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研究论文_罗国海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研究论文_罗国海

罗国海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思源实验学校 678100

【摘要】本文主要从节约实验药品、强化实验现象、简化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等角度进行实验创新研究,从而起到加强实验效果的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同样需要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让一名老师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学生找到共同语言,也才能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充满生命力,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3-202-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许多化学知识点的引出与探讨都是在化学实验的协助下完成的,在课堂上,实验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为主要从节约实验药品、强化实验现象、简化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等角度进行实验创新研究,从而起到加强实验效果的目的。

一、节约实验药品创新减少环境污染

化学实验的用药如果不注意节约,既会造成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外,也不利于学生节约和环保意识的培养。所以,我们平时就要注意节约化学药品、减少实验污染,给学生做好榜样。

1、合理选用试剂

化学实验中对试剂的纯度级别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对同一名称试剂在不同的实验中纯度级别的要求也不一定相同,而同一名称试剂级别不同,它的价格相差也较大,购买化学药品要认真选择级别纯度。总的原则是既要保证实验成功,又要节约经费。在实验中能用纯度低的试剂就不用纯度高的试剂。如在学生探究实验“制取氧气”中,用医药上外用的高锰酸钾来做实验效果也不差。对消耗量小、易变质的试剂要控制购买量,尽可能买小包装,要少购勤购。

2、控制药品的取用量

在实验中药品取量的原则是既保证实验成功,又不浪费。当然完全达到此要求是困难的。但学生取用药品普遍是超量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节约观念、环保意识;二是有“多多益善”的思想;三是取用药品量准确能力差。针对以上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讲清实验药品来之不易,使他们树立节约观念、环保意识。

(2)对学生讲清不按规定多取药品,不仅造成浪费、污染环境,往往还会延长实验时间、影响实验效果,有的甚至还会导致实验失败。

(3)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推广微量实验。学生实验尽量配用容量小一些的仪器,从心理上控制他们少取用些试剂。如做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时用点滴板。通常情况下可用φ15×100mm的试管,这种试管口径适中,长度较小,既不增加学生操作难度,又促使他们少取些试剂。

二、强化实验现象创新提高实验效果

有些传统的实验老师演示或学生做起来,现象不太明显,但是通过创新后,现象更加明显。如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可以用一只软质矿泉水瓶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然后注入约四分之一瓶的滴有紫色石蕊试剂的纯净水,迅速盖上瓶盖后震荡,这是会看到瓶子变瘪,紫色溶液变红的现象。如果将水换成澄清石灰水,在看到石灰水变浑浊的同时还看到瓶子变瘪,这样通过创新改进后,现象更加明显,更加直观了。这种改进比用剥皮的煮鸡蛋放在广口瓶口更加简单,不用去煮鸡蛋,也不用浪费一个鸡蛋,也不用去挑选与广口瓶口大小适合的鸡蛋了。再比如做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时,产生无色气体不太直观,但是如果将实验放在一个广口瓶中进行,瓶内预先放入适量稀盐酸,并在一只医用橡胶手套的手指中预先放入适量碳酸钠粉末,然后用橡胶手套套在广口瓶上,提醒学生注意后用玻璃棒轻轻将手套的手指中的碳酸钠粉末抖入广口瓶中,这样在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同时还看到举起手来的有趣现象,现象更直观了,学生更加感兴趣了。还有魔棒点灯的实验,用适量高锰酸钾粉末和浓硫酸混合后用玻璃棒一头蘸取适量混合物靠近酒精灯灯芯,酒精灯就其妙的被点燃了,学生觉得很是奇妙和有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简化实验操作创新提高实验效率

虽然各类实验的作用,学生的基础与适应能力及教师的教学素养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提高实验的教学效率需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要注意实验装置与操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并尽可能地缩短实验所需时间。

(2)要争取获得良好的直观效果。

(3)要选用较佳的教学方法。

1、让实验简单化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有些实验设计可以简化,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和设计,以提高实验的实效性。比如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试验设计中,我让学生参与设计和准备实验,将实验室中需要的器材换成生活中的物品来代替。用软质矿泉水瓶代替集气瓶,用饮料吸管代替导气管,用疏松的一次性筷子代替小木条,用家里的钢化杯代替烧杯,用脸盆代替水槽,提前让学生准备。这样,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准备过程,目的性更加强,学生积极性更高,用生活中的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器材和药品,减少实验的神秘感,让实验接近生活。又比如过氧化氢催化剂的找寻,我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学生有的用牛奶,有的用马铃薯,有的用西红柿,有的用泥土,有的用肉类,甚至用酱油味精都有,五花八门,这样就一下子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通过模拟演示,获得间接经验

有些化学实验,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按常规演示难以完成或实现,但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在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易造成一氧化碳泄露而发生中毒,为保证实验现象逼真和安全,利用可见模拟演示也能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2)模拟液氮的冷冻作用。对液氮、液氧等物质的用途,学生大多数未见过,只是靠死记硬背它们的用途,缺乏感性认识,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种用途的原理,对于各个环节也可以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

(3)模拟化学反应过程。模拟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例如,水通电分解实验,从分子和原子角度上去分析这一化学变化的实质,与其让老师大讲特讲,还不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给学生演示水通电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通过直观地感觉得知:水分子先分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结合构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结合构成一个氢分子。学生通过观看不仅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也懂得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一定变而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四、完善管理措施创新 确保实验安全

安全是一切的保障,不管实验如何创新,效果如何好,如果没有安全保障,就不能正常的进入课堂。为保证创新的正常进行,需要加强管理措施,确保实验安全。

1、实验顺序的更改。有些实验,会产生有害气体,而学校又没有通风柜,这样最好就是调整实验的顺序,将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或粉尘的实验放在最后一个做,这样做完后就迅速离开教室,减少对学生的伤害。比如氧气性质的试验中,将硫磺的燃烧、红磷的燃烧放在最后一个实验来做,会更好些。

2、实验装置的改进。比如红磷、白鳞、硫磺的燃烧,可以在倒扣在水中的玻璃钟罩内完成,这样,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就会沉降到水里,不会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氨气的分子运动探究实验可以在一根玻璃管中进行,管内放置不同深度的滴有酚酞试剂滤纸条或棉球,管口一方放置滴有浓氨水的棉球。

3、学生熟悉实验目的和实验流程。有些学生进入实验室,非常兴奋,忘乎所以,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做起,也不知要做什么,把平时的要求忘得一干二净。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提醒小组长动手前要回顾实验流程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实验才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年.

论文作者:罗国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3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研究论文_罗国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