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欧洲的大战略——欧盟东扩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大战略论文,欧盟东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欧盟东扩的主要历程:漫漫长路
抓住冷战结束后的天赐良机,向中东欧国家扩张,将中东欧国家纳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实现大欧洲之梦是欧盟的跨世纪战略。
欧盟在东欧巨变后即酝酿东扩计划,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先期准备阶段(90年代上半期),主要是与中东欧国家签署联系国协定,制定入盟标准和实行先期准备战略。
1.签署联系国协定(也称欧洲协定)。波兰和匈牙利于1991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于1993年,波罗的海三国于1995年,斯洛文尼亚于1996年分别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定。联系国协定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欧盟与联系国的政治经济关系,目的是使联系国逐步融入共同体中。联系国协定的目标是在2002年前实现工业品的自由贸易并为其他部门的经济合作奠定基础。联系国理事会则提供了一个讨论入盟问题的部长级论坛。
2.制定入盟标准。1993年6月,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不仅确认了欧盟向中东欧国家扩大的合法性,而且为申请国制定了严格的入盟标准。政治方面,要实行民主政体、法治、尊重人权和保护少数民族;经济方面,要建立起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能够应付欧盟范围内的竞争压力;具有履行成员国义务的能力,包括坚持政治、经济和货币联盟的目标。
3.推出先期准备战略。1994年欧盟埃森首脑会议推出了先期准备战略,以帮助签署欧洲协定的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该战略主要内容是强调了欧洲协定、1995年5月欧盟的白皮书、机制性的对话以及作为该战略主要财政工具的费尔计划。1996年12月,都柏林首脑会议又提出加强的先期准备战略,其支柱是于1998年3月正式启动的“入盟伙伴关系”。
第二阶段,制定入盟谈判时间表阶段。1995年,马德里首脑会议提出入盟谈判应在政府间会议结束半年后开始。1996年,佛罗伦萨首脑会议认可了上述提议。1997年6月,在结束政府间会议的阿姆斯特丹会议上,首脑们指示总务理事会审查即将于7月推出的欧盟委员会对各申请国的意见。7月,欧盟委员会发表《2000年议程》,该议程分为三个部分,即共同体政策的前景、欧盟2000-2006年的财政框架以及欧盟东扩问题。在《2000年议程》中,欧盟委员会认为,依据哥本哈根标准,欧盟应首先扩大到6个国家,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和塞浦路斯。1997年12月,欧盟卢森堡首脑会议批准了欧盟委员会的建议,决定首先同上述6国进行入盟谈判,而对剩下的5个国家即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则视其进展而定。会议还拒绝了土耳其的候选国资格。
第三阶段,自1998年以来,为正式入盟谈判阶段。1998年3月12日,在伦敦召开了欧洲大会,欧盟成员国以及申请加入欧盟的国家的政府首脑参加了会议,土耳其拒绝与会。欧洲大会是与会者讨论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司法和内政事务以及经济合作的一个论坛,旨在配合欧盟东扩进程。3月30日,欧盟各国外交部长和中东欧首批6国外交部长聚会布鲁塞尔,正式开始了入盟谈判进程。谈判分为30个题目,目前已就其中的20多个进行了谈判,但还有一些最为困难的题目尚待谈判,其中包括农业政策、结构基金、人员自由往来、司法和内政、财政监督等,机构问题将在欧盟政府间会议结束后才能被涉及。(注:法国《世界报》2000年2月15日。)科索沃战争后,欧盟明显加快了东扩步伐,同时决定对东扩战略进行调整。1999年12月,在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欧盟宣布将于2000年同6个新候选国,即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开始入盟谈判,同时宣布给予土耳其入盟候选国资格,但暂不与之谈判。2000年2月14日,欧盟外长理事会正式开始了同新6国的入盟谈判。
这样,现阶段,欧盟共与12个国家进行入盟谈判。
如此算来,中东欧国家可谓“十年磨一剑”。欧盟东扩历经漫长之旅,终于拉开了正式谈判的帷幕。
二、欧盟东扩的主要动力:两厢情愿
