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了解新生儿RetCam眼底检查对其眼病诊断的临床意义,为早期干预、减少视功能损伤提供医学依据,同时分析新生儿眼底病变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并统计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科应用RetCam III行眼底检查的780例新生儿的临床病例,请眼底病专科医生阅片后进行分析。结果:780例(1560只眼)新生儿完成眼底筛查,筛查出眼部异常 125例(202只眼),占总筛查人数的 12.95%。其中视网膜病变(ROP)72例(124只眼),占所有病变的7.95%;视盘水肿8例(16只眼),占所有病变的1.03%;眼底出血33例(43只眼),占所有病变的2.76%;视网膜边缘渗出样改变 6例(11只眼),占所有病变的0.71%;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1只眼),占所有病变的0.06%;视网膜色素沉淀5例(7只眼),占所有病变的0.45%。结论:新生儿早期眼底筛查可及时发现致盲性眼病,及时干预可减少视功能损伤,早产儿和足月儿都应重视新生儿早期眼底筛查。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neonatal RetCam fundus examina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ocular diseases,provide a medical basis for early inter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visual function impairment,and analyze neonatal fundus lesions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used. Collect and count the clinical cases of 780 neonates who underwent fundus examination of RetCam III in the neonatology department of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 Check the fundus specialists after reading the film. RESULTS:780 neonates underwent fundus screening,screening for 126 cases of ocular abnormalities,73 cases of retinopathy,8 cases of optic disc edema,33 cases of fundus hemorrhage,6 cases of retinal margin exudation,retinoblastoma In one case,5 cases of retinal pigmentation accounted for 12.95%,7.95%,1.03%,2.76%,0.71%,0.06%,and 0.45% of all lesions,respectively.Conclusion:Early neonatal fundus screening can detect blind eye diseases in a timely manner. Timely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visual function damage. Premature infants and term infa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arly neonatal fundus screening.
由于新生儿自身无表达能力,无法向外界传达信息,很难通过客观表现察觉新生儿眼底疾病的存在。2003年美国儿科学会明确强调,眼部及眼底检查应在新生儿时期就开始。[1]文献提出,通过早期发现与治疗,多数新生儿眼底疾病预后良好。[2]因此,尽早对新生儿进行眼底筛查,对及时发现和干预新生儿眼底疾病、避免视力损失意义重大。我国北京、西安、上海、深圳、厦门等地已相继开展新生儿眼底筛查,[3-7]但中西部地区报道较少。为此,我院对2017年9月—2018年9月的780例住院新生儿进行眼底筛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及门诊进行眼底筛查的全部新生儿纳入本研究。
第一作者 李妮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科 护师
通讯作者 李文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科 护士长
纳入标准: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正常足月新生儿,及生后4~6周或纠正胎龄32周的早产儿。
排除标准:合并全身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检查者;家长不同意参与筛查的患儿;患儿基本信息不全者。
1.1眼底筛查方法
采用RetCam III(美国Clarity公司技术)进行眼底检查。检查前1小时患儿禁食,滴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双眼各1滴,共6次,每次间隔10分钟;查看新生儿瞳孔是否足够大(直径至少6mm或以上),检查前洗手,使用一次性医用酒精棉片对摄像镜头进行表面消毒;检查时使用婴儿包被包裹患儿,仅露出头部,助手固定患儿躯干及四肢;采用奥布卡因滴眼液作为表面麻醉剂;轻度外翻婴儿眼睑,放入眼睑撑开器;采用卡波姆滴眼液作为屈光接触剂;调整适合的亮度、焦距拍照或摄像,完成后取出眼睑撑开器,用一次性灭菌棉球清洁患儿眼部;检查两名患者之间用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手部被污染时用流动水及洗手液洗手。
1.2主要材料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卓比安,沈阳兴齐眼药有限公司);奥布卡因滴眼液(倍诺喜,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卡波姆滴眼液(唯地息,美国博士伦公司);妥布霉素滴眼液(托百士,比利时爱尔康公司);免洗手消毒液(爱护佳,美国3M公司);广域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 III,美国Clarity医疗系统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患儿基本信息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定性数据进行X2检验,以n(%)表示;定量数据以表示。
2.结果
2.1总体情况
共有 780例(1560只眼)新生儿完成眼底筛查,筛查出眼部异常125例(202只眼),占总筛查人数的12.95%。其中视网膜病变(ROP)72例(124只眼),占所有病变的7.95%;视盘水肿8例(16只眼),占所有病变的1.03%;眼底出血33例(43只眼),占所有病变的2.76%;视网膜边缘渗出样改变 6例(11只眼),占所有病变的0.71%;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1只眼),占所有病变的0.06%;视网膜色素沉淀5例(7只眼),占所有病变的0.45%。对上述患儿眼底进行拍照记录(见图1-5),根据出生胎龄将受检新生儿分为早产婴幼组和非早产婴幼组。
表1 患儿总体情况
2.2根据出生胎龄,将受检新生儿分为早产儿组和非早产儿组进行进一步分析
2.2.1早产新生儿组
本研究中早产新生儿516例(1032只眼),男255例,女261例,平均出生胎龄32w,平均出生体重1.65kg,共检出有眼内疾病者92例(152只眼),占早产新生儿的14.73%。检出ROP 67例(115只眼),检出率为11.14%,其中1期106只眼(92.17%)、2期8只眼(6.96%)、3期1只眼(0.87%)。所有ROP病情在检出后均得到有效控制,预后良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早产新生儿组中,眼底出血12例(14只眼),检出率为1.35%;视盘水肿4例(8只眼),检出率0.77%;视网膜边缘渗出样改变4例(8只眼),检出率0.77%;视网膜色素沉着3例(4只眼),检出率0.39%。(见表-2)
2.2.2足月新生儿组
