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化影响下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世界模式_逻辑结构论文

电子文化影响下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世界模式_逻辑结构论文

电子文化影响下的在世方式、思维方式和世界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方式论文,模式论文,方式论文,文化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46(2005)06—0021—05

一 电影、电视、电脑与哲学/美学观念的演进

电子媒介产生以来,与视听形象相关的三种重要的电子媒介,即电影、电视、电脑,一方面对全球美学、哲学、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成为美学、哲学、文化的历史变化的一种表征。

(一)电影与观念体系

电影的出现,顺应了美学理论从摹仿到表现的转折,标志着从反映世界的现实主义到表现世界的现代主义的转向,契合了从古典哲学向现代哲学的嬗变。

历史可以用多种方式去划分,用多种类型物象去表征。如果从媒介变化的角度去看历史演变,那么现代性在西方的发生与印刷文化的产生大致上是同步的。建立在印刷文化之上并因这种技术条件而繁荣的小说,也于此时产生。小说成为西方进入现代性以来最主要的审美形式。作家独居一室的独创式的小说生产方式,小说的欣赏方式(读者独居一室的阅读),都与西方的个性文化相契合。小说的叙事特点与西方正在展开的全球扩张的关系,赛义德讲得很好,小说的创作模式以巴尔扎克和左拉为代表,体现了作品与现实、历史的密切关系。小说理论的主潮是摹仿理论和典型理论。电影创作变作家的个人性为导演、编剧、演员、美工、摄影、剪辑一体化的集体性和企业性,生产流程以剪辑为最后结果,在编剧、表演、摄影过程中出现的艺术创造和与现实的关系只是初级阶段,现实在分镜头拍摄中已经按艺术的方式分割和重组过了,在最后的剪辑中又被做了质的改变,蒙太奇成了电影的本质。从库里肖夫1920年的经典例子,可以体会电影蒙太奇的“魔术”:

1 一男青年从左边走来;

2 一女青年从右边走来;

3 两人见面、握手,男青年用手指点着;

4 一幢白色大建筑物(美国总统的白宫);

5 两人走向台阶。

实际上,每一镜头都是在不同地点拍摄的,白宫镜头是从影片上剪下来的,但按如上秩序组合以后,就成了在同一地点连续发生的事。现实必须经过变形、变体、变意,才能成为艺术。艺术哲学和美学上的重要观念如荒诞、表现、直觉、无意识等,通过电影与现实的关系都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理解。现代艺术的其他门类如小说、绘画、音乐等何以产生不同于古典形式的变化,在理解了电影之后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电视与观念体系

电视的出现及普及化,不但在时间上与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变大致同步,而且在美学上和哲学上的表现也支持了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变。

电影艺术具有美学的统一性。电视则变成了对世界的全方位的覆盖,它把各种不同领域的内容都整合到自己的节目表和栏目框中。电视的内容显示了后现代的哲学意蕴:无中心,电视的形式则表现为后现代的美学风格:拼贴。电视节目前后之间,从政治新闻到幽默小品,从历史追忆到电视购物、从经典影片到体育直播,不同的逻辑前后并置。一个节目之中不断穿插广告,形成大相径庭的两种叙事。电视虽然不断地在现象上分解着现实世界,但又执著地在本质上结构着一个本体世界,正如存在主义的存在者与存在,精神分折的意识与无意识,结构主义的表层现象与深层结构,现象神学的世界现象与隐匿的上帝等等理论形态一样,电影表现了现代主义对深层结构的信仰。而在电视时代,你往往拿着遥控器从一个频道换到另一个频道,显示了后现代无中心的播散。电视以一种崭新的方式突出了后现代的景观。后现代的哲学和美学都在电视上得到了具体而生动的体现:平面与深度,碎片与整体,中心与边缘,结构与解构,原意与诠释,都在电视形式中得到了新的后现代式的呈现。

