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军校教育要始终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注重实践性,不断增强文化育人的自觉和自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关键词:新时代;军校文化教育;思考
引言
先进军事文化具有科学性,体现军事人文和军事科技的先进水平,反映军事斗争和客观规律,是先进战斗力的代表;先进军事文化具有阶级性,代表着先进军事价值观念、伦理观念,是一个国家军事软实力的灵魂之所在。
1、围绕政治建军的首位任务,持续开展传承红色革命基因教育
一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突出正面引导教育。军校姓党,要始终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学员,不断增强学员的看齐意识、首位意识和全局意识,确保学员在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动摇的从思想上政治上同习主席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要从学员入学开始,在课堂上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循序渐进地用革命传统文化、红色仪式文化去抓教育;运用开训动员、政治教育、随机教育、接装授装教育等场合,深入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职能使命等教育;要與培育“两弹一星精神”、“甘巴拉精神”、“雷锋精神”、“雪莲精神”等特色教育相结合,组织“看戍边日记、唱戍边歌曲、跳戍边舞蹈、读戍边书籍”系列活动,构建融合共育的文化格局,进一步增强学员的军人职业精神和培育过硬的战场心理品质;要组织毕业学员、戍边学员现身说法,进行“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高扬理想风帆,传承红色基因”等主题文化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夯实学员的思想政治根基。
二是以配合活动为牵引,强化“两不怕”精神培育。未来战争形态的多样化,战场形态瞬息万变以及随着作战部队实战化进程的纵深发展,这些都决定了学员下部队后就常与困难为伍、与危险相伴。要持续组织学员学习“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教育,遴选优秀战斗故事、战斗人物进行学习研究,传承老一辈革命前辈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文化基因。要运用有效载体,持续培育学员的过硬战场心理品质;要结合政治理论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例如在军体课堂上设立旋梯、浪木、摇摆板、搏斗、障碍比赛等对抗性、砺志性项目、强化锤炼学员战斗意志;在实施演习、演练等实践课前,组织学员学唱军歌、兵种歌等,并把高潮部分、激昂旋律剪切成音频片断,反复播放,帮助学员克服畏难畏险情绪,大力培塑学员的“两不怕”精神。
2、紧盯“战斗力”抓教育,进一步优化课堂文化教育内容
一是注重课堂文化的先进性。要始终注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堂文化注入精神内涵,永葆课堂文化的先进性。要围绕学习贯彻习主席在全军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紧跟创新理论步伐,做到党的理论创新一步,文化工作就跟进一步。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及时跟新主题标识、宣传标语,完善基础硬件设施,形成富有“兵味”的课堂文化育人环境,多角度弘扬先进军事文化。
二是注重课堂文化的综合性。军校不仅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注重多途径去教育人鼓舞人;要采取多种方法、手段去引导学员不仅辨“黑白”,更要添“色彩”,在喜闻乐见中“润物无声”,例如在课间休息时,组织学员举行歌手大赛、赏月吟诗、才艺表演等活动,帮助缓解学员学习压力,充分激发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全面提升学员综合素质。
三是注重课堂文化的互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对学员进行学习方法、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等知识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推进他们在武器装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等实践活动中主动作为,继承和发扬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等优良传统,忠实履行自身历史使命。离开学员互动,教员的课堂教学就成为了“照本宣科”、“和尚念经”式的教学,离开教员的引导,学员的学习就缺乏深度,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互动,才能及时反馈教学质量,灵活掌握学员学习的成效,助推教学改革和创新,从而体现课堂教学的文化魅力。
3、以个体趋向为补充,进一步为军校文化教育注入新内容
一是掌握文化趋向。调查研究方法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军校要通过个别谈话、座谈交流、问卷调查和教学联席会等方式,不断丰富文化建设内容;要把学员对文化建设的有效反馈纳入整个军校的文化教育中来思考,使文化教育的信息收集、加工、使用和储存等环节,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要充分挖掘自身文化潜力,确实把学员都认同的那些文化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经验进行推广,逐步进行覆盖,最终发挥军校的文化育人作用。
二是注重实践转化。要认真分析“00”后学员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紧密结合实际,大胆进行实践,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文化教育工作,进一步强化课堂文化的基本理念,持续推动课堂文化教育滚动式的前进,使官兵都融入到浓厚的军校文化氛围中来,以此推进规范校风、教风、学风和考风,将为部队发展作贡献的源动力转化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的嵌入点,使军校的文化发展愿景成为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使军校文化成为官兵共同的精神家园。
三是营造和谐氛围。军校文化教育只有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充分体现群众性,才能形成官兵的共同精神支柱。要强调群众喜闻乐见,应与大众文化和谐共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开展官兵都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面对学员精神文化需求的日趋多样化,要着力使课堂文化活动与思想教育、培养高尚情操和提高综合素质相结合,做到贴得上,贴得进,贴得紧,使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与发展人相一致。例如把教职员工身边的典型和故事搬上舞台,做到“兵说事、兵演兵、兵唱兵”;将学员自拍的学习,训练和生活精彩瞬间或感人场景,在机构所属的电视台、广播站播出,让学员在自我欣赏中自我肯定、自我激励和自我塑造。
4、围绕核心,深化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军人价值观反映着不同军事主体价值判断的基本立场,从根本上决定了一支军队的阶级属性、政治本质和发展方向,也是一支军队存在发展、官兵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对军事文化其它要素具有广泛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仅忠实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而且鲜明体现了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对当代革命军人的新要求,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当代中国军事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我军强大军事软实力的前提和基础。中央军委《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把培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根本任务"。军事文化的灵魂是军人价值观,军队核心军事能力的对抗,无不渗透着核心价值观的较量。因此,我们要坚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始终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军营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结语
军校文化教育是一个层面多、结构复杂而又完整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系,对学员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导向、约束、规范和德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军校文化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汲取社会文化的营养,在与社会文化同步发展中创造军校文化新的形式、新的内容、新的空间、新的品味。
参考文献
[1]施晓潭.军校文化教育必须承担文化创新文化育人的历史责任.[]青年科学.2014(03)
[2]邓丽.将军事文化教育融入军校教学,增强“能打仗,打胜仗”队伍的软实力[J].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13(11)
论文作者:陶界衡1,吕龙飞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学员论文; 文化论文; 军校论文; 文化教育论文; 军事论文; 精神论文; 课堂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