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价值评估的理论与实践_环境污染论文

中国环境价值评估的理论与实践_环境污染论文

中国的环境价值评估:理论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价值评估论文,理论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环境政策的目标是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恰当的环境政策依赖于环境成本的评估。在涉及环境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中、在制定适当的环境标准、环境收费等政策时,都需要将环境损害或环境效益货币化。环境价值评估是环境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中国的环境质量价值评估始于80年代初。首先受到国际金融组织在项目评估规定方面的推动,后有一批环境和经济学家积极从事评估技术研究。到90年代,不同层次的评估结果陆续面世。

2 环境价值论

要评估环境价值,首先必须确认环境服务是有价值的。由于以前长期无偿使用环境(随意向大气、水体排放废气、废水等)确认环境有价,成了评估其价值之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这方面,李金昌(1989)做了开创性的研究,他在不同场合和一系列的文章中倡导环境价值论,分析环境有价的理论基础[1,2,3]。 马中(1992)、叶文虎(1994)等从不同角度强调了环境价值论。研究者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传统上坚持的是劳动价值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而自然环境不是劳动的产物,那么,环境的价值来源是什么?环境的价值来源成了环境价值论中的主要问题。叶文虎(1994)认为环境价值来源于主体对客体的需求,由于人们对环境有各种需求,所以环境便具有了生存价值、发展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并认为环境价值论是整个环境科学的基础[4]。马中(1993年)认为环境价值来源于1)环境有用性;2)环境的唯一性;3)环境损害的不可逆性;4 )人类对环境认识的不确定性[5]。李金昌(1995)认为环境价值有2个来源,一是天然生成,二是人类创造,并进一步把环境价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比较实的物质性产品价值,可以称为有形的资源价值,简称资源价值;一部分是比较虚的舒适性的服务价值,可以称为无形的生态价值,简称生态价值”[6]。本文对环境质量价值的概念界定接近于李金昌[21] 所指的环境的“生态价值”。环境的“资源价值”是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环境的“生态价值”是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有用性和稀缺性决定了一个物品的价值,这同样适用于环境物品。

3 环境影响评价

对环境质量价值的评估和对环境价值论的倡导同时进行。价值评估的现实推动力来自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1989)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评价报告书中有“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一项,需要估价环境影响的货币价值。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有更详细的要求,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要求必须进行环境经济核算。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为此会同国家环保局等国内部门组织培训班(1995,1996),推广环境质量价值评估技术[7]。从1995年开始,国家环保局与英国海外开发署(ODA)联合开办了中国环境管理的实用经济学培训班,引进、推广了许多环境价值评估技术[8],推动了环境价值评估在中国的深入发展。

4 学术研究

在研究领域,更多学者开始关注环境经济问题,如于光远、厉以宁(1995)[9]等。 对环境质量价值评估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一本书的出版,即《环境、自然系统和发展:经济评估指南》(1988 )[10]。这本由过孝民等翻译、哈弗斯密特等著的手册式著作,详细介绍了评估环境质量价值的各种方法,这些几乎成了以后我国研究者进行评估实践的标准方法。书作者对各种评估方法的态度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研究者对这些方法的态度。以后,陆续又有与价值评估有关的书被介绍给中国读者[11,12],其中影响较大的是RFF环境经济学丛书(1989)[13]和OECD环境经济与政策丛书(1996)[33]。

总的来说,中国评估研究仍处于学习、模仿阶段,应用的技术仍以哈弗斯密特的书为限。由于该书原版出版于1983年,主要反映了80年代以前的评估技术水平,所以中国目前的环境质量价值评估技术水平相当于国际上80年代初的水平。主要表现在1)受到重视的方法直观易算, 但缺乏理论基础,如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及机会成本法;2)80 年代以后显示出理论合理性的那些方法被忽视,如隐含价格法、实验评价法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环境质量价值评估作为交叉性的环境经济学问题,在中国,多被看作是一个环境科学问题,参加研究的多是环境科学工作者;在国外,多被看作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参加研究的多是经济专业人员。这种差别也许会对中国环境质量评估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5 价值评估实践及结果

80年代后期以来,环境价值评估技术开始应用于中国,大量评估实践是对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的估价,少数用于对环境效益的估价。其中有两次大规模、在全国水平上的调查评估。一个是国家组织跨部门的“公元2000年中国环境预测”(1990)工作的一部分,评估结果为:“六五”期间,全国环境污染损失平均381.56亿元(1983年元),占1983年中国GNP的6.75%[14]。 另一个是国家环保局“七·五”课题《中国典型生态区生态破坏及其保护恢复利用研究》的一部分,评估结果为:1985年全国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值为831.47亿元(1980年元)[15]。还有其他一些不同水平上的评估研究,见表1。 所有这些评估实践所用的主要方法是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这些方法的主要缺陷是不符合福利经济学中对福利变化的衡量原则,但其简单易行、直观通俗。还有的研究借用别人或他国的研究评估结果,加以推广,应用于中国环境。不同研究所得结果不尽相同,不同结果的简单比较是不适当的,因此所用评估方法在操作中可能存在很大差别。

表1 中国环境价值评估结果

所用评估方法评估对象

(发表年)

刘文,王炎庠 参考国外参数全国环境污染损失

(1989)[16] 专家估值

其中:水污染损失

市场价值计算 大气污染损失

固废污染损失

噪声污染损失

不详 全国生态破坏损失

模型预测

全国环境污染损失

过孝民,张惠勤等 市场价值法 全国环境污染损失

(1990)[14]

机会成本法 其中:水污染损失

工程费用法

大气污染损失

修正人力资本法 固废污染损失

农药污染损失

全国生态破坏损失

曲格平[***] 不详 全国环境污染损失

(1992)[17]

