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徐艳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徐艳

徐艳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第五中学 213300

【摘要】微课教学主要是以信息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手段,以微视频作为教学核心,是注重教学互动、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尝试。当前,国内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借助微课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质效。从开发制作到使用环境,再到授课内容的特殊性,信息技术课堂使用微课确实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从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上的使用特点以及微课在信息技术课上的使用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微课;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06-02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开放式教学理念的逐步兴起,以微视频作为重要教学内容的新兴教学模式逐渐兴起,并成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力量。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微课教学主要是以信息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手段,以微视频作为教学核心,是注重教学互动、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尝试。微课教学本身是与计算机息息相关的,信息技术课在微课的应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这样的发展环境,本文将充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对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与研究。

一、信息技术课应用微课与其他学科有不同的特点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可以说微课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学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信息技术是一门直面计算机操作的学科,基本上每一节课学生都有大量自主学习和任务探究的时间,同时这些探究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这就在时间和硬件上满足了学习微课的条件。

微课很适合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信息技术恰恰需要学生学习大量的操作技能。在笔者的课堂上,一般采用的是广播教学而非一对一授课,学生在面对计算机屏幕学习时会经常出现操作细节的缺失,例如在教学flash的引导层动画时,带有方向性运动的物体需要在属性面板中勾选“调整到路径”选项,学生在自己做动画的时候往往会忘记这个选项的添加,如果把这个细节操作制作成微课,并辅以一定的强调性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我修正和记忆。

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微课。在大量的操作技能学习中,学生的水平不可避免地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部分学生日积月累会出现大问题,甚至对所学的整个课程失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将微课资源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教学知识点的难度和学生基础水平设置出不同的教学层次,进而引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完成不同难度与层次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一一解答学生的问题,既浪费时间又难免出现遗漏,而微课恰好能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微课可以找出自己问题的答案,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实现了分层教学。

二、运用微课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育领域,微课正以自己精简、高效的特性,深刻地影响着课堂。一个微课的长度在5~10分钟左右,可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让师生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1.深入课堂,教学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常规的信息技术课,知识抽象,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演示,但学生想要掌握知识技能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然而,一节课的时间非常短,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记住教师的演示过程,而大部分学生会像看电影一样,看过就忘了具体的内容。这样一堂课下来,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操作具有连贯性,如果缺失了某个环节,就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内容,问题便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操作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种情况下,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的出现就像一场及时雨。微课创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能让人平静下来,阅读简洁的文字解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的效果;“微课”的教学内容精炼,教师可以将重点知识梳理呈现,能详细地阐述一个知识点,可以把握学生最佳的注意维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微课容量少,学生还可以将其下载到电脑或手机上,实现移动式学习。

2.微课模式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

微课改变了以教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研究指出:课堂上最有效的学习时间是开始的5~20分钟。微课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学生可以自觉集中注意力认真地学完这几分钟时间的知识,然后通过“学习—操作—学习—再操作”的模式落实本节课的重难点。

微课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对于同一问题,可以层层深入地讲解,顺势而下,剖析到点。例如教学EXCEL中“公式的使用”一课,可以把引用公式的方法制作成微课,对于引用公式的每一个细节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会如走马观花,很容易忽视其中重要的步骤。微课则有明显优势,通过微课,学生一步步学习,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自主把握学习的进度,易于深入理解掌握知识点。

三、微课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应用方法与策略

1.微课的类型选择要准确。

微课的类型非常多,按照教学方法,可把微课分为讲授类、问答类、演示类等11类。教师在开发信息技术微课时,应根据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来选用适合的微课类型。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课型都需要微课,如理论性知识及作品评析需要教师亲自讲解,师生互动交流会有更好的效果;而操作性知识则需要结合微课来进行讲解,在微课中学生可以重复查看某个操作,进而完全理解和掌握操作的步骤。通常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实用的微课类型主要有:讲解说明型(以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讲授为主)、操作演示型(具体的实例需要演习其具体操作步骤,尤其需要强调细节)、主题活动型(分析主题活动的探究目的,讲解探究方法)、解题推理型(对某个程序任务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等)。教师应该根据实际课程内容的需要与一节课中各环节的需求选择制作微课的类型,让微课在辅助课堂教学时发挥最佳的实效性。

2.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要精心。

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要想开发出实效性较强的微课,必须规范开发流程。有学者认为,微课的开发过程一般需要经历:确定教学内容、细分知识点、分析学习者特征、设计微教案和微课件以及微练习、撰写视频录制脚本、教学活动实施及拍摄过程、微视频后期编辑、微教学反思、形成微课资源包上传微课平台、微课教学应用、微学习和微反馈、微课资源动态优化和完善。只有把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反馈、完善等环节结合起来,微课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同时在信息技术教研中才能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

微课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产物,当然微课在国内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前景无限,不仅可以在学校课堂内使用,而且适合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微课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学,但是要注意不能为了形式而使用微课,本末倒置。初中信息技术课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课堂上计算机也是学生上课时使用的主要工具,基于信息课的特殊性,并不是每节课都要把微课运用在教学上,教师要适时地选择使用微课来促进教学,让微课发挥它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张亚娇, 肖樟树, 张向梨. 浅析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16):42-44.

[2]蔡荣华, 李建华.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浅析[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7(4):24-25.

[3]戴蕾雪. 微课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 10(9).

论文作者:徐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徐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