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izzi综合征18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牛刚,杨胜波,杨媛媛

Mirizzi综合征18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牛刚,杨胜波,杨媛媛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3

摘要: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原因及诊治。方法:对本院2008年4月至2016年4月18例经手术确诊为Mirizzi综合征病例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结果:7例术前经CT、MRCP确诊,术中探查明确,11例术前未能诊断,术中探查证实;5例切除胆囊后直接修补瘘口,9例保留胆囊颈部修补瘘口,4例行胆肠吻合术。结论:Mirizzi综合征无特异性症状,术前确诊率低,治疗可根据术中情况决定具体手术方式。

关键词:Mirizzi综合征;诊治

Mirizzi综合征由阿根廷医师Mirizzi于1948年首次描述此病,多指由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和(或)其他良性疾病压迫或炎症波及引起肝总管或胆总管不同程度梗阻,导致胆管炎、梗阻性黄疸为特征的一系列症候群。是胆石症的一种较为少见及相对严重的并发症,如术中认识不足,易损伤胆管导致严重后果。我们收集本院2008年4月至2016年4月诊治该病患者共18例,分析该病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7例,女11例,年龄41-82岁,平均62.4岁。18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右上腹疼痛;17例患者出现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升高,总胆红素在26.8-334.8mmol/l之间,直接胆红素在15.1-278.3mmol/之间l,1例患者胆红素正常;7例患者曾出现典型上腹疼痛、黄疸及寒战、高热等急性胆管炎症状。

1.2诊断 18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提示胆囊结石,11例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其中5例显示胆总管内强光团,另有7例显示肝内外胆管无异常。行上腹螺旋CT或(和)增强CT检查13例,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I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9例,行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iangiopancreatography,ERCP)5例。经检查术前明确为Mirizzi综合征7例,考虑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例,考虑胆囊结石合并肝门胆管占位2例,考虑单纯胆囊结石3例。术中探查均证实为合并Mirizzi综合征,其中根据Csendes分类法I型5例,II型9例,III型2例,IV型2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治疗 18例患者中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明确为Mirizzi综合征,切除胆囊后行腹腔镜下胆总管瘘口修补2例,1例中转开腹切除胆囊修补胆总管瘘口。15例开腹手术,2例胆囊切除后修补胆总管瘘口,9例保留胆囊颈部修补瘘口,其中7例加行T管引流,4例Mirizzi综合征III、IV型患者因胆管缺损较大,无法修补,故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2.结果

1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腹痛、黄疸等症状均逐渐消失,带T管者于术后2-8月造影无异常后拔除T管,随访4月~8年无明显不适。

3.讨论

3.1 Mirizzi综合征病因 Mirizzi综合征的发生往往与胆囊管解剖变异有关。当胆囊管低位开口或胆囊管与胆总管伴行过长,相邻两管壁缺如,胆囊管、胆总管被周围组织一并包裹在鞘样结构内时,一旦结石嵌顿在胆囊管、胆囊颈中,易压迫肝总管造成胆道狭窄或瘘形成,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阻塞肝总管,从而发生Mirizzi综合征。

3.2 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 Mirizzi综合征患者多无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胆囊炎及胆管炎,大多数患者有轻重不一的梗阻性黄疸,少数患者亦可无黄疸,临床表现上往往和单纯胆总管结石难以鉴别,肝总管结石嵌顿紧密者甚至可能误诊为肝门胆管占位。实验室检查患者肝功能:胆红素、AST、ALT、AKP可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亦对诊断无明显帮助。B超、CT检查对Mirizzi综合征诊断率亦较低,ERCP或MRCP检查能较为直观的了解患者胆道走行,对部分患者的诊断有所帮助。但因为目前尚缺乏特异性高的诊断方法,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率较低,我科术前确诊病例仅为38.9%(7/18),大多数患者是术中探查确诊。故对于胆囊结石合并有黄疸症状者,如发现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管低位开口、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过长、胆囊颈以上肝胆管扩张、胆管移位偏心性充盈缺损边缘光滑者,要高度警惕Mirizzi综合征可能。

3.3 Mirizzi综合征的治疗 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率较低,大多数病例为术中探查确诊,因为事先没有心理准备,结石嵌顿、压迫,胆管移位或变异,往往造成胆囊三角粘连水肿严重、解剖层次不清,稍有不慎易出现胆管损伤[1],引起较为严重并发症。1989年Csendes根据Mirizzi综合征的病变及累及范围不同,将其分为I-IV型。对于不同级别Mirizzi综合征,我们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对于I型患者,因胆管无明显缺损,可以单纯行腹腔镜下或开腹胆囊切除术,对于胆囊管融合变短变粗或消失者,因无法钳夹或结扎胆囊管,可缝合关闭。对于胆囊三角解剖层次不清、粘连水肿严重者,为避免胆道损伤,可剖开胆囊颈部前壁,取出结石,从胆囊内膜处沿胆囊管开口找到胆总管、肝总管,辩明三管关系后再切除胆囊。对于II型患者,如按常规手术方法切除胆囊很容易损伤胆道,故我们一般采取逆行切除胆囊,分离至胆囊颈部时剖开其前壁,取出嵌顿结石,通过胆囊内膜沿胆囊管开口辩明肝总管、胆总管,必要时可通过胆道镜探查明确肝总管、胆总管位置,或先切开肝总管辩明胆道走行后再切除胆囊,避免损伤胆道[2]。因合并肝总管缺损,为避免术后胆道狭窄,仅部分切除胆囊,保留部分胆囊颈及胆囊管后壁,游离后修补缺损肝总管。对于胆囊颈部炎症重,已坏疽,无法修补时,也可以游离肝圆韧带内残留脐静脉壁或空肠浆肌层进行修补。对于胆道炎症水肿较重者,为减少术后胆道狭窄、胆漏等并发症发生,可放置T管支撑、引流,T管长臂通过正常胆道切口引出,T管放置时间较常规胆道探查手术适当延长。III、IV型患者,因肝总管缺损较大,瘘口处胆管往往炎症较重,修补后胆道狭窄机率较大,可以选择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避免术后吻合口狭窄,尽量采用4-0无损伤缝线,吻合时注意粘膜对粘膜,缝针间距适中,线结松紧合适,如间断缝合将线结打在吻合口外。

综上所述Mirizzi综合征是胆石症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因没有特异性症状、体征多为术中探查确诊,往往因胆囊三角处粘连严重、解剖层次不清易发生胆道损伤,需要我们重视及警惕。

参考文献:

[1]黄志强,黄晓强.肝胆胰外科聚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6-218.

[2]吴金术.肝胆胰外科疾病疑难病例剖析[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25.

论文作者:牛刚,杨胜波,杨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Mirizzi综合征18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牛刚,杨胜波,杨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