欧盟由欧共体演化而来,其创始成员国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历史上曾历经四次扩大(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加入;1995年奥地利、瑞典、芬兰加入),成为拥有15个成员国和3.8亿人口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然而当前的欧盟东扩,与历史上的四次扩大有根本性的区别。前四次扩大都是在西方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之内进行的,每次吸收的国家最多也只有三个。而当前的东扩,除塞浦路斯、马耳他和土耳其之外,皆为前社会主义体制国家。其数目之多,也是史无前例的。可见,正在推行的第五次扩大,是欧盟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也最大的一次扩大。但是,东扩计划历经十年精心准备,最终拉开了谈判的帷幕,说明东扩是欧盟和中东欧国家互有需求,两厢情愿。
1.就欧盟方面而言,所有成员国都认为整个欧洲的稳定、安全和繁荣是符合自己的利益的。东扩乃是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双重选择的结果。
从地缘政治上看,东西欧同为欧洲大陆的一部分,冷战时期互为意识形态上的对手,经济上也基本不相往来,欧洲被分裂开来,处于不稳定状态。柏林墙倒塌后,欧洲再次获得了千载难逢的统一机会。虽然欧盟各国地缘政治的重心有所不同(德国对中欧国家的关注、北欧国家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关注、希腊对巴尔干地区国家的关注(注:罗·弗罗登斯登《波兰、德国与欧盟》,载英国《国际事务》1998年第1期。)),但整体而言,通过欧盟东扩实现欧洲大陆的统一,圆大欧洲之梦,促进中东欧国家的民主、稳定和繁荣,并最终实现整个欧洲的持久和平与稳定已成为欧盟国家的共识。
从经济利益上看,虽然欧盟各个成员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密切程度有别(德国、奥地利、北欧国家、希腊、意大利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密切(注:罗·弗罗登斯登《波兰、德国与欧盟》,载英国《国际事务》1998年第1期。)),但总体上看,东西欧的经济依存度已很高。目前,中东欧国家与欧盟的贸易比重占这些国家贸易额的一半以上,其中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各占本国的70%、60%、50%,达到了欧盟国家之间的水平。从投资方面看,中东欧国家与欧盟为邻,劳动力素质较高,但劳动成本低于欧盟国家,因而是欧盟较为理想的投资场所。另外,中东欧国家面积有1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亿多,东扩后欧盟经济空间将得到极大扩展,从而有利于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总之,欧盟从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现实出发,同时怀着极强的“道德使命感”,决心将中东欧国家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圆大欧洲之梦,求大欧洲之长治久安。
2.就中东欧国家而言,同样有着历史传统、地缘政治和现实经济利益的多种考量。
从历史背景和文化心理上看,中东欧国家都自视为欧洲的一部分,在脱离原苏联的控制后,都热切地希望“回归欧洲”,而取得北约和欧盟成员国资格则被视为回归欧洲的最佳象征。
从地缘政治方面看,只有融入欧洲,才能取得安全保障。加入北约提供的是硬保障(军事安全),而加入欧盟获得的则是政治、经济和安全上的综合保障。在地缘政治方面,波罗的海国家、波兰似乎更希望全面融入欧盟,因为它们在历史上多次遭到俄罗斯的入侵,因而更希望借加入欧盟来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
从经济利益上来看,欧盟是中东欧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和外资来源,加入欧盟意味着进入单一市场,可以进一步扩大出口、吸引外资。除此之外,还可以享受到欧盟的大量财政补贴,同时有助于建立有竞争力的、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
总之,对中东欧国家来说,加入欧盟不仅可以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更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安全保障,同时能捞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可谓一石数鸟,一举多得。
三、欧盟东扩面临的主要挑战:都有难题
此次欧盟东扩,雄心之大,大于既往;然而其难度之大,也为前所未有。东扩对欧盟和中东欧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东扩,双方都有一些棘手的问题要解决。
1.就欧盟方面而言,欧盟东扩主要面临三大挑战:即财政政策的挑战、决策机制的挑战以及成员国内极右政党的挑战。
财政政策方面:欧盟的预算结构中,共同农业基金和地区结构基金两项就占到了总预算的80%,其中农业基金一项就占50%。其主要受惠国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爱尔兰等。多年来,欧盟内部一直为财政摊款和受惠不均而争吵不休,头号出资国德国一直在抱怨负担太重,要求减少其摊款份额。而申请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中,除塞浦路斯外,其他国家都将是欧盟资金的纯受益国,其中仅农业补贴一项欧盟就要增加30%的支出。显而易见,欧盟的财政政策若不改革,则东扩后欧盟将不堪财政重负。
