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 云南昆明 650033
摘要: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文章介绍了后浇带设置要求,重点阐述了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设置要求
1、后浇带设置要求
1)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
2)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3)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m-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mm-1000mm为宜。
4)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必须贯通,不许断开。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5)后浇带在未浇筑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该位置虽弯矩大,但剪力很小。
6)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应避免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2、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1)模板支设。
根据分块图划分出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段支设模板(钢丝网模板),并严格按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
2)结构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因浇筑厚度较大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3)浇筑结构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用手压混凝土表面能出现指纹),用压力水冲洗(水应呈雾状),清除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对木模板处的垂直施工缝,可用高压水冲毛;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尽早拆模并及时用人工凿毛;对于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要使用凿毛机处理;对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应进行修补;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喷枪(用水和空气)清理表面。
4)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对于底板后浇带,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墙处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积水流进后浇带内,在后浇带两侧50cm宽处,用砂浆做出宽5cm,高510cm挡水带,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顶部用木模板或铁皮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人后浇带内。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的保护措施可采用砌砖保护。
5)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一般为施工后60d;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在一些工程中,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用水冲洗施工缝,保持湿润24h,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积水;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可采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宜掺入早强减水剂,应认真配制,精心振捣。
3、后浇带质量控制
1)模板支撑。对地下室较厚底板、大梁等属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两侧必须设置专用模板和支撑以防止混凝土漏浆而使后浇带断不开,对地下室有防水抗渗要求的还应留设止水带或作企口模板,以防后浇带处渗水。后浇带保留的支撑,应保留至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逐层拆除。2)后浇带浇筑前的技术措施。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会产生干缩变形导致新老混凝土结合不良,应采取下列措施以防止后浇带产生裂缝。后浇带两侧用快易收口网、钢丝网或堵头板作侧模,堵头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刻槽,后浇带的形式按设计要求,若设计无明确要求时采用何种形式视具体情况定。其中地下室外墙一般采用平直缝,并安装钢板止水带,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钢筋表面锈层,混凝土表面凿毛。若采用快易收El网或钢丝网,网不拆除不需凿毛,清理混凝土表面杂物,并用压力水冲洗。
4、几点分析体会
1)高层建筑基础埋置较深,对持力层土质情况及均匀性要求较高,当高层建筑基础坐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深墩者,其沉降变形量很小,一般高层主体与裙房基础可连成整体,不必设缝;当地基持力层压缝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的高差悬殊,高层建筑主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高层与裙房坐在这样的地基上,其产生的差异沉降量较大,以设置永久性变形缝为宜,使高层与裙房完全彻底脱开;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不高,高层与裙房沉降差异值不很大,且沉降完成较快,所留后浇带补浇混凝土后,连成整体的结构完全可以承受剩余沉降差产生的结构内力,可设临时变形缝,即后浇带。
2)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若仅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值,宜在两个月之后,可完成混凝土收缩值的60%以上,但按沉降变形考虑,一般宜在高层主体结构设计完成之后,使高层先施工,先沉降,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以减小浇筑混凝土后差异沉降量。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的时间,要根据地基沉降及其他情况,区别对待。
3)后浇带用混凝土补齐后,虽然把高层与低层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但仍存在差异沉降问题,这就要求补齐后成为整体的结构随这一部分差异沉降。为减少这部分差异沉降,仍需采取措施,常用方法如下:
a.高层部分采用桩基,其他部分采用人工基础或补偿基础,而裙房采用埋深较浅的独立基础、条基等,使高层沉降小、低层沉降大,这样,就可减小差异沉降。
b.结合高层埋置深度要求,有意识地加深地下室,使持力层落在压缩性小、强度高、承载力大的砂砾石层上,可减小高层主楼的沉降量。
c.减少裙房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来增大两者之间的单位面积压力,加大裙房的沉降量,使高层主楼沉降量相对于裙房的差异沉降量减小。
d.考虑到补齐的混凝土和原有混凝土结合可能不理想,可根据受力情况,适当增加一些钢筋,并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做成齿槽连接,以抵抗较大的剪力。
e.基础后浇带的施工质量较上部结构后浇带更为重要,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应连接密实牢靠,使之成为一整体。一般补齐混凝土后,宜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沉降观测,并做好记录,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行回填土。
5、小结
鉴于后浇带的范围日益广泛,不仅用于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处,对于超长的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虽不存在差异沉降问题,但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或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也采用后浇收缩带或后浇温度带,因此,后浇带的施工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预留,一定要留企口缝,并按规定时间灌注混凝土,灌注前应将表面清理干净,将钢筋加以整理或施焊,然后浇注早强、无收缩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或膨胀混凝土,浇注后加强养护。施工中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督与检查,以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2]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3]JGJ3-2002,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S].
[4]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论文作者:张宇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4
标签:混凝土论文; 高层论文; 模板论文; 差异论文; 结构论文; 钢筋论文; 表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