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南亚论文,成因论文,金融危机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今年7月以来, 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东南亚地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引起国际各方的高度重视。因此,探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启示,治理和预防类似的金融危机,已成为各国急待研究的经济课题。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过程
今年以来,由于泰国货币不断贬值,泰国政府被迫于7月2日宣布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固定汇率制,实行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的浮动汇率制,可就在当日泰铢比前一天又下跌了17%。此后,东盟另一个成员国菲律宾亦发生了货币危机。从7月7日开始,菲外汇市场交易量剧增,比索被大量抛售,比索由此面临贬值的巨大压力。为抑制对比索的过度投机,菲央行宣布将隔夜贷款利率由24%提高到30%,并表示菲捍卫比索的外汇政策不会发生变化。然而尽管如此,汇市对比索的前景还是担扰,马尼拉汇市比索抛盘仍极为沉重,菲央行被迫在26.40处接盘, 不到一个小时,其央行已抛出近4亿美元。 央行因此面临两难境地:要么继续捍卫比索,让有限的外汇储备流失殆尽;要么步泰国后尘改行浮动汇率制,让比索大幅度贬值。对此,菲终于作出决策,宣布扩大比索兑美元的浮动范围,不再抛出美元低位回接比索。顿时失去支撑的比索一泻千里,单日跌幅达11.5%,即由原来的26.40比索兑1美元跌至29.45比索兑1美元。
在泰、菲两国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到两周的时间内,由于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冲击,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市场也出现了动荡。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印尼货币印尼盾已受到国际游资的冲击,马来西亚货币7月14日下跌至1美元兑2.55林吉特, 印尼货币一度跌至1美元兑2438印尼盾。为捍卫本国货币,马来西亚央行投入相当数量的美元干预外汇市场, 印尼央行则宣布印尼货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从8%扩大到12%。从全局来看,由于东南亚诸国经济规模都不大,各国之间经济交往极为密切,因而发源于泰国的金融危机已超过边界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引起连锁反应。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
通过对以上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造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东南亚各国的国际竞争力下降。 一国币值强弱大致反映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泰国、菲律宾等国货币被迫大幅度贬值的事实,已表明这些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呈下降态势。尽管东南亚诸国经历过较长时期的高速经济增长,但人们已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转变为货币、金融衍生品及其增值的狂热追逐,从而忽视了促使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最终导致其国际竞争力下滑。东南亚各国经常项目收支状况说明了这一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泰国经常项目赤字在1994年为80亿美元,1995年增至135亿美元;至于菲律宾, 近两年经常项目赤字都在30亿美元左右,今年前四个月其贸易赤字已暴增至38亿美元。如不从根本上提高东南亚各国的产业结构和劳动生产率,这种国际竞争力下滑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重。
2、东南亚各国长期实行固定汇率制。最近一连串的金融危机表明 ,东南亚各国的中央银行有必要放松汇率的过分管制,逐步走向浮动汇率制度。据IMF分类,泰国原属于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 但此种僵硬的作法,长期造成泰国货币币值高估。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虽然名义上是浮动汇率制度,但其央行仍对外汇市场进行高度干预,也使汇率无法反映其国际竞争力与经常项目收支状况。目前,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国家由1990年的23国,增加至1997年的48国;实行独立浮动汇率制的国家,亦由1990年的25国,增至1997年的51国。可见,对东南亚国家来说,进一步放松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由市场力量决定汇率是大势所趋。同时,泰、菲等国货币当局过去刻意维持高估币值的行为,使得调整汇率以平衡贸易收支的机能无法运作。而且,东南亚各国的中央银行为支持汇率,曾不断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致使国内银根紧缩,利率不断上升,进一步阻碍其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东南亚各国普遍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理,力图以资本项目顺差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以勉强维持收支的基本平衡。外资虽然受到高利率的吸引而流入,但在货币贬值迹象明显化后,大举密集外逃,这又增加了货币贬值的压力。
3、东南亚金融活动日益与物质生产脱离。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人类的一切金融活动都不能脱离物质经济活动,它既是物质经济活动发展的结果,又会反过来推动物质经济活动的发展。否则一切金融活动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但在当今国际金融自由化浪潮的推动下,东南亚各国的金融机构都在努力摆脱金融管制,缺少风险管理经验的它们大量从国外借入低息贷款,用于国内高息放出。结果吹起了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导致东南亚许多国家出现了银行危机和房地产危机。例如在菲律宾,过去两年发放的贷款增加约68%;在印尼每11笔货款中就已有1笔收不回。 而且东南亚地区的银行特别向当地建筑业贷放了大笔资金,现在曼谷、雅加达、吉隆坡和马尼拉等城市的办公楼大大供过于求,楼价的下跌使建筑业和银行遭到了巨大打击,致使该地区的银行往往只有靠国家帮助才能免于破产。这样,一方面金融体系创造了与物质生产毫不相关的“虚假价值”,另一方面又促使物质生产部门的资金流出。从而造成了金融经济越繁荣,物质经济越停滞的虚假经济增长。
