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 415300
【摘 要】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170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170例患儿随机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8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85例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偷液过程中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干预组发生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不良事件发生,证明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达到极佳的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该全面推广。
【关键词】护理风险;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观察
0.引言
小儿静脉输液在临床儿科较为常见,在输液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风险,这些风险会影响到患儿的治疗,从而对护理质量造成影响。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用于治疗和抢救患者的一项操作技术,对于小儿来说,用药剂量必须根据小儿的体重和年龄综合考量,用药的准确性既关系到小儿的病情恢复又与小儿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静脉输液是儿童临床给药的常见途径,然而由于小儿好动、皮肤组织松弛等原因,常会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风险,因而规范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操作、提高护理的质量显得极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有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将170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分为观察组 85 例和对照组85 例。对照组男45例、女40例,年龄(5.68 ± 2.38)岁。干预组男44例、女41例,年龄(5.56 ±2.4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较大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静脉输液常规护理措施。
1.2.2.干预组 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根据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风险经验,总结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首先成立创优小组,系统收集头皮静脉输液各种风险信息,找出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分析主客观因素,制订规避风险的措施。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并学习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头皮静脉输液风险意识和护理质量。头皮静脉输液常见风险种类与控制手段
1.2.2.1反复穿刺
常见原因:a.护理人员穿刺水平不一;b.患儿哭闹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c.患儿血管充盈度差。控制手段:a.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水平,做到“静、慎、准、快和牢”;b.在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穿刺前先与患儿多接触,减少其烦躁不安和哭闹现象;c.由于患儿发热、大汗、腹泻、禁食、全身末梢循环差等原因,导致血容量不足,血管充盈度差,对患儿进行穿刺时常无回血而误认为穿刺未成功,导致反复穿刺。
1.2.2.2液体渗漏
常见原因:a.护理人员穿刺水平不同,使针头位于血管内的位置错误;b.患儿哭闹导致头皮静脉输液处针头活动而脱出血管外。控制手段:a.组织本科室护理人员集中学习小儿头皮静脉留置操作,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b.护理人员加强巡视,观察输液是否通畅,及时处理堵塞,避免渗入皮下组织。
1.2.2.3针头脱落
常见原因:a.头皮静脉输液针固定不牢;b.患儿躁动哭闹;c.患儿家属护理未到位,患儿自行拔除针头;d.患儿头部出汗较多,不易固定,导致意外拔除针头。控制手段:a.加强对躁动哭闹患儿的巡视,避免患儿乱动;b.使用自制纸板牢靠固定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必要时用弹力网状绷带或普通绷带固定。
1.2.2.4感染
常见原因:a.无菌操作不严格;b.静脉输液室环境和空气消毒不到位;c.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欠佳,损伤静脉壁。控制手段:a.提高护理人员无菌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b.加强对静脉输液室的消毒,室内定时通风;c.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操作时应动作轻柔,以免损伤静脉壁。
1.2.2.5静脉炎
常见常因:a.护理人员无菌观念淡薄;b.输入的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时间长或浓度过高,控制手段:a.加强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b.了解药物的配伍禁忌及用药注意事项,选用较粗大、回流畅通的静脉进行输液,减慢刺激性较强药物的输入速度。
1.3 评价标准
1.3.1基础护理合格率
由护士长和小组成员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患儿进行测评。
1.3.2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由患儿家属在输液室填写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该调查表总分 100分,≥90分为满意,<90分为不满意。观察两组患儿发生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 xx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两组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比较
3讨论
采取静脉输液的方法治疗和救治患儿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手段。然而,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发育尚不完全,需要进行头皮静脉输液。但是,患儿的皮肤组织较松,容易造成输液风险,从而容易造成患儿家属不满,引起医疗纠纷。静脉输液中出现风险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反复穿刺。这是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患儿在输液过程中不配合或者患儿的血管充盈度差等原因造成的。体液渗漏也是静脉输液中常常出现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穿刺的水平不一样,没有把针头摆放在正确位置,或者是患儿的苦恼造成针头脱落。第三,针头脱落也是存在的风险之一。最后,头皮静脉输液的风险之一就是感染。为了把患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保证好患儿的身体健康,应该要对患儿在静脉输液过程的风险先进行评估,分析好引起风险产生的原因,同时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对策,即护理管理风险。实行护理管理风险有助于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风险的认识,能意识到头皮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严重后果,不断总结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避免头皮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发生。同时,能加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的交流与沟通,家属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常见风险提高了认识,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要求护理人员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并增强预防意识,不仅能大幅度降低风险率,还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桂云.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
2016,17:195+197.
[2]《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第9卷总目次索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6:8965-9074.
[3]祝珊.对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5:205.
[4].《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总目次[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4:206-243.
[5]戴平.舒适护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12,01:38+40.
论文作者:王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静脉论文; 患儿论文; 头皮论文; 小儿论文; 风险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针头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