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流动:信息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配置论文,形式论文,资源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0
信息资源配置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如果着眼于时间序列,我们可以将一定空间中的信息资源要素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量的扩张和质的演进称为信息资源要素的积累。如果着眼于空间联系,我们可以将一定时间内信息资源要素随着空间的变迁而发生的量与质的转移、交换等现象,称为信息资源要素的流动。由此形成了信息资源运动的两种基本形态——信息资源积累和信息资源流动。本文着重探讨信息资源要素的流动这一基本的资源配置形式。
1 信息资源流动的内容:多维复合序列
本文所指信息资源是指其广义的涵义。信息资源不仅包括信息内容这一核心要素,而且包括信息系统、信息技术设备、信息网络、信息人员等支持性要素。
要实现信息资源配置的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目标,不能忽视信息资源配置的协同和开放式运行,即要注意在信息资源上的互补互利[1]、在信息技术设备上的互通有无、在信息生产与服务上的分工协作、在信息人才上的合理流动。信息资源流动既可以是信息资源要素的流动,也可以是信息资源要素组合形态的流动。后者又可分解为单项信息资源要素的流动。具体而言,信息资源要素的流动可以分为4大类:
● 信息设备流。指物质实体的信息工作设备,主要特点是:①它以信息设备的转手作为前提,并且都具有实体形式;②设备被安置到新的地区、行业或部门后,往往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 人力流。对作为信息生产者的人力资源所进行的输送、调配、分流、组合等构成人力流。由于人才是信息资源要素中唯一能动的要素,因此这一要素的流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时,由于人才不仅仅是信息资源的构成要素,而且是社会成员和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在流动中会从城市、部门、职业、岗位和待遇等方面带有自我选择倾向,这就增加了信息人才流动的不确定性和难度。
● 信息技术流。信息技术主要寓于信息资源的其它要素中,如成套技术文献、编制好的程序、提供技术服务的人员等。其特点是:①信息技术的流动有较高的同质性要求,即信息技术流动当事者双方的技术水平愈接近,愈具有同质性,则信息技术就愈容易在其间流动;②某一信息技术流动的结果,往往是该信息技术的所有者发生扩充,并不影响原所有者对信息技术的继续拥有。信息技术是在流动中发生量的扩张的。
● 信息流。它在信息资源要素的流动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既包括实体性的图书资料等的流动,也包括用于消除管理活动不确性的非实体性信息的流动。
就信息资源要素本身而言,处于不同层次、表现为不同状态的信息资源要素在横向转移中可显示出不同的流动性。而流动性越强的信息资源要素,也就愈易于通过该要素的流动来弥补其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从本质上讲,信息本资源是信息资源要素中最富于流动且独具特点:①复制性、易转换性。对信息可以任意进行载体的复制,而这种载体的复制并不改变信息的内容。同时,信息易于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例如,可以根据需要把文字形式的信息转换成电脑的代码,也可以把代码、信号转换成语言、文字、图表、图像等,这样就使信息的流动形式更富于多样化。②高传输性。由于现代传输手段和通讯工具的发达,信息可以根据需要实现快速流动。③可分享性。信息的输出者不会因对方的信息共享而失去这种信息,这就使信息本资源的流动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进行。④通用性。同一种信息对不同的用户主体来说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用途,因此,信息本资源因广泛使用易呈现出较强的流动性,且信息本资源流量大、流向多。⑤替代性。由于信息具有较强的替代性,信息的流动可能会对其他信息资源要素的流动产生一种替代效应,从而显示了一种加大信息流量、加快信息流速而减少其它信息资源要素流动量的景象。
2 信息资源流动的形式
信息资源的流动必须借助一定的形式才能实现。可分为社会性(组织性)形式和操作性(过程性)形式两个层面,而社会性形式又包括越境信息资源流动、国内区际信息资源流动、产业间信息资源流动、部门信息资源流动几个层次。
那么,信息资源要素是如何实现的呢?
