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反馈式作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论文_沈蓉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1)

【摘要】目的:探讨姿势反馈式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科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选取48例脑卒中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4)与对照组(n=24)。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结合反馈式作业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疗程为三个月,并与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上肢及手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两组评定结果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及MBI评分(观察组:29.58±5.64分,44.51±10.72分;对照组:29.33±5.58分,44.58±9.77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疗程后评分均有所提升。(观察组:38.58±7.03分,74.42±6.80分;对照组:37.29±8.38分,63.33±9.40分)。观察组评分两项评定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反馈式作业训练较之前常规康复治疗对于提高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及手功能疗效更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姿势反馈式作业训练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336-02

近些年脑卒中患者日益增多,脑卒中后遗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家庭及生活。脑卒中康复恢复过程中上肢及手功能通常较下肢缓慢。正因如此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普遍是制约卒中后患者重归社会及家庭的重要原因也是多年来康复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1]。姿势反馈式作业训练是在患者进行作业治疗过程中使用姿势反馈控制装置,治疗过程中配合一系列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模块,并在患者肢体相应部位固定姿势反馈装置进行训练,避免代偿性动作及一系列共同运动的出现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及效果。本研究将使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普通作业训练在内的康复治疗与加入姿势反馈装置后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姿势反馈装置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48例脑卒中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个24例。纳入标准:①年龄范围45~65岁;②病灶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卒中,并出现了一侧偏瘫或一侧上肢与手功能障碍[2];③患者患侧Brunnstrom分期上肢Ⅱ期及以上,手功能Ⅲ期及以上;④坐位平衡2级或以上;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本项目的研究。排除标准:①患者上肢功能Brunnstrom分期Ⅰ期,手功能Brunnstrom分期Ⅰ期与Ⅱ期;②伴有严重的认知障碍或者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者;③不能完成康复训练或者不愿主动配合完成康复训练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PT训练,OT训练项目进行固定的插木棒,拧螺丝,两水杯交替倒水训练。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姿势反馈式装置。两组均每天进行PT训练及30分钟的OT训练。PT训练包括运动疗法40分钟,脑电生物反馈治疗20分钟,Motomed20分钟及气压治疗20分钟。两组OT训练均进行插木棒10分钟,拧螺丝10分钟,两水杯交替倒水训练10分钟。每周六次,持续治疗三个月。

观察组于作业治疗过程中加入姿势反馈式装置,装置介绍:姿势反馈装置为一可判断电路闭合的传感器,绑于身体特定位置,当人的正面-前后出现移动时可读取到人体的绝对移动时,进行人体位置回馈,并提供信号。听觉反馈器可及时通知受治疗者注意相关部位的运动状态。震动装置式有一个直径2厘米的震动垫放置于需要刺激或抑制的部位和肌肉附近。患者可根据需求选定。此次试验全程应用可视反馈器。观察组作业训练步骤:第一步,将可视反馈器装于患侧肩胛骨位置,开启可视反馈器,调至10度。以垂直于地面的角度为0度,身体前倾或向左或向右倾斜超过10度,可视反馈器即会出现信号,提示患者改变运动方式达到纠正姿势提高患肢功能的目的。第二步,嘱患者进行插木棒,拧螺丝,两水杯交替倒水训练。

1.3 评定方法

两组患者进行持续三个月的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康复评定。(1)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此方法为BRSS的细化和数量化[3]。此评定方法上肢功能评估部分为10大项,33小项,没项最高得分2分,上肢总分66分。此方法反应上肢功能较为全面。(2)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MI评定包括大便(10分,5分,0分)、小便(10分,5分,0分)、修饰(5分,0分)、用厕(10分,5分,0分)、进食(10分,5分,0分)、转移(15分,10分,5分,0分)、平地步行(15分,10分,5分,0分)、穿着(10分,5分,0分)、上楼梯(10分,5分,0分)、洗澡(5分,0分)共10项,总分100分。60分以上者轻度残疾;40至60分中度残疾;20至40分重度残疾;20分以下完全残疾。这两种评定方法均为公认的对于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效度高,灵敏度好的评定方法。临床应用也非常广泛。故此次研究使用此二法进行讨论。

1.4 统计学方法

FAM和MBI评分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患者前后FMA、BM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有所升高,观察组评分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M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数值均有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上肢及手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根据相关报道,在卒中发生后3个月后,约有37%的患者手部抓握,伸展不精确,发病者中只有12%的患者上肢及手部功能有良好恢复[4]。卒中发生后的三个月,约65%的患者不能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5]。姿势反馈式作业训练有效应用姿势反馈装置可以使患者进行作业治疗过程中更加注意错误的运动模式,注意使用正确的姿势,识别出运动缺陷及代偿性运动。

总之,应用姿势反馈式作业治疗配合常规的康复治疗能更加有效的作用于偏瘫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可以大大提高脑卒中后患者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有力手段,适宜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姜荣荣.脑卒中后上肢和手功能康复评定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年10月第10期.

[2]官娉.作业疗法结合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年3月第6期.

[3]纪树荣.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康复评定[J].现代康复,2000年4月第4期.

[4]薛超.脑卒中后上肢和手功能的康复治疗研究新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1).

[5]石凯圆.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康复护理措施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17年7月第7期.

论文作者:沈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  ;  ;  ;  ;  ;  ;  ;  

姿势反馈式作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论文_沈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