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东亚地区在金融危机之后GDP逐年增长但有一定差异;失业率均在3%~6%,消费者物价指数均在较大的幅度内波动;基本利率除了菲律宾和印尼外,其它国家的利率水平较为接近;外债占GDP的比率除菲律宾、泰国、印尼外,其余均在欧盟国家所制订的60%以下;汇率波动幅度也不大。这些充分说明东亚10国和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已渐接近,经济发展水平正趋于一致,在走向统一货币的道路上已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
东亚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
表3
资料来源:国庆:《创立亚洲统一货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开放时代》2001年第2期。
5.政策目标的相似性
政策目标相似性越高,在对付经济冲击时货币合作各国政策协调越容易,货币合作越容易成功。衡量各国政策目标是否一致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通货膨胀率。对1992~1998年东亚国家(地区)的消费价格指数进行比较发现,东亚国家和地区可以分为两组(见表4):低通货膨胀率组包括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及中国台湾;高通货膨胀率组包括印度尼西亚、中国、菲律宾。各国通货膨胀率的标准差为5.2%,大于1970~1980年西欧9国通货膨胀率的标准差。东亚国家在通货膨胀率方面的明显差异,为建立统一货币区后的政策协调带来了一定困难。
东亚国家(地区)1992~1998年消费价格指数年平均增长率
表4
资料来源:根据APCE秘书处《1999APCE经济展望》1999年9月有关资料计算。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亚洲地区的一体化程度正不断提高,但在生产要素流动性以及政策目标一致性等方面还不完全满足最优货币区理论。因此,目前的亚洲地区距离统一货币——亚元的建立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也还不具备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有制度保障、以汇率目标区为主体的、如同欧洲货币体系的货币合作机制的条件。确切来说,目前应处于货币合作的前期准备阶级。这个时期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双边性。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一个中级阶段,货币一体化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一些经济贸易联系密切,经济一体化进展较为顺利的国家之间产生了在货币一体化方面进一步行动的意愿和可能性。但是整个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存在差异,使货币合作经常在两国或三国之间进行,以两国或几国签订协议的形式存在。
第二,还没有涉及汇率稳定的严格的框架协议,只是进行汇率稳定的尝试性合作,如建立双边或多边的政府货币互换协议、紧急时刻货币援助的协议、共同干预市场汇率的行动等等,还没有形成汇率目标区计划。
第三,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还没有进入高级阶段,贸易投资内部关联度还没有达到一个较高阶段,距离最优货币区的条件还存在距离。
三、21世纪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未来前景
全球化背景下,作为货币体系基础架构的货币联盟演进路径具有多种可能性,目前至少有单一货币联盟、多重货币联盟以及主导货币区域化三种形式。未来亚元属第二种演进路径,即多种货币联盟。其演进大体上可以分三个层次。
(一)建立区域内的危机解救机制,如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Asian Monetary Fund)
就目前亚洲区域现状来看,正是处于这一层次。AMF的建立可以借鉴IMF的成功经验,综合亚洲金融结构的特点来进行设计。AMF的基本框架应该先易后难,经过有关国家、地区充分协商和讨论后实施。鉴于东亚国家、地区经济联系相对密切、经济差异较小,可以首先在“东盟”范围内酝酿和实施,其它条件成熟的亚洲国家、地区可以随后逐步加入。作为区域性的金融市场的研究中心,AMF应发挥以下几方面功能:第一,对各成员国进行常规性监测,提出分析报告以及金融监管和政策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第二,研究制定成员国行为标准和规则,提高各成员在金融运作方面的透明度和监管有效性;第三,建立融资机制,分散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稳定金融市场;第四,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对陷入金融危机和经济困难的成员提供及时的紧急援助,以稳定其金融局势,避免出现全面的社会经济危机,防止引发区域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缓解金融全球化的系统风险。
(二)建立起类似于欧洲汇率机制ERM的亚洲汇率联动机制AERM(Asian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在这一层次的初始阶段,由于亚洲还难以摆脱美国经济的依赖和影响,各国汇率制度基本上都是钉住美元,与平均汇率联动,因此,在这个层次上,与美国经济贸易往来较密切的国家可以用美元取代本国货币的流通,并根据本国货币和美元的汇率来确定与各成员国之间的汇率,各国有责任和义务将汇率维持在特定的汇率目标区内。随着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亚洲经济逐步走向独立,对美国依赖将不断减少,这时各国可以根据其在区域内贸易比重和经济实力状况选择一揽子货币,买行钉住一揽子货币,对外则实行统一浮动的固定汇率制度(Mackinon,2001)。在这一层次上的汇率合作机制可以从两国或多国开始,逐步扩展到次区域和全亚洲区域。
(三)最终过渡到亚洲单一货币区ACA(Asian Currency Area)
实证分析表明由于各成员国之间缺乏内在的约束机制,因此,汇率合作机制很难维持,亚洲汇率联动机制须向ACA演进。关于亚洲单一货币区的构建,又可以分为三种:
1.以日元为核心建立亚洲单一货币区
日本的经济规模居全球第二,其通胀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日元也是区域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货币。近年来,日本与东亚各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在某些国家,其重要性已经超过了美国。但是,日本的某些缺陷使日元难以担当中心货币的角色。日元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比重较低,并且与美国相比,还缺乏一个成熟的、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国内金融市场,因此日元在国际金融交易中的地位更低,此外,日元汇率波动频繁,是发达国家中最不稳定的货币之一。近年来,日本国内资金严重过剩,存贷款利率持续超低,日元大幅贬值,国内经济发展极不稳定。同时,一些亚洲国家难以忘却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因此,日元要成为亚洲区域的支柱货币面临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障碍。
2.以人民币为核心建立亚洲单一货币区
中国是亚洲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其整体经济规模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使中国在东亚乃至全世界都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中国始终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抉择,使人民币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中国赢得了国际信誉。但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还难以胜任中心货币的角色,如,目前人均GDP仍处于较低水平;虽然已接受IMF第八条款,但资本项目管制仍很严格,中国落后的及严格管制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也使人民币很难在短期内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仍需时日。
3.模仿欧元创立亚洲单一货币区
其过程可从记帐单位货币开始,最终过渡到单一的可流通货币。由于日本GDP占东亚地区的2/3,其实质和以日元为核心创立亚洲单一货币是如出一辙。
欧洲货币联盟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货币联盟要有一个政治联盟为后盾。与欧洲相比,未来亚元的建立其困难可能主要在政治方面。首先,长期以来东亚各国和地区一直存有分歧,如领土纠纷、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的差异等,因此它们更多的是把彼此视作竞争对手而不是潜在的合作伙伴。其次,单一货币和亚元的建立需要各国让渡一部份经济政策的自主权,服从一种共同的货币政策。然而,东亚国家并没有显示出愿意放弃部份货币政策的自主权以换取货币合作成功的决心。因此,如何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加强亚洲各国政治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是建立亚洲区域货币联盟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展望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未来前景,虽然目前建立亚洲单一货币——亚元存在诸多障碍和困难,但如果亚洲各国能相互信任,互助合作,使亚洲经济能够相对平稳发展,亚洲区域货币整合仍有巨大的空间。
标签:货币国际化论文; 汇率决定理论论文; 中国货币论文; 日本货币论文; 货币论文; 贸易金融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金融论文; 东亚研究论文; 东亚文化论文; 东亚历史论文; 联盟标准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