足月新生儿260例(520只眼),男145例,女115例,平均出生胎龄39w,平均出生体重3.22kg,共检出有眼内疾病者35例,占非早产新生儿的13.46%。其中检出眼底出血21例(29只眼),检出率为5.58%;ROP 5例(9只眼),在所有疾病中的检出率为1.73%,全部为1期病变;视盘水肿4例(8只眼),在所有疾病中的检出率为1.54%;视网膜边缘渗出样改变2例(3只眼),在所有疾病中的检出率为0.58%;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1只眼,在所有疾病中的检出率为0.19%;视网膜色素沉着2例(3只眼),在所有疾病中的检出率为0.58%。(表-2)
表2 患儿疾病情况
3.讨论
新生儿由于其本身表达能力有限,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眼部不适或视力异常,使他们的眼部疾病变得难以发觉,不经治疗的疾病可能带来终身残疾甚至会危害患儿的生命,给家庭、社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但通过早期的眼底疾病的检查与积极的早期治疗,大部分都可痊愈,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新生儿期眼部疾病有其特殊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可以有效治疗的窗口期很短,但仍有>50%的几率可以避免眼盲。[2]通过早期的眼底筛查,不仅减少了新生儿盲眼率,也可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足月儿,与视网膜发育不完善及长期用氧等因素有关,因此对早产儿尽早干预,进行定期眼底筛查,意义重大;而在所有检查中足月儿眼底患病率也应得到广泛重视,有学者认为,儿童时期一些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新生儿期眼底病变有关,因此及早发现、治疗新生儿眼部疾病对保护远期视功能十分重要。
本文研究分析中,筛查出眼部异常共有125例。其中视网膜病变72人,占所有病变的7.95%,可见视网膜病变为新生儿眼部疾病的最常见疾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尚未发育成熟的早产儿视网膜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的一种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异常增生的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失明。[8])其中早产新生儿组中ROP在所有疾病中的检出率为77%。ROP的产生可能是早产儿在分娩过程中处理不当导致缺氧等原因所致。其中ROP1期病变检出率最高,占所有ROP检出率的92.17%。(没有检查到4期及5期的病变)ROP的检出率逐年升高也与现代技术设备的进步、对疾病综合防治规范治理细节的在意以及家长、眼科医生越来越关注早产儿ROP疾病问题密不可分。若在早期筛查中可以发现眼底疾病并积极治疗,通常预后良好,可以减少因ROP导致新生儿眼盲甚至生命危险现象的发生。
本研究中眼底出血35人,占所有病变的29.45%,为非早产儿中眼底检出疾病最多的疾病。对于非早产儿的新生儿来说,足月新生儿眼底出血的高危因素是妊娠高血压病、难产、新生儿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低出生体重等因素。[9]新生儿由于视锥细胞未发育成熟,在I度、II度出血的情况下,视力不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但III度出血,尤其是黄斑出血对视功能影响极大,可能造成日后弱视、斜视及眼球震颤的产生,应引起充分重视。[7]
此外,对于早产儿来说,早产儿的各项生理功能并未发育成熟,尤其是呼吸功能很弱,需要吸氧。若未得到充分的氧气,则有可能导致体能呼吸性酸中毒。氢离子的升高刺激使小动脉痉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视网膜未发育完善的血管由于氧张力高而收缩和闭塞而缺血,使极易出血的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导致了视网膜出血。
所以,对存在高危因素的足月儿及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都是十分必要的。
新生儿眼病的发病率并不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往往由于新生儿自身特殊的情况,常常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当家长发现异样再进行诊断治疗时,往往为时已晚,导致患儿眼盲甚至危及患儿生命,使家长遗憾终生。因此我们建议及早对新生儿进行眼底筛查,以降低患病新生儿眼部疾病加重的概率,为每一个新生儿的未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Committee on Practice and Ambulatory Medicine,Section on Ophthalmology.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Orthoptists;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and Strabismus;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Eye examination in infants,children,and young adults by pediatricians[J]. Pediatrics,2003,111(4 Pt 1):902-907.
[2]Dorairaj SK,Bandrakalli P,Shetty C,et al. Childhood blindness in a rural population of Sonthern india[J]. Prevalence Etiol,2008,15(3):176-182.
[3]北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调查组.北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高危因素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1):30-34.
[4]张国明,曾健,黄丽娜,等.深圳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1):38-40.
[5]常青,江睿,罗晓刚,等.上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年度筛查报告[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1):35-37.
[6]郭燕,王平,陶利娟,等.湖南省儿童医院2010-2012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眼科,2013,22(6):418-420.
[7]林琳,熊永强,吕月娥,童林利,陈美玲.厦门地区594例新生儿RetCamⅢ眼底筛查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7,25(04):134-136+141.
[8]黎晓新,主编.儿童常见致盲眼病诊治手册[M],北京:人们卫生出版社,2006.66
[9]陈丽娜,何晓平,黄立平,李立浩.影响足月新生儿眼底出血的临床因素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97-98.
图-1:视盘水肿,可见视盘边界模糊不清
图-2:视网膜母细胞瘤 颞下方及鼻下方可见黄白色瘤体凸向玻璃体腔,瘤体表面有视网膜血管
图-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左眼二区3期,plus(-)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改变
图-4: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右眼一区三期Plus(+)阳性
图-5:眼底出血 视盘及黄斑前玻璃体积血
论文作者:李妮佳,龙茜,郑巍,刘墨言,李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新生儿论文; 视网膜论文; 眼底论文; 早产儿论文; 只眼论文; 检出论文; 疾病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