● 集中。为了构成特定的信息资源要素组合或获取信息资源要素组合的规模效益,而使信息资源要素以某种方式集结、聚合。这种集合、聚合是以扩大对信息资源要素的合理利用为前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资源合理化配置的进程。现实可行的信息资源要素的集中可以借鉴以下方法:
——组建区域性的信息网络。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建立区域信息网络的产业化运行机制,从而实现信息网络内部信息资源要素的优化互补。区域性的信息网络在信息资源构成要素的流动中具有较高的结合程度和组织程度,而且它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源要素流动与信息资源配置的导控中心。
——组建信息企业集团。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地区之间信息资源优势的互补性,促进信息资源要素在区域信息企业集团内的流动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信息生产力,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在组建信息企业集团的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建立起以信息技术或信息设备、信息技术产品、人力资源、信息服务等为纽带联系的各类信息企业集团。
● 扩散。即将行业性、部门性很强的信息资源要素有目的地在区域内的行业外、部门外分化转移。由于我国的信息资源要素的丰裕度并不十分的突出,因此,这种分化转移主要是在国家内部展开的。当然,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也不排除有些信息资源要素向区域外分化转移的可能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信息资源要素的分化转移并不是简单地将信息资源要素传递出去,而应以某一城市或部门信息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国家整体信息资源配置水平的提高作为基本前提。
● 交换。通过市场,有效地进行信息资源要素的交换,以调剂余缺。近几年,我国信息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已有的交换活动实践已经证明,利益与市场导控机制的作用对保证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见,今后用市场交换的方法来调剂信息资源要素的余缺的规模不仅会进一步扩大,而且效率也将得到提高。
3 网络环境中信息流动的主要特点
信息的空间流动,从来都是信息资源配置的最重要形式。在网络环境下,与其它信息资源要素相比,信息流动更易实现,而且信息流动的内容与形式也日益丰富,信息流动的作用、规模、频率和空间跨度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由于网络信息流动对当今社会经济面貌和人类社会生活影响之显著和深远,已使信息流动当之无愧地成为信息资源配置的主角。具体地说,网络信息流动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 信息流动的扩散性趋势。这种扩散性趋势是与网络环境的完善、网络用户数量的增加和用户信息消费需要的强化密不可分的。在网络环境下展开的信息流动已经不是单向的信息流动,而是多向扩散的信息流动;已经不是间断性的信息流动,而是已演化成为链式的信息流动。
● 信息流动的多元化种类。国内外对网络环境中信息资源的种类有多种划分方法。如我国学者根据其内容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非正式出版的信息、半正式出版的信息和正式出版的信息3大类。从其外在形式上看,信息资源又可划分为文本、数据、图形、图像、声频和视频等多种类型。不管采取何种划分标准,有一点信息学界的认识却是一致的,即网络信息具有空前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信息流动中的“分离化”倾向。网络信息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分离化”倾向主要表现在:
——信息以独立形态发生流动,即信息与其它物化的信息资源要素(如信息设备、信息系统、信息人员等)相互分离,而单独以知识或“软要素”形态出现,并借助于网络环境更直接地成为流动要素,或是实现信息商品交换,从而形成信息贸易。特别应注意的是,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可像其它物质商品一样进行国际贸易,而网络环境也为这种在更广泛范围内进行更直接的信息贸易提供了条件。
——信息的所有权与信息的使用权之间出现了更加明显的分离。作为信息资源配置主体,它并不一定“拥有”某类信息资源,但完全可以根据自身信息化目标和用户需求目标,借助于网络技术实现对网络信息的“存取与搜寻”,从而使其信息资源配置过程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发展之中。信息资源配置主体对网络信息的“存取与搜寻”并不以占有或拥有信息作为前提,而主要是通过无偿或有偿的方式获得信息的使用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虚拟馆藏”。
● 信息流动的失控性趋势。主要表现在:①网络信息资源的流动和快速动态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用户驱动的,因此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机制,信息安全与信息质量难以保证。②信息分布和构成缺乏组织,信息源不仅分散无序,而且其更迭和消亡也往往无法预测,因此增加了对信息流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难度。③信息发布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使信息流动的内容往往是良莠混杂。④信息流动中的侵权行为越来越多。⑤信息流动跨越了国境和疆界,虽促进了人类信息资源的共享,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文化冲突、信息侵略、信息威慑等[2]。
4 信息资源流动的功能与效应
● 信息资源要素的流动,可以实现两个功能:
——耦合功能。耦合,即进行联结以获得匹配、协调之意。信息资源要素的流动表现为2个基本特征:①流动的目的是使流宿地区或部门(流宿是与流源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的信息资源要素得到较完善的组合;②信息资源要素的流动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中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的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能够使信息资源结构的布局更趋合理。
