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真谛是爱,有爱才有教育。教育从爱开始,爱是宽容,是尊重;爱是激励,是赏识是了解;爱是公正,是平等,是宽严并济。
关键词:爱 沟通 成长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过程。教师是教育的传播者和实施者,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而这关键在于教师的爱心,在于全身心地去爱自己的学生。因此,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应当与爱同行。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古人说得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都说明,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学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递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上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书育人,还要承担和学生情感交流的职责,让学生悦纳老师,敬重老师,进而追随教师的教育步伐,这就要求教师用心去爱学生,用爱架起沟通的桥梁。
爱学生的基础是了解。不了解学生,不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就像在黑夜里走路。因此要重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爱好和才能、欢乐和忧愁。不仅要观察他们的表情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而且要窥探孩子心灵的奥秘,与孩子建立心与心的沟通。我们既要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也要了解孩子的闪光之处,更要了解孩子的短板,让每个孩子认为自己都是备受关注的,老师对自己是充满爱心的,这样便于使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
关爱学生先要关心学生,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而关心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学会了自尊,学会了做人。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尊重、怀疑、讽刺、挖苦,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挫伤他们的自信心。相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这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
爱学生的关键是平等,我们应该公平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老师的关爱,这是真正的爱学生。公平是赏罚分明者的美德,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寄予合理的期望,给他们公正的和足够的支持与鼓励。
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
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的地位也应该是平等的。
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对待学生时,不能以“权威”自居,不能搞“一言堂”,不能“偏心眼”,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的真理、与学生共同进步,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能以个人的好恶选择喜爱某些学生,或厌恶另一些学生。这样不但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有损教师的人格。爱学生不应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不应以个人好恶为标准,不应以家庭条件为标准,对学生的爱,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学生,对学生的爱是真心的,发自肺腑的,是出于自己的职业良心。这样不管孩子的基础如何、孩子的成绩如何,在心灵上、在老师的内心中,他们都是平等的,这就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塑造。
爱学生的标准是宽严并济。爱不仅仅是无微不至的呵护,更不是随心所欲的娇惯、是非不分的放纵。严格要求学生是爱的特殊表现,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过分溺爱优生,对优生的过错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对犯点小错的后进生则严而又严。这样会使优生弱化自控能力、品德滑坡,而后进生则因为老师处理问题的不公平而产生反感、对抗情绪,从而对学习及各种活动失去信心。所以,我们要牢记“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对学生严爱相加。
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只要教师用心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那么学生所有的嫩芽在到老师言语行为的呵护滋润中,将会更好地茁壮成长。因此,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始终保持一颗爱生如爱子之心去对待每个学生。把爱化成一缕缕和煦的阳光,温暖每个学生的成长之路;把爱化成一丝丝春雨,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把爱化成一座座桥梁,沟通每一个心灵;把爱化成一句句赏识,助推每个学生的成长。
论文作者:张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孩子论文; 老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心灵论文; 平等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