决策机制方面:欧盟现有的组织机构和决策体制基本上还是沿袭欧共体初创时的模式,在目前情况下已经显出种种缺陷和不适。1996年到1997年,欧盟政府间会议曾将机构改革问题作为重要议题,但终因问题敏感,分歧过大而未果。欧盟面临主要难题有:
一是欧盟委员会的规模问题。委员会是欧盟的执行机构,负责欧盟的日常事务。目前委员会共有20人组成,其中英、法、德、意、西5大国各2名,其余10国各1名。如果照此类推,则欧盟扩大后,委员会的成员将达到30多人,如此庞大的机构很难保证工作效率,甚至有陷入瘫痪的危险。
二是欧盟理事会的表决权分配问题。作为欧盟的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的表决方式有两种,一致通过和多数通过。一致通过意味着每个国家都有否决权,多数通过又分为简单多数和特定多数,简单多数每个国家一票,过半即可通过;特定多数采用加权投票法,每个国家的投票权不同,英、法、德、意各10票,西班牙8票,荷、比、希、葡各5票,瑞、奥各4票,爱、丹、芬各3票,卢森堡2票,共87票,满62票通过。欧盟扩大后如何分配表决权,是一件非常棘手的问题。
三是理事会的表决方式问题。如前所述,欧盟在重大问题上均需一致通过,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常因一国反对而难以通过决定,严重阻碍一体化发展。如果不予改革,则欧盟扩大后势必陷于瘫痪。但限制否决权的使用,又必将面临一场激烈斗争。总之,面临欧盟历史上的最大规模的扩大,欧盟机构改革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极右政党的挑战:虽然欧盟各成员国对东扩的好处已达成共识,但各国国内的政党和民众对东扩的后果却看法不一。多年来,欧盟国家失业率偏高,排外和仇外情绪有所滋长,一些极右翼势力的影响有所上升。它们担心欧盟东扩后,来自中东欧国家的人会抢走它们的饭碗,造成失业率的进一步攀升以及社会治安混乱等,因而对东扩持怀疑甚至抵制态度。以反对欧盟东扩为主要口号的奥地利自由党在大选中获胜并参加联合政府,预示着欧盟东扩还将面临着欧洲极右翼政党的干扰和破坏,阻力不可小觑。
总之,改革财政政策、更新决策机制以及同极右翼势力的阻挠作不懈斗争,是欧盟东扩中难以避开的三道难题。
2.就中东欧国家而言,加入欧盟首先要符合所谓的哥本哈根标准,因而入盟就成为对候选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法制方面的一场全面的、严格的考核。候选国必须经过艰苦努力,方能取得欧盟的入场券。
在经济体制方面。欧盟对候选国开出了几乎苛刻的要求。1998年3月,欧盟向中东欧10个候选国分发了《入盟伙伴关系》的文件,这份洋洋长文对每个申请国的经济和内政改革作出了非常详尽的规定。以至于不少申请国提出抱怨,认为太苛刻了。但欧盟坚持高标准,认为这样有助于候选国在内政方面加快改革。虽然欧盟通过先期准备战略以及后来的加强准备战略,对候选国提供了为数不少的财政援助,但中东欧国家要真正达到欧盟所要求的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包括农业、工业、环保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谈何容易!
在政治和司法方面。欧盟的哥本哈根标准和后来的阿姆斯特丹条约十分强调欧盟的“共同价值观”:民主、人权、保护少数民族、宗教自由等等,并要求候选国严格遵守。奥地利自由党进入政府,欧盟立即实行制裁,向外界表明了欧盟是一个“价值共同体”。土耳其就曾因为人权问题,先是被拒绝候选国资格,后虽被承认为候选国,但欧盟却不与之开始入盟谈判。可见,欧盟坚决维护自己的价值观,申请国将不得不对本国的司法体制进行大量的修改。这将对申请国的国家主权提出严峻挑战,甚至会引发国内的不稳定。
最后,中东欧国家经济社会情况千差万别,加入欧盟后的处境必然不同。同欧盟成员国内出现反对东扩的声音一样,中东欧国家内部也出现了不少出于种种原因反对加入欧盟的声音。虽然这些声音并不占主流,但他们势必增加入盟的难度。
总之,面对欧盟东扩,无论欧盟方面还是中东欧国家,都绝不会感到轻松。
四、欧盟东扩的前景与影响
欧盟东扩的列车已经启动,尽管道路曲折,但东扩已成既定方针,不可逆转。欧盟方面,已在1999年3月的柏林首脑会议上通过《2000年议程》,对2000-2006年欧盟的财政预算、共同农业政策和结构基金的改革方面达成了妥协。今年2月14日,新的欧盟政府间会议召开,主要讨论欧盟的组织机构及其表决机制的改革问题,并预定在年底结束会议。另外,以普罗迪为首的欧盟委员会对东扩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态度,多次强调“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欧洲第一次获得了统一欧洲的机会”。并对在自己的任期内完成吸收首批新成员的工作满怀信心。(注:德国《明镜》周刊1999年10月4日对普罗迪的访谈录。)就中东欧国家而言,虽然欧盟开出的要价高,条件苛刻,要完全达标十分艰难,但他们深知加入欧盟乃自己的根本政治和经济利益之所在,所以虽有怨言和牢骚,却不敢懈怠,而是积极配合,惟恐落后。
所以,尽管曲折,东扩有望。一般估计,欧盟最早将在2003年接受第一批新成员,而整个东扩进程可能要持续一二十年。
如果东扩最终完成,欧盟将增加到28个成员国,人口达5亿左右,欧盟的政治、经济实力将大为增强,在欧洲乃至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将显著提升,从而成为多极世界中更加令人注目的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