(三)电脑与观念体系

电脑的出现,改变了由电视为主潮的美学观,它把后现代的拼贴深入为一种全球化的播散,产生了从后现代哲学与美学向全球化哲学和美学整合的转变。

从现代性在西方兴起以来,一个统一的世界史才得以形成。到电脑时代,它的丰富性和本质同时得到一种最本真和生动的呈现。尽管电视呈现了一种后现代的多样性碎片结构,但它还是用一种节目表的方式,用整体统治着碎片;互联网却使一个后现代的碎片在全球流动起来,这是一个难以有序管理的“无”的流动:它与电视、电影、报纸等其他媒介的“有”一道构成一种无结构。一种最彻底的“民主”在互联网中实现了,古典的时空结构在互联网中被改变了。从书籍、报纸到电影、电视,都是一种有序的线型结构,由一个整体所控制,仍然可以组成一个中心性思维;互联网则形成了一个无中心无边界的互缠大网,彻底地抹去了边缘与中心的界线。德里达关于本质的追求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都遭遇无始无终的延宕的理论,福柯关于散落性、偶源性、差异性、断裂性的论述,詹姆逊、波德里亚等关于后现代美学风格的拟像、平面、碎片、拼贴、挪用、戏拟、无深度、无历史、反总体等描述,都在互联网中得到具体体现,且这种体现不再局限于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而是全球范围内无始无终的无限循环地流动着。电脑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层级结构:它不同于以前的直线逻辑,呈现循环联结,有异于以前的金字塔调控结构;还呈现一种无边性流动逻辑,不同于以前有整体性可逐层定义的稳定逻辑。可以说,全球性的互动在电脑中得到了最生动最直观的体现。因此到电脑时代,电文化才达到了质的高峰,电文化与印刷文化的质的区别才得到了最本质的凸显。在互联网上漫游的人,都会感受到它的层级结构方式。你读一篇文字,其中有一些重要概念,你想彻底弄懂。而这些字有不同于文中其他文字的醒目的颜色,这意味着它们是可以点开的。点开之后,就进入到了文件的第二层。第二层中又有一些费解的地方,这些地方又可以点开,你就进入了文件的第三层。以此类推。但这些层级不只是一层层的进入和一层层的退出,而是可以越层跳出,甚至可以回到原先的某一层。因此,各层的关系是循环的。某一具体文件是整个互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整个互联网中的各种文件形成了一个互相沟通的网络。这种新的编排方式带来一种新的感受方式,它将形成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互联网出现以前的写作和阅读,是与读书相一致的,即从一行到下行、从一页到下一页。而互联网的编排和阅读是有层级的在各层之间上下跳跃。因此,由读书文化带来的是时间直线型的由此及彼的推理逻辑;而互联网文化带来的,是空间并列型的彼此互动的回环型思维逻辑。在互联网逻辑中,一个文本与其他的文本内在地联系了起来。一方面,该文本本身是不完整的,另一方面,它又与其他的文本相沟通,使它具有一种潜在的深度,它随时可以向各相关方面拓展自己,从而具有一种可以变异的深度。当你进行软件写作、以计算机的层级方式编排自己的作品内容时,你就正是训练自己一种新的逻辑,一种更符合于全球化的地球村概念的逻辑。

一种新的全球化的哲学和全球化的美学已经、并还将继续从互联网中产生出来,它们通过互联网的实践而得到人们的理解。

正是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媒介与世界、美学、哲学,以及人类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在崭新的全球化时代的新型结构和新型关系。

二 电子文化与新的思维逻辑的演进

在电子文化以前,主导文化的是印刷品。印刷物不仅是一种媒介方式,一种载体形式,还是一种思想形式,一种逻辑方式,一种在近代得以体系化的逻辑在此基础上得以产生。这是一种视觉的、切割的、分类的、几何的、三维的、线型的、理解的逻辑,近代以来的思想体系就是建立在这种受印刷物影响的逻辑方式之上的。

电子文化产生以后,特别是其中的主要形式如电影、电视、电脑出现以后,一种与印刷时代不同的新逻辑形式出现了。因此,要理解西方近代思想与现代思想和后现代思想的区别,就要理解印刷文化与电子文化的区别;要理解近代逻辑思考方式与现代逻辑思考方式和后现代逻辑思考方式的区别,也须理解印刷文化与电子文化的区别。在西方人的思想中,近代与现代的区别是存在的。从媒介的角度看,这两个时代就是印刷时代与电子时代的区别。