——补偿功能。这是通过信息资源要素流动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需信息资源要素的亏负进行补充、抵偿的一种功能。相对于一定的信息服务目标而言,信息资源要素需要补偿的客观基础在于信息资源要素也有消耗性特征。如伴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高水平的信息人才将会出现较严重的亏负状态;信息设备和信息工具等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有形的和无形的损耗;信息在累积和使用过程中也因其时效性,需要不断补充和更新。与此同时,就信息资源要素之间的关系来看,一种资源要素的质量与数量变化,势必会引起其它信息资源要素的调整以达到新的均衡。这些补偿要求虽然可以通过某一系统的自我累积来实现,但自我累积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较高的配置成本。而区域、行业和部门间通过信息资源流动实现互相调剂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上述补偿要求相适应,信息资源要素流动的补偿功能又可分为连续性补偿、间断性补偿、随机性补偿3种类型。
● 借助于信息资源要素的横向流动,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的合理化进程必将呈现出较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同于直接增加信息资源要素和其它各种资源要素投入而实现的资源配置发展,它是信息资源要素横向流动的产物。信息资源要素的横向流动所产生的信息资源配置效应主要表现在:
——获取组合整化效应。从微观上看,通过输入(从另一侧面看是输出)某些关键的信息资源要素,改变自身的信息资源要素的关联方式,可以使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或某一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益大为改善;从宏观上看,信息资源要素的横向流动,可以使地区之间形成互相补充、互相协调的关系,这样一种动态的有机化的联系其自身就蕴含着一种潜能很大的结构组合力,从而使我国国家信息系统整体水平因这种“整化”作用而显著提高。
——促进配备规模效应。随着信息资源要素的流动,特别是信息企业集团的组建,可以使我国信息资源要素的投入与过去同量的投入相比,获得更大的效益。这种额外增加的效益,可以看作是因信息企业或信息产业的集中和规模扩大而带来的规模效应的实现。
——形成配置分工效应。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我国信息资源配置都有追求“大而全”和“小而全”的倾向,特别是在信息要素的配置上更是如此。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历来就是信息学界讨论的热门问题。如果各类信息资源配置主体都能着眼于资源配置中的分工,在分工基础上实现信息要素的流动或交换,那么,融入信息资源配置分工体系的各方主体都可以在这种信息要素的流动与交换中获得绝对的效益,特别是比较利益。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资源要素流动的两大效应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具有“信息资源要素的流动是一种合理的、有规则的受控流动”这一前提。否则,就会产生信息资源要素流动的负效应,使信息资源要素原有的不合理、不经济现象扩大或出现新的不合理、不经济现象。
5 几点认识
● 对信息资源配置进行有效导控的必要性。
信息资源积累与流动作为信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为了保证信息资源要素积累、流动及二者在相互关联下正向作用的实现和负面作用的消除,对信息资源积累与流动进行积极而有效的导控是十分必要的。
在现实的条件下,信息资源要素的配置将在多种力量的导向和控制下发生,具体而言,主要有利益与市场的力量、政策与法规的力量和信息技术进步的力量。
——经济的力量即价值规律、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产生的力量。在过去,政府是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的唯一主体,其占有的信息资源占我国全部信息资源的70%以上。而在现阶段,我国信息资源配置方主体则出现了多元化倾向,但无论是哪类主体,它们都希望在其经济的运营组织中尽量减少各类资源要素的投入并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产出。其中,减少信息资源要素投入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利用信息资源构成要素的流动这一“资源”,避免各地、各部门在信息资源配置中的重复。各类信息资源配置主体都可以在市场上寻找合作伙伴,并进行各种信息资源要素的合理调剂,以使自己得到较好的经济利益。从这个意义来说,信息资源要素的流动是其对市场作用规律所作出的积极响应。
——信息资源配置的政策与法规导控是相对于利益与市场导控而言的,它是在信息资源配置政策和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制定可操作的计划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对信息资源的配置予以导向和调控的过程。与经济导控的信息资源要素的配置相比,政策与法规导控的信息资源配置,除了经济原因与经济利益动机的一面以外,还有非经济性原因与动机的一面,如考虑信息资源要素配置的区际、行业、地区和部门的平衡和信息资源配置中的社会公平等。
——对信息资源配置的技术导控主要是针对信息资源要素中最具流动性的信息要素而言的。随着信息技术运用的逐步普及和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加,如何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虚拟配置将成为今后信息资源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上述3种信息资源配置的实现机制应成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 明确信息资源配置质量的评价标准。
何种情况下的信息资源积累与流动才是有效的与合理的?或是利用多种力量对信息资源配置进行导控的目标是什么?这是在研究信息资源配置问题时不能不注意的问题。只有明确了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使我国信息资源配置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从总体上说,我国信息资源配置是要在效率与公平的基本原则下,从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信息数量与质量需要的角度出发,实现信息资源配置效益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