4、巨额国际游资越来越难以控制。目前, 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巨额国际游资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构投资的迅速发展,汇集了巨额资金。二是,以较高杠杆功能为特征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运用,吸引了巨额的投机资本,承担高风险,获取高收益。据IMF估计, 目前金融衍生工具已达1200多种,世界范围内派生工具交易额已从1986年的1万亿美元上升到1994年的12万亿美元。三是,现代信息、 通讯技术在金融交易中的运用越来越为大规模短期金融交易提供了方便。四是,各国不断放松资本项目管理,这虽然从根本上促进了国际资金的自由流动,但放松管理却加大了金融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刺激了短期投资。
面对巨额的国际游资及其投机活动,东南亚各国的中央银行投入了几十亿美元的干预活动却常常难以奏效。这表明东南亚各国对外汇市场的剧烈波动越来越显得无能为力。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电脑联网把全球连成一片,巨额资金在几秒钟内即可转移到世界上任何一个金融中心;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工具也增强了投机资本的影响力和破坏力。总之,人们的经济行为更加自由了。那么,人们的经济行为应如何约束?用什么规则来约束?旧的规则取消了,新的规则又在哪里?如果一时没有新规则,经济行为自由化会不会有更大的危害?这正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令人深省之处。
5、非物质生产部门过度扩张。 非物质生产部门本身并不创造物质财富,但它却能把物质财富从物质生产部门吸引过来。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非物质生产部门具有一定的浪费性。目前,东南亚各类非物质生产部门从物质生产部门吸取的资金越来越多,并将其大部分用于各种投机活动,使得物质生产部门相对于不断增长的需求正在萎缩。如果用物质财富指标衡量东南亚经济增长,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它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受到削弱,很多产品生产下降,出口增长率连年递减,实物经济增长率远远低于名义经济增长率。可见,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职能是为物质生产部门服务的,它们需要发展,但不能过度,不能脱离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需要。
三、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启示
基于上述探讨,我们可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得到如下启示:
1、真正认识发展物质经济的重要性。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经济发展的源泉在于物质经济的发展,而非单纯地发展金融经济。我们应以物质财富指标来衡量经济增长,而不是片面地追求货币经济指标。这就要求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其出发点要从金融价值观转移到物质价值观。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过度膨胀并不能代表经济增长,而物质财富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劳动生产率提高等才是衡量经济增长的关键。随着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政府应不断增加对教育和技术进步的投入。投机行为自身并不能创造物质财富,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应鼓励生产、限制投机。
2、严格控制货币增量及其流向。 东南亚许多国家都曾大量从国外借款,用于国内房地产等行业的高息贷出,结果吹起了一个巨大的信贷气泡。这说明在明确物质经济增长重要性的基础上,国家应严格控制货币增量及其流向。首先,货币增长应以物质经济发展为基础,为发展生产、贸易、技术开发提供资金保障,对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提供货币支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如果货币增长超过了物质经济发展的需要,则会为金融泡沫的发生创造前提条件。其次,在货币流向方面应以物质生产部门为主。为促进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要防止资金大量流向非生产部门。货币增量要先流向物质生产部门,然后再渗透到非物质生产部门,否则将导致物质生产部门萎缩,产生泡沫经济。
3、一国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正在增大。因此,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不应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而要把重点放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并且,发展中国家在经常项目出现巨额逆差时,决不能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理。那种以资本项目顺差弥补经常项目逆差的金融政策,一方面掩盖了问题的实质,使国内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另一方面,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国际游资的大量流入,从而对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严重冲击。因此,金融体系尚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对资本项目的管理,对外资的引进不能只盲目追求数量,而应区分类别,努力引进长期资本,尽量减少短期资本的流入。
4、加强对国际金融领域的管理与合作。 面对东南亚金融体系的持续动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联合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向发生危机最严重的泰国提供总额达160亿美元的紧急资金援助, 用来帮助泰国渡过难关。并且国际社会已认识到,必须通过各种配套的经济政策,引导投机资本进入物质生产部门,从而稳定一部分游资;要保持政治、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防止国际游资在全球如惊弓之鸟四处流窜,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对于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工具,应建立规范性的管理制度和风险机制,使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有法可依,减少其随意性和破坏力。
在世界经济日益融为一体的今天,预防和应付国际金融危机需要各国采取相应措施通力合作。过去,我国曾片面强调计划经济的作用,忽视了金融的发展。但目前却出现了另一种极端倾向,即在脱离物质经济的基础上,过分强调金融及其衍生工具的发展。由于受我国现有产业结构和劳动生产率的制约,物质生产部门所提供的产品数量和质量,还不足以达到满足全面实现多种自由化要求的程度。因此,“股票热”等应适当降温,金融市场的开放要在国家有能力控制的范围内实施,以防产生金融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