电子时代形成了自己的不同于印刷时代的新的思维逻辑,而这种新的逻辑思维又借助电子文化对文化观念体系产生重要影响的三种样式,电影、电视、电脑,产生了三种思维逻辑,并以这种新逻辑深深地影响人们思考世界的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向人们的呈现,还深深地改变了人们在世界中的活动方式。

(一)电影与蒙太奇逻辑

电影制作的组织方式,给了世界一种蒙太奇逻辑。蒙太奇就是剪辑一词的法语音译,其原则就是剪辑原则。是蒙太奇的逻辑构成了电影。在电影生产中,每一镜头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时间里拍摄,但却被组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在电影制作中,每一时空的拍摄是真实,而剪辑成的电影是虚构;在完成的电影中,剪辑而成的电影呈现为真实的,而其真实性是建立在大量的碎片镜头上的。这样的电影组成原则使我们对真实这一命题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古典的小说和绘画中,如何表现现实的真实是一个完美地复制现实的过程;而在电影中,蒙太奇逻辑点碎为全、点铁成金,呈现给了人们一部部逼真现实的电影,而这样真实的电影又让人们对与电影画面相似的现实真实产生了一种疑问。蒙太奇可以创造电影,也可以创造现实。在这一意义,整个现代性过程不妨看成一个蒙太奇的逻辑过程,历史像一位电影导演,从17世纪以来,把一个分散的世界史变成了一个统一的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被组织进了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之中。蒙太奇逻辑让我们用一种新方式去看待现实,思考现代的本源,理解世界的组织方式。

(二)电视与遥控板逻辑

电视的出现和普及,使其成了人们文化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天天看电视,一种新的逻辑就在其中产生出来。这就是遥控板逻辑。如果说,电影的蒙太奇逻辑是一种导演的逻辑、一种从创造者的角度去组织世界的逻辑,那么电视的遥控板逻辑则是一种观众的逻辑、是一种从观赏者角度重组虚真世界的逻辑。电视也有制造的一方,电视的创造是面对世界、以不同的频道展现这多样性的世界。从这一角度看,电视与电影一样,是有中心的。一方面,电视机中的频道并置,显示了无中心的多样化拼贴;另一方面,其栏目编辑和频道体系又体现了一种中心化原则。但观众在观看电视上是自由的,观众对栏目的选择是以遥控板来实现的;电视的呈现为遥控板所控制。如果说,在电视时代,世界的图景主要以电视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电视的呈现则以一种遥控板的逻辑组织起来。如果说,电视节目本身有自己的一致性和体系性,那么在电视播出的过程中,这种一致性和体系性总是被遥控板打乱,以一种碎片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一种千奇百怪的组合方式,出乎任何人的意料之外呈现出来。遥控板的运动把不同的言说和画面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个真正的后现代效果。遥控板的主导地位显示了电视时代观者的主动性和主宰性,也显示了观者的任意性和主观性。最主要的是,它构成了电视画面的呈现逻辑。而遥控板逻辑成为后现代时代人们观看世界的一种主要方式,同时也影响着人们思考世界的方式和世界的呈现方式:伊拉克的战争,印度洋的海啸,南美洲的反毒,巴西的狂欢节,香港的选美,周杰伦的演唱……均在遥控板的逻辑主导下,向人们呈现一种由后现代的碎片组织起来的世界景观。

(三)电脑与点击逻辑

电脑网络的出现,给了世界一种点击逻辑。通过点击,可以自由地在各种网站游来游去、在各个层级间随进随出,在各种内容中自由跳跃;电脑内容的出现是按点击逻辑方式呈现出来的。如果说,电影的蒙太奇逻辑是一种导演的组织原则,电视的遥控板逻辑是一种观众的组织原则,那电脑的点击原则是兼有两者内容的一种全球互动和主体间的对话原则。

