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努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矛盾与问题。教学活动是双向的活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努力的过程,反思和重构教学发展思路,解决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教学效果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科学发展观,就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科学发展观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目标与方向,对保证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健康、持续发展,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重点以坚持学生为主体,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把人当作主体,确立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是把人作为发展的目的,确立人在教学中的价值意义,使每个人能力的发展成为目的本身。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不仅都是完整的人,而且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完善的内在资源,也是教育努力的重要目标。
教学活动是双向的活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努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教学主体而存在,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要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营造不“唯书、唯上、唯分数”的氛围,对于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不论看起来多么标新立异、离经叛道,都会受到鼓励。这种方式虽然一时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却有利于今后学生进行研究和创新;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独特的人。我们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其特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2.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发布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强调:“高等教育和研究正作为个人、社区和国家在文化、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发挥作用。所以,高等教育本身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且必须进行从未要求它实行过的最彻底的变革和革新,以使我们目前这个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危机的社会可以超越一味的经济考虑,而注重深层次的道德和精神问题。”道德和精神的发展,已日益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取向。
长期以来,在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教育过分地突出了“知识”的地位,高等学校每每因为被奉为科学殿堂而迷离了发展方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重分析轻综合、重实科轻人文、重归纳轻演绎等倾向在高等教育中司空见惯。科学发展观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必须致力于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和谐一致。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作为人的根本,是其他一切的基础,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要使一个人有良好的品质,一个人知识的获得和积累固然重要,但只有当他心怀天下,以社会责任驾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时,才能在更大的舞台上一展宏图;美是提高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生活的关键所在,一个人有了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才能,就能够使自己的生活更丰富多彩,积极乐观工作生活;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们通过劳动创造财富,通过劳动才会有美好的今天,培养受教育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教育传授劳动理论以及组织参加劳动实践,让受教育者从自身做起,亲身体验,这不仅能够促进他们品德的提升,而且对身体的增强也有更好的推动作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都教授给学生,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3.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业人才是新时期大学的重大责任。《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大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一定要抓好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的创造力。教师不能满足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求得学生下一次考试成绩的提高,而是启发学生对学习抱以研究的态度,靠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寻求能力,哪怕是遇到挫折,也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靠教师的教学方法来引发,还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不去求知,永远不会体会到求知的快了,认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过程,兴趣源自于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走一遍,就会体验到自己的智慧能量,就会自热而然的激发兴趣。 三是营造创新的环境和空间。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生疑,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创造,一个人的创新之举,往往就建立在其看似疯狂的异想天开之上,如果居高临下的权威和标准答案太多,而基于平等的质疑和独立思考太少,学生长期被标准答案压制的时候,他创新的空间还有多大呢?
参考文献
[1]刘德伟,陈克惠.科学发展观党建理论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08.
[2]陈青之.中国教育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10.
[3]朱永新. 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08.
[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3-07.
[5]朱小蔓. 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1-01.
[6]甘阳,李猛.中国大学改革之道[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01.
[7]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书社,2002-06.
[8]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8.
论文作者:沈伟利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学生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 目的论文; 自己的论文; 过程论文; 全面发展论文; 主体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