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宁国市竹峰学校 242300
农村学校在城镇化浪潮中日渐萎缩,单班教学俨然成为了常态。此情此状,教师如何加强学科教学的互动与交流,并能在不懈的常态化教学中促成自身专业的自主发展?经过摸索与探究,创生区域集体备课,是必然路径。
一、区域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
推进区域教师集体备课本着两个宗旨:
1.集思广益,加强同学科间教师交流,促进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2.为教师减负,切实减轻教师备课负担,摒除教师备不切实际的课、假备课、不备课的现象。
二、区域集体备课的推进思路
为了稳步推进区域集体备课,并能妥善做好与原本教学教研及测评体系的自然过渡与衔接,从启动到全面实施可以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优质学科试点先行。所谓的优质学科主要体现在具备优质教师的学科身上。学校以这些优质教师为龙头,首先让集体备课的举措动起来,并依据校情不断予以完善,保证了后期的稳步推进。试点时间在一学年。
第二步:检测学科逐步铺开。在试点学科开展基础上,逐步将检测学科纳入推进范围逐步铺开,吸纳更多的教师参与到集体备课中,享受专业自主发展的互动空间。用一学年的时间逐步铺开。
第三步:所有学科全面实施。集体备课促成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是不变的事实,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行动上已经通过集体备课实验收获了重要信息,所有学科实施已经水到渠成。
三、区域集体备课的管理措施
1.选定学科领头人,明确其职责。学科领头人承担着本学科组织与引领作用,其作用不容忽视,故选择学科领头人十分重要。基本需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本学科的业务骨干。
(2)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3)有一定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对其职责明确如下:①合理分配初备任务,明确初备要求,包括格式、时间等要求。②组织召开本组成员的研讨会,原则上每学期不少于2次,一次在开学前一周,一次在期中或期末,研讨内容自定。③组织好各校本学科教师按要求进行集体备课。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创建QQ或微信交流平台,利用平台进行线上交流,并做好相关记录。④协调各校本学科教师的教学进度,经常了解教师复备情况,及时分析教学情况,交流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各校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2.区域集体备课对主备者的要求。
(1)初备者应认真研读教材,以课标为统领,设计凸显学生为学习主体,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教学导学设计。
(2)复备者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考,针对教学实际,对初备教师的导学设计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原则上不得少于一处),没有修改意见的,务必附上一段评论性语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同学科组的教师要确保每学期能集中研讨不少于2次(由各学科牵头学校负责安排),平时应确保全体学科组教师参与导学设计QQ或微信群研讨,加强交流和沟通,增进感情交流,严禁附和性、刻薄性甚至侮辱性的措辞,一旦出现,由各校纳入师德量化测评,并从学科备课组除名。
(4)原则上,参与实验学科在开学前一周完成备课任务。
3.区域集体备课对学校管理的要求。
(1)高度重视。
(2)强化考核。
(3)经费保障。
(4)各备课组应积极收集资料,定期发送到指定邮箱,由片级组成机构,编印《教研简讯》,做到每学期一期。具体编制素材由各实验学科负责。
(5)原则上每学年安排各校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外出学习一次,由学科承担学校负责全面安排。
4.区域集体备课对管理技术手段的要求。开展集体备课,需在备课平台上将学科教师分派到各学科承担校,由各学科承担校负责对学科教师的备课行为进行监控与测评。
四、区域集体备课的考核及奖励措施
1.测评方式方法。本测评按照学科分年级捆绑量化测评,85分以上为优秀,75分以上为合格,合格以上的学科领头人享受片区中心给予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2.测评项目及评分标准。
(1)集中培训参与度。(2)完成备课时效性。(3)二次备课达标率。(4)互动交流参与度。
3.测评办法。
(1)根据集体备课实验学科情况,分摊至各成员校承担学科的测评任务,根据标准,进行相应的月测评,及时公布测评结果。
(2)月测评结果总和,即为学期最终成绩。
(3)结果发布:在备课组检查页面发布每月的测评结果,若有异议的,可以提供相关附件到测评学校予以纠正。
4.奖励措施。
(1)奖励标准。根据最终测评得分设一二三等奖,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特别优秀的将推荐至市级以上部门予以表彰。
(2)经费来源。各校统筹,由协作中心通过考核后统一发放。
总之,区域集体备课是非行政手段背景下开展的校情相似的学校之间的自主组合,是当下城镇化急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得以提升的最有效渠道,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针对性,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一定能享受到专业发展的成果。
论文作者:陈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8月总第1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学科论文; 教师论文; 集体论文; 区域论文; 学校论文; 本学科论文; 互动论文; 《教育学》2018年8月总第15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