从互联网的组织方式来说,它具有电影蒙太奇逻辑的特征,从空间上说,它不像电影那样凝聚为一个艺术作品,而是把整个世界网络进来;从方法上说,它用的是蒙太奇的精神,可以把任何事物(无论是同质还是异质、无论是此地还是彼地)都纳入到自己的整体之中。正因为其空间的广大和无限,它形成了完全不同于电影的整体性,而形成一种与后现代和全球化相一致的整体。具体来说就是:第一,这一整体没有固定的部分,随时都有网址加入进来、也随时都有网址退出去。网的增多或减少不影响其整体性。第二,整体内部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一个网址可以与这一些网址相关联,也可以与那一些网址相关联。网络整体的内部关系、某一网址的具体内容,可以与各种不同网址的不同内容进行无限丰富的组合。这特别从网络搜索中表现出来:输入一个词组,得到一种组合,对这一词组添一词、减一词、改一词,会得到不同的组合。网络世界与电影和电视世界有本质的不同,还在于它对印刷物的包容。在这一意义上,电脑的出现象征了电文化对印刷文化的最后胜利。电影的出现不能使电文化居主要地位;电视的出现并占领了文化的主导地位,但它不能包容书籍;电脑网络却可以把一切形式、一切时代的东西(包括印刷时代的东西)都包容进来。你不能在电影和电视里读书,却可以在电脑里读书。到这时,电文化真正成了文化的主流。

网民上网的观看方式具有电视遥控板的逻辑特征。上网的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看的网址和网页,并在众多的网址网页中往复。与电视频道相比,网络的网页要多出万亿倍。在这样一个无限的空间中,遥控板的逻辑得到了最大的发挥,这种逻辑的本质和效果也得到了最大的显现。网页越多,上网者的主体性就越是突出。这些网页在类型上、内容上、风格上、形式上无论怎么不同,都被上网者的点击组织了起来。点击给了上网者以最大自由,也给了上网者以自己为中心的组织世界的方式。

从这一方面看,点击不过是遥控板的扩大化;点击原则的本质在于:互动和对话。这才是电脑与电影和电视最大的不同,这才是点击逻辑与蒙太奇逻辑及遥控板逻辑的最大不同。在电影院,你不能在看电影时与电影对话;看电视时也不能与电视进行对话;但上网时上网者却可以通过点击,与网页版主及任何其他的上网者进行对话,可以把自己的意见贴上去立即成为网页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是在这样一种互动与对话中,点击行动成为最能代表全球化时代中人的存在方式的行为,点击逻辑从而成为最能代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逻辑。

三 电脑网络与全球化时代的观念形态

上网已经成为社会的运行方式的一种必要形式,成了个人生存方式的必要部分。人们与网络打交道、通过网络与世界打交道,日复一日的“在线行为”改变着人的活动模式和社会模式,当然也改变着人的观念模式。

网络对观念形态的改变这一主题,自电文化产生以来就不断地被讨论。电影出现、广播出现、电视出现、电脑出现,每一次都把哲学的改变引向一个新的台阶。如果从媒介的角度来划分时代,那么其口传、文字、印刷和电子形态则构成了人类演进的不同阶段。如果说报纸是印刷时代的最高点(在报纸里,文化中的一切内容都可以被容纳进来),那么电脑是电子文化的最高点(在电脑里,文化中的一切形态,包括印刷时代的报纸),都可以被容纳进来。电脑网络的产生伴随着一个新的全球化浪潮的出现,即以电视和电脑为主导的新的信息方式导致的信息全球化,以资本跨国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以两极世界消失、世界重寻政治新秩序和全球各种文化力量都卷入其中的政治全球化,以消费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趣味全球化,以网络、电影、电视、录像、歌曲、服装、饮食、旅游、广告等形成文化工业和流行模式的文化全球化……在这方方面面之中,电脑网络都起着自己的作用,充满了时代的活力。从而,电脑网络也成了全球化时代观念形态转型的质点。它主要表现为五大方面:

第一,时空结构的转变与“我在模式” 网络导致了时空观念的转变。人是生存在一定的时空之中的,“我在这里”是古典哲学的出发点,而“这里”就是一种时空模式的规定。在以前(口传、文字、印刷)时代,从空间上说,人与“那里”是分离的、“这里”意味着“此时”;从时间上说,人与“彼时”是分离的。而在电文化里,当人们打越洋电话时,“这里”与“那里”突然结合在一起;卫星电视的现场直播,对两半球之间的白天黑夜等“此时”“彼时”的时间观念进行了重组与共享;网络聊天室更是把天涯海角连结成一个共时性和共地性的存在。从电话、广播、电视到网络,电文化在时空结构的转变上达到了一个新的质点,时间的差别和空间的距离已经具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时空的新结构形成了新的“我在模式”。网络上的视屏对话,使“我在”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一种全球化时代的我在,是以前任何时代都难以想像的。一系列全球时代的特点,哲学的、美学的、文化的……都从这一新的“我在模式”中得到理论的说明。

