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部分试题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同以往的中考试卷相比,2004年各实验区不再将试题分为1、2卷或A、B卷,而是本着简约、清晰、合理的原则,设计一整套试题。各实验区全卷分值从100到150分不等,其中120分的实验区占到1/2;试卷总题量从19道到32道不等。《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学科命题改革与教学建议》对试卷总分和试题量做出建议:“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定为120分比较恰当”,“总的试题量可控制在25小题左右,一般情况不要超过30题”。大部分实验区达到了这一要求。
“积累与运用”与“阅读”“写作”并列成为中考试卷的三大板块。《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学科命题改革与教学建议》中指出,“建议‘积累与运用’约占总分的15%左右”,实际上,各实验区“积累与运用”部分占全卷分值比例在10%~32%之间浮动:低于11%的有河北鹿泉;12%~17.5%之间的有山东潍坊、广西南宁、山东青岛、四川郫县、海南海口、黑龙江宁安、四省区(山西曲沃、内蒙古包头海勃湾区、宁夏灵武、湖南长沙开福区);高于25%的有青海湟中、重庆北碚、贵州贵阳、深圳南山区。
一、正音、识字辨形、运用词句考查
在“积累与运用”部分,河北鹿泉完全没有字词句的考查,而是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了字音和字形——“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和“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对于正音、识字辨形、运用词句三个方面,各实验区考查的侧重点不相同:青岛和宁安未考查字音,南宁、贵阳、南山、郫县未考查字形,宁安、青岛、四省区未考查词句。
1.从总体命题题型上看,各实验区对这部分的考查方式与往年相差不大,基本未出往年题型窠臼,包括选择题、填充题等。采用选择题与填充题的比例大约为1:1。
2.各卷对字词句的考查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是基本都把字词句的考查放在“积累与运用”部分,在“现代文阅读”中则很少对字词句单独设题,即对字词句重复命题的现象减少。
二是在对字词句的考查比例上有所不同。除河北鹿泉外,其他实验区这部分的分值比例大约在8%~63%之间浮动:潍坊和海口高于50%;青岛、贵阳、宁安低于或等于10%;还有6个实验区这部分的分值占“积累与运用”部分的比重在20%~33%之间。可见各实验区对于字词句的考查力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三是虽然《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学科命题改革与教学建议》中认为对语文基础知识及各类文学文化常识的设题“可以单独出题,也可结合到阅读部分中考查”,但大部分实验区基本都采用单独出题的命题方式,只有海口、四省区试卷是用“阅读文段”来带动考查字词句。
四是与往年相比,部分实验区把成语考查转化为隐性考查内容。除了北碚明确“用成语替换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部分”外,还有海口、宁安等5个实验区间接地考查了成语。
五是在以往的考试中被各地大量使用的“仿写”题型,2004年不再广泛被各实验区使用。
二、优秀诗文考查
14份试卷均考查了优秀诗文,并重点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和默写、理解与感悟、积累与运用的能力,其中多数实验区均把诗文考查放在“积累与运用”部分中,只有深圳南山区把“古诗文积累”列为小题,与文言文阅读并存于“古诗文阅读”中,未放在“积累与运用”部分。
各实验区所考诗文大部分是选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推荐篇目。其中,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李商隐的《无题》、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考的频率较高。
从诗文题目的总分值占全卷的比重看,比例在8%~10%之间的有鹿泉、湟中、青岛和四省区。潍坊和南宁的比例最小,只占到4%左右。其余实验区的比例均在5%~7%之间。大部分实验区对诗文的考查比重未达到《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学科命题改革与教学建议》中所明确规定的“这一部分内容占全卷比重可在10%左右”。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部分实验区把口语交际和名著纳入了考查范围,对诗文的考查相应地减少了。二是仍有部分省区把诗文考查放在“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中,与其他题结合起来进行考查,使“积累与运用”部分中诗文考查比重下降。
1.试题呈现特点
(1)不以单纯考默写为主,而是以考查学生对名家名诗名篇的理解与感悟、积累与运用为主。这符合课程标准中关于古诗文的理念:“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绝大部分实验区在“积累与运用”部分对诗文的考查以填充题为主,只有少数地区兼用了选择题。
(3)对古诗文的考查,有较多考题复现。多数实验区不约而同地选取同一首古诗文作为考点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己亥杂诗》《过零丁洋》同时被4套试卷选用,复现率达到33%。
(4)各实验区对中国现当代诗文考查很少,对外国诗文则完全没有考查。只有贵阳、青岛等不到1/4的实验区考查了中国现当代诗文,考查方式全都是选做题,并不是必考题。
(5)同前一年相比,开放性试题增加。鹿泉、湟中、海口、郫县、贵阳、宁安、四省区的试卷采用了开放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诗文的积累与运用,这些题大多限定一个范围(或者给定一个情境),让考生自由发挥作答。其中毕业赠言(以离别为主题)和谈理想抱负是各省区的首选题目,另外还有咏花、聊酒、战乱。这些试题的题干显得有些单一。
