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小城市的动力和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力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问题探讨
小城市是中等城市之末,农村城镇之首,是一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把小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对于繁荣城乡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搞好小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笔者认为,在观念上要有所转变,思路上有所创新,招数上有所突破。
一、小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建设的发展,小集镇的不断崛起,为小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小城市在城乡商品流通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城乡经济的联结点和结合部,对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城市建设的强劲势头吸引了广大农民迁徙小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使农民的身份、职业、社会意识、文化心态、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人际关系都在相应地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和个人积累的增加,迫切要求政府创造条件,现实农村集镇化。根据我国国情,一般县以下的发展是:一般集镇——中心镇——小城市——中等城市等多层格局。
我国是农业大国,长期来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农业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占大多数。随着城市发展,乡镇企业的进程,农业国原有的经济社会结构逐步被打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地下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随着商品流通和经济区域的拓展,出现了农民自发的“造城镇”的势头,这说明向城市现代化、农村集镇化发展,是世界各国发展规律在我国的反映。但长期来由于城市发展战略和政策上的偏差,城乡几十年隔离体制的凝固化,城乡差别不断扩大,人为地阻止了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阻碍了城市化的发展,抑制了农村发展,农民积极性的发挥。就城市化水平来看,我国为28%,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2%。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与文明程度的标志,因此,推进城市化建设对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农村集镇化建设必须整体规划。小城市一般都是由集镇逐步演变而来,纵观许多城镇,长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使城镇建设狭隘、零乱,缺乏层次,质量不高,各种设施滞后,一般的公用设施都没有。由于规划起点低,功能设计差,回旋余地小,往往不能从整个宏观发展的战略角度去把握。近几年来,大量农民纷纷到小城市落户,或务工或经商,居住在集镇,户口在异地,给社会管理增加了诸多困难。比如进城农民的责任田撂荒,农村房屋空关,资源浪费。小规模经营土地,既制约着科技的推广应用,又极大地增加了生产成本,制约着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提高。要解决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实行现代农业,必须加快农村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农村人口集镇化。
近几年来规模愈来愈大的“民工潮”,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涌到城市,引发出城市的交通、住房、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城市功能难以适应。其原因在于:一是我国没有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相应的城市化发展,特别是小城市发展很不够,缺乏足够的吸纳能力;二是随着物价指数的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差别逐渐拉大,导致农民收入微增长或负增长,制约了农村集镇化的进程。农民渴望着经济收入高,就业机会多,文化娱乐丰富多彩,摆脱对小块土地的依附和各种传统体制的限制,这一追求是符合历史发展和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要求的,是加快城市化和农村集镇建设的动力。无论是从历史看还是从现状看,农村集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有机整体,是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的综合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小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要坚持的原则
一是小城市要因地制宜,从区域经济出发,坚持规划高起点的原则。首先,明确规划工作是小城市发展的龙头,是政府调控经济、社会活动的强有力杠杆。我们应破除小城市历史所形成的起点低、低标准的落后观念,树立高起点、高标准的新观念;其次,应深入调查,研究小城市区域内的人口、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确立小城市的性质、服务对象、要变区位、资源、旅游等优势为经济优势;第三,在空间布局上突出其风格和特色,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建设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强化小城市与周边城镇的网络观念,强化开放和超前意识。
二是要先规划、后建设,始终如一的坚持建设服从规划,突出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一是要强化规划指导建设的意识,小城市不仅要有高标准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还要有切实可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能简单认为规划是技术问题,而应把规划置于小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因为城市建设是一项非常昂贵且费时的事业,如果犯了建设错误则很难更改。二是要把握规划实施与总体发展的关系,要明确小城市范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在小城市规划实施中不能因领导变动而随意变动。要坚持决策一班人,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总原则,正确处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相互关系。
三是要注重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重建重管的原则。小城市的规划和速度相对来说会有大有小,有快有慢,但在实施规划中必须贯彻艰苦创业的精神,统筹兼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文化、教育、医疗等设施建设,治理各种污染源,加强绿化美化,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要利用各种新闻宣传媒介对市民进行教育,建立起一支素质高、法纪严格、务实高效的管理队伍,结合小城市的自身特点,制定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综合性的小城市管理规定和办法,形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文明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