第二,组织世界方式的转变与“点击原则” 网络引起了组织世界方式的转变。基于某种原则,人对世界的定义,是把世界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才完成的。不同的时代对世界有不同的组织方式,这种组织方式就是一套逻辑体系。这套逻辑贯串到一切方面:哲学体系,文学结构,美术形态,建筑样式……在电脑时代,一种新的逻辑方式产生了,这就是前面讲过了的“点击逻辑”。点击,成了组织世界的方式。

第三,意义生成形式的转变与“跟帖模式” 网络引起了意义生成方式的转变。在前电脑时代,意义是由主体在一个固定的范围中定义出来的,这一范围无论是领导的办公室还是电视的总编室,都是固定的;意义在定义好了之后再提供给公共空间。而在网络上,一个思想出现后可能马上就有跟帖意见出来,对已成思想形成了批评或解构,使一个发布的思想进入讨论和争辩的场地。这使得人们在办公室和编辑室的思想还未形成自己的公共思想或意象时,就已经被阻击、被点染、被变形,带着一串跟帖附加物一道出现;而网络的宽阔使这些跟帖可以来自四面八方、各色人物。因此,跟帖过程使思想的网上发布在形成一种公共思想或公共形象时,已经有违初衷、失去了原来的统一性。网络的跟帖模式改变了意义的生成过程,使意义的形成变为一种更容易被讨论被批评的共谋活动和群体修改完善过程,由此形成的公共思想和公共形象更具全球化时代的妥协性、整合性与全息性。

第四,公共舞台形式的改变与“众说原则” 跟帖模式是与网络特性决定的,网络构成了全球化时代的公共舞台。这一公共舞台与前电脑时代公共舞台的最大的不同,就是网络本身的“众说原则”。在前网络时代,任何一种公共言说都是有计划地被组织和被控制的:报纸、出版社、电视台的编辑,对公共言说进行最后的总把关。这是哲学总体性、社会总体性、思想总体性的现实基础。而在电脑时代的网络上没有一个总编缉,人人都可以出场发言,公共舞台上前网络时代的“主说原则”变成网络时代的“众说原则”。世界上四面八方、上中下流之各色人物,不管有多大的观念分野、理论高下、价值差异,都可以各抒己见,出场发言。网络的“众说原则”已经开拓出了一个巨大的公共领域,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且表征了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其他的公共言说方式,都不得不面对这一新的言说方式而改变自己的结构。

第五,人格整合方式的改变与“虚拟世界” 与实在的现实相比较,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在网上出场,可以用假名,像演员以角色的方式出现在舞台上一样。这一点使网络具有了另一种功能,成为人格的一种整合方式。按精神分析学看,人的人格包括欲望性的本我,社会性的自我和精神性的超我。在前网络时代,欲望性的本我受到社会性本我和精神性超我的压抑,进入无意识;这些无意识一旦想出现,就要受到意识和精神的检查,不得不以梦的形式或艺术的方式曲折地表现出来。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人心中的一些东西,人不愿以自己的名义说出;当在舞台上有了角色的名义,人就可能自由地说出。网络的虚拟世界,恰如一个人人皆可出场做演员的公共舞台,有了这虚拟时空,人就可以自由地表现自己,网络从而也可以成为类似于梦境和艺术一样的人格整合方式,一方面,网络上的出场与梦境和艺术不同,它是现实的,人们自己清楚自己在上网;另一方面又是虚的,人意识到别人不知道自己是谁。正是网络虚拟世界提供的这种虚实合一的特征,人可以在网上进行自如的表演。在这网络表演中,人格心理上的本我/自我/超我达到了一种统一。从这一意义上说,网络的虚拟世界给了人一种人格整合的方式。

总而言之,网络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改变着人们的观念。这种改变意味着什么呢?这正是需要网络时代的人们去深入思考的。

标签:;  ;  ;  ;  ;  ;  ;  

电子文化影响下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世界模式_逻辑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