其中:水污染损失

大气污染损失

固废、农药污染损失

李金昌综合评估

全国生态环境成本

(1994)[32] 包括:环境污染损失

生态破坏损失

资源耗竭损失

环保资金没有形成固定资产

的纯消耗部分

金鉴明,汪俊三 市场价值法 全国生态破坏损失

(1994)[15]替代市场法 其中:四川生态破坏损失

恢复费用法 山东生态破坏损失

影子工程法等宁夏生态破坏损失

司金銮

资料汇总与校正 全国环境污染损失

(1996)[18]

全国生态破坏损失

张玉,宁大同等 影子工程法全国荒漠化损失

(1996)[19]市场价值法等

郭士勤[**] 市场价值法全国环境污染的农

(1994)[20]

业损失

常永官,胡涛等 人力资本法重庆市大气污染的

(1996)[30] 市场价值法损失

傅绶宁,王建国 影子工程法三峡工程的生态损

(1987)[21] 投标博奕法失

赵景柱,杨万宏等

市场价值法等

三峡工程的自然损

(1993)[22]

颜夕生(1993)

市场价值法江苏环境污染的农

(1993)[23]

业损失

葛吉琦(1992)[24]

市场价值法太湖地区水污染损失

吴刚,章景阳等 市场价值法酸雨对重庆森林的

(1994)[25]

损害

孔繁文,周潮市场价值法中国沿海防护林的

(1994)[26]

生态环境价值

靳乐山 旅行费用法圆明园公园使用价值

(1997)[31] 实验评价法圆明园公园非使用价值

吴楚材,邓金阳 旅行费用法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1994)[27]游憩价值

王晓京,陈国阶 旅行费用法三峡景观使用价值

(1993)[28] 调查评价法三峡景观存在价值

段佐亮,张永祥等市场价值法"三北"防护林生态

(1993)[29]环境效益

研究者 损失(价 值)

估值

发生年份

(发表年)

刘文,王炎庠 1980 444亿

(1989)[16]

294亿

85亿

40.5亿

24.2亿

1980 265亿

2000(预测)968亿

过孝民,张惠勤等1981-1985 381.56亿/年

(1990)[14]156.62亿/年

124.00亿/年

5.74亿/年

95.20亿/年

1981-1985 497.52亿/年

曲格平[***] 不详 950亿/年

(1992)[17]

400亿/年

300亿/年

250亿/年

李金昌 1994

(1994)[32] 2000亿

金鉴明,汪俊三

1985 831.47亿元

研究者 损失(价 值)

估值

发生年份

(发表年)

刘文,王炎庠 1980 444亿

(1989)[16]

294亿

85亿

40.5亿

24.2亿

1980 265亿

2000(预测)968亿

过孝民,张惠勤等1981-1985 381.56亿/年

(1990)[14]156.62亿/年

124.00亿/年

5.74亿/年

95.20亿/年

1981-1985 497.52亿/年

曲格平[***] 不详 950亿/年

(1992)[17]

400亿/年

300亿/年

250亿/年

李金昌 1994

(1994)[32] 2000亿

金鉴明,汪俊三

1985 831.47亿元

(1994)[15]102.25

29.61亿

1.51亿

司金銮 1991-19951330亿/年

(1996)[18] 1991-1995 905亿/年

张玉,宁大同等 不详

541亿/年

(1996)[19]

郭士勤[**] 1988 125亿

(1994)[20]

常永官,胡涛等

1993

17.65亿元

(1996)[30]

傅绶宁,王建国 工程计算 105亿

(1987)[21]期内(62年)

赵景柱,杨万宏等1996-205819.9亿

(1993)[22] (预测)

颜夕生(1993)1988 32.8亿

(1993)[23]

葛吉琦(1992)[24]

1985-198810.08亿/年

吴刚,章景阳等

1993 1307元/公顷年

(1994)[25]

孔繁文,周潮 不详69.16亿元/年

(1994)[26]

靳乐山 1996

1.1697亿元

(1997)[31] 19961.022亿元

吴楚材,邓金阳

1988 1694.30万元

(1994)[27]

王晓京,陈国阶

1990 8.43亿

(1993)[28] 199026.34亿

段佐亮,张永祥等1991-2020 4204亿

(1993)[29] (预测)

研究者

价格参照年占国民生产总值(%)

(发表年)

刘文,王炎庠 1980

10.44

(1989)[16]

6.9

2

0.95

0.55

19806.23

1983 5.5

过孝民,张惠勤等 19836.75

(1990)[14] 2.77

2.19

0.10

1.68

1983 8.9

曲格平[***] 19926.75

(1992)[17]

李金昌20

(1994)[32] 1994

金鉴明,汪俊三

1980

(1994)[15] 1985

19.37*

1985

1985

司金銮 不详

(1996)[18] 不详

张玉,宁大同等

不详

(1996)[19]

郭士勤[**] 1988

(1994)[20]

常永官,胡涛等

19934.42

(1996)[30]

傅绶宁,王建国

1984

(1987)[21]

赵景柱,杨万宏等 1987

(1993)[22]

颜夕生(1993)19882.92

(1993)[23]

葛吉琦(1992)[24]不详3.12

吴刚,章景阳等

1993

(1994)[25]

孔繁文,周潮 不详

(1994)[26]

靳乐山 1996

(1997)[31] 1996

吴楚材,邓金阳

1988

(1994)[27]

王晓京,陈国阶

1990

(1993)[28] 1990

段佐亮,张永祥等 不详

(1993)[29]

注:* 为占国民收入比例;* * 摘自《全国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 * 引自专家估算,具体出处不详。

标签:;  ;  ;  

中国环境价值评估的理论与实践_环境污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