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占据重要位置,其运行过程相对复杂,因此在日常运行中也比较容易出现故障问题。变电站检修指的是针对高压设备进行的巡检工作、检查工作、修复工作等。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变电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变电站检修工作中,传统检修模式逐渐被状态检修模式所取代,其智能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变电站检修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变电检修;传统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模式;对比
1变电检修中的传统检修模式
1.1传统检修模式的种类
传统检修模式一般都围绕故障检修和预防性检修两种模式展开。(1)故障检修又叫事故检修,它是指变电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出现故障后的常规检修工作,这也是最易于理解的日常检修模式。由于这种检修通常在发生事故后才进行,所以它是无法规避损失的,而且损失通常巨大,一般要进行针对设备的全面检修。为了维持其他设备持续运转,检修操作人员常常要在极强的电压环境下作业,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严重后果。(2)预防性检修模式下规定了检修周期和具体内容。检修周期一般是以相关统计数据和实践经验为依据来确定,存在科学依据。此种检修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但因其具有一定随机性,因此也存在出现偶然事件的可能。预防性检修模式下可以通过检修计划对检修工作间隔时间进行确定,以检修计划为依据进行固定检修,此种检修模式不对电力设备故障历史、运行状态进行考虑,因此也存在一个缺点,即可能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资源上出现一定浪费。
1.2传统检修模式存在的问题
(1)传统检修效率较低。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为预防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必须制定检修计划,避免出现大面积停电问题。但是在制定检修方案时,一般都使用固定的检修模式,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设备的性能和寿命都会受到很大程度的折损,除此之外,在制定方案中没有考虑当前设备的基本情况,每一次检修工作任务量都很大,需要对所有设备进行检修,对维修工作所产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性价比不高。因此并不十分适用,检修效果差,发现故障概率低,工作效率不高,需要及时进行改进。(2)检修结果缺乏有效评价。传统检修模式针对设备所做出的定期检修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检修,并不会通过出现的问题而全面评估分析设备,不能从整体长远角度来评测设备的工作质量变化,也不会对检修后的变电设备性能进行合理有效的科学分析。所以从整体来看传统检修模式缺乏对检修效果的完整分析,只要按照既定计划严格执行即可,而这是存在极大盲目性的,更难以充分发挥技术检修人员的技术主动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检修质量,造成潜在的设备及生产损失。
2变电检修中的状态检修模式
2.1状态检修模式的基本概述
由于传统检修模式有一定缺陷和问题,且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产生了一种新的变电检修模式,即状态检修。状态检修模式是以物联网技术为主要依托,具有灵活、可靠等优势。但就我国当前变电检修工作发展状态来看,此种检修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大量电力企业开始应用此种检修模式,但仍需强化其技术应用与发展。状态检修指的是通过对变电站高压设备的故障历史、运行状态、异常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检修具体时间、内容以及目的进行核算,进而形成有计划、有目的的定期检修模式。通常情况下,若通过状态检修模式对高压电设备进行检修,则可以以检修结果为依据对其运行状态进行评估。相比于传统检修模式,此种检修模式更加自由、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状态检修模式不仅是对电力设备的检修,还涉及到电力设备从设计、制造到安装再到运行维护等一系列环节。在电力设备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之后,可以通过状态检修工作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可以定期分析其运行状态并汇总数据,分析与汇总的内容是与设备实际状态相结合而进行,基于此制定状态检修工作的间隔时间和具体内容,实现长期维护和检修,使电力设备始终处于稳定、安全的运行状态。与传统检修模式相比,此种检修模式是对物联网技术的充分利用,使电力设备得到快速检修,并非如传统检修模式中等到电力设备发生故障之后才进行检修。在电力设备出现故障和问题之前进行检修,以达到提前维护的目的,防止检修工作人员在高压风险条件下从事检修工作。
2.2状态检修模式的特点
(1)降低故障发生概率。状态检修属于主动性地检修,在定期地、有计划地检修维护中,实现对设备的维修保护,避免设备故障引发系统瘫痪的情况出现。(2)避免检修资源的浪费。状态检修与传统检修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设备具体运行状态为基础设定检修的时间和内容,针对性更强,不是盲目地大面积检修,避免了检修工作不到位和检修过于频繁的现象出现。(3)有效降低检修成本。状态检修工作是在设备稳定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的,主要检修其运行状态以及存在的潜在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变电站的费用支出。总而言之,相比于被动的检修模式,状态检修花费的成本低,收获的效益高。它不仅能够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长久性,也可以弥补传统检修模式所存在的缺陷,在增强变电站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设备检修成本,降低资源消耗。
3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分析
为满足现阶段电网发展需求,并符合电网规模扩大需求,因此应用状态检修模式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在电力企业中,状态检修是一种普遍推崇的新检修模式。传统检修模式始终按照预试固定周期开展检修工作,其预试周期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针对一次设备,周期介于3~6年;另一方面针对二次设备,新投周期为1年,6年定期校验。尽管传统检修模式有非常明确的生产检修方式,但其实规划性、统一性不足,如电力企业针对一次设备进行了预试周期设定,但二次设备未到周期,或电力设备已经有故障问题的相关征兆存在,但因未满预试周期而无法进行检修。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检修不足或检修过剩,使电力设备的健康、稳定运行受到影响,同时也给检修工作人员的安全带来隐患,影响供电可靠性。除此之外,传统检修模式需要花费较高成本,容易出现检修瓶颈问题,因此此种检修模式被状态检修模式所取代不仅是企业改革的需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状态检修模式的创新点有很多,它深化改革了传统检修管理模式,实施了综合性检修理念,围绕状态检修模式开展了以设备标准化为主的实时操作作业,使运维一体化得以实现。在新的状态检修模式中,班组合并、业务整合是极为重要的,在它的规范体制下所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相当严明,例如像状态监测信息接入PMS系统这样的先进智能化检修模式也被得以应用。在状态检修模式下,例如基础台账、实验数据、缺陷管理、工作计划、检修管理等模块都能够得以实现。通过全新的状态检修生产方式,企业变电站提升了自身的生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冗余停电时间所带来的损失,为供电可靠性的增强奠定了基础。
4结束语
通过对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分析,发现状态检修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传统检修模式弊端很多,而且当前不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因此企业在以后发展中,要注重智能化、网络化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感知设备的各项参数,记录后和标准参数对比就可以分析出当前的工作状态,如果存在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探讨传统检修模式和状态检修模式在变电检修中的实践[J].洪培源.企业技术开发.2015(09)
[2]传统检修模式和状态检修模式在变电检修中的应用分析[J].黄鑫,田志勇,王丰.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2)
论文作者:娄振宇,毕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模式论文; 状态论文; 设备论文; 传统论文; 工作论文; 变电站论文; 电力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