(6)选做题代替了原先的附加题,开始大量出现在试卷中。除宁安、贵阳、四省区、鹿泉、南山区等的试卷未试行选做题外,其余实验区的试卷均采用了选做题的形式。这种题型不同于附加题,它给考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题目,让考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海口实验区还附加了一条“多答加分”的原则,类似于附加题,让优秀学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诗文方面的才华,充分体现自己的文学素养。
2.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于考查范围与内容
每年诗文考查都会出现相同的篇目与考点,可是2004年诗文考查的复现率达到33%,说明所考篇目过于集中。如何减少这种现象?是否可以把1~6年级优秀诗文背诵篇目纳入中考的范围?这些都值得思考。2004年只有海口考查了被列为1~6年级优秀诗文背诵篇目的杜甫的《春夜喜雨》。
2004年各实验区对中国现当代诗文考查很少,对外国诗文完全未考查。从理论上说,相对而言,古诗文比中国现当代诗文更注重语言的工整优美、洗练简约、意蕴深远,也更容易记忆;从实际情况看,中国现当代和外国诗文中容易理解和运用的优秀篇目比较少。这是务实验区考查这部分内容比较少的原因之一。中考应不应该加大对中国现当代诗文和外国诗文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值得考虑。
(2)关于赋分标准
2004年部分实验区对诗文考查的赋分标准不统一。有的实验区采用1个空1分的赋分标准,有的实验区采用1道小题1分的赋分标准:南山、海口、北碚、湟中、郫县、贵阳等6个实验区是以空为单位进行赋分,而青岛、潍坊、南宁、宁安等是以题为单位赋分。如同是考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青岛和潍坊是以小题为单位赋分,4小句填对为1分;而贵阳是以每个空为单位赋分,2小句填对即得1分。是以空为单位,还是以小题为单位进行赋分比较合理,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名著的考查
2004年有9个实验区把文学名著纳入了考查范围。各实验区考查名著的分值不高,最高的只占4分,占全卷分值比重徘徊在2%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实验区虽然把文学名著的考查纳入考试内容,但考查的力度仍然很小。
1.试题呈现特点
(1)同往年相比,不再使用选择题考查有关文学名著的常识。
(2)在使用填充题考查文学名著时,与往年的考查模式基本相同。题目多为考查主要人物是谁、作品名称是什么,等等;考查内容的篇目集中在《西游记》《水浒》等中国古典名著上,未能涵盖古今中外各类名著。
(3)除了用填充题考查文学名著外,一些实验区还设计了向同学推荐名著的题型,如郫县和贵阳。郫县未指定推荐篇目,而贵阳指定了篇目。贵阳在指定篇目时注意选取古今中外各类文学名著,但是把指定的几部名著作为限定的考试范围是否合适,值得探讨。
2.部分试题评析
在填充题上宁安卷较有特点,设计比较合理。宁安卷虽为填充题,但考查了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掌握,并用了杜甫的名诗《蜀相》作引子,如果学生的阅读面窄或阅读程度浅就回答不出此题,所以能有区分地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水平。
在向同学推荐名著方面贵阳卷较好。它假定了一个情境:李林同学在学校图书馆,不知选什么文学名著好,让考生向他推荐。这道题的设定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四、口语交际能力考查
2004年,有5个实验区考查了“口语交际”。除了贵阳和北碚继续沿用听力测试外,青海湟中是把“口语交际”单设一题拿出来考,设定的情境为毕业晚会上,考生作为主持人,说一段开场白;郫县则是提供语境,让考生面对一个迷恋电脑游戏而不好好学习的同学,分别以母亲和同学的身份说一段话;宁安以“介绍家乡”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从“口语交际”占“积累与运用”部分的比重看,除贵阳占到62.5%以外,其余4个实验区分值在10%~22.5%之间浮动。
2004年各实验区“口语交际”试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1)主观题和开放题增多。
2003年中考部分省区在考查“口语交际”时采用了选择题这一题型;先设一个情境,然后给出四个选项,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话语。2004年在考查“口语交际”时,各实验区未再使用这种题型,而是以主观题和开放题为主,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2)以写代说,以纸笔代口试。
虽然《2004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命题指导》中提到“口语交际能力的考试可以有多种方式。可以在纸笔测试中设置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用笔解答;也可以在纸笔测试以外,另设口语交际测试,在一个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考查学生口头表达,应对的能力”,但各实验区都采用了笔试的方式,以写代说,把要表达的内容写下来。
2004年各实验区做出了宝贵的尝试,应继续探索考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形式。在出“口语交际”的题目时,可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就学生感兴趣的各类话题进行设题。同时应注意与书面表达相比,“口语交际”的语言应更生活化,应符合口语自身的特点。
总之,在2004年中考的“积累与运用”部分,只有诗文是所有实验区的考查内容,而字词句、口语交际、名著等内容,各实验区都不统一,其中湟中、北碚、宁安、贵阳、郫县涵盖四种试题类型较为全面。
相比较而言,鹿泉、青岛、四省区的试卷对优秀诗文的考查力度高于其他几种题型;海口和潍坊试卷的考查重点在字词句方面;贵阳试卷考查力度最大的是听的能力。
标签:口语交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