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_网络系统论文

法律: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_网络系统论文

规律: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规律论文,动态论文,系统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7)02-0122-06

规律作为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是现代科学与哲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更科学、更深刻地认识世界和更优化、更有效地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问题的提起

为什么要提起研究规律是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这一问题呢?这是由复杂而深刻的客观根据和认识根据而引起的。

(一)客观根据

1.客观世界的发展

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愈来愈呈现出事物、现象和过程在广度、深度和复杂度方面错综复杂的复杂性与统一性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人们更科学、更深刻地探索蕴涵于其中的复杂的、动态的规律网络系统。而且,客观物质世界各种领域、各个过程、各种现象所显示的寓于其中的各种规律的作用,也有助于并且推动着人们从更综合、更复杂、更深刻的角度和层次去研究和揭示这些规律的复杂的交互作用所体现的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

2.实践过程的显示

当今的社会实践过程是在大自然观、大科学观、大实践观指导下而展开的。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它由实践对象、实践主体和实践中介三个子系统复杂的交互作用所构成,三个子系统各自也都是开放的、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贯穿且深蕴于这种实践过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之中而起着深层作用的规律,正在日益显示出复杂的作用和丰富的现象。这就要求人们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揭示出内在于这种实践过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的作用趋势和深层规律,探求这些规律的复杂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的作用机制和内在构成。

(二)认识根据

1.认识的复杂性与整体性

现代科学特别是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发展,愈来愈揭示出客观世界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复杂关系意义上的交互作用、运行机制和内在规律,愈益深刻地揭示出客观世界复杂性与统一性辩证统一的动态过程和规律网络,体现着现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美国圣菲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认为,世界是一种复杂整体的动态大网。[1] (p.495)

现代脑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也更有助于人们对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的研究。脑科学的研究与意识(包括思维)的探索是紧密联系、辩证互动的过程。协同学的创始人哈肯指出:“我们将把脑作为协同系统处理。这种观念的基础,是通过各个部分的合作、以自组织方式涌现新属性的概念。”[2] (p.34)“大脑是遵从协同学规律的复杂巨系统,即系统运转在趋于不稳定点处,由序参量决定宏观模式。役使原理架起了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之间的桥梁。”[2] (p.333)T·R·布莱克斯利在《右脑与创造》一书中认为:人的思维在脑系统动力学运行过程中,应当实现右脑与左脑的“新型的协同关系”。[3] (p.91)因为“右脑具有填补空白和产生直觉突破的创造性,但它不能对直觉进行检验,或是把直觉传达给其他人或计算机。左脑则可接近右脑的直觉,并且能检验那些直觉和把直觉转换成计算机的或其他人的逻辑语言。”[3] (p.92)威廉·卡尔文在《大脑如何思维——智力演化的今昔》中指出“思维——瞬息间的达尔文过程”[4] (p.98)和“大脑‘达尔文机’的运行机制”[4] (p.9)之后,认为:“我们有精神生活,那是因为我们思维活动是动态的达尔文过程,以致我们能创造——每天重新创造我们自身。……这样的深度和多方面的能力的产生,可能源自大脑密码的不断复制,与别的大脑密码相竞争,以及产生新的变异。”[4] (p.27)在2000年4月举行的以“意识与大脑”为主题的北京香山科学会议上,汪云九研究员在主题报告中指出:“由于社会生产和实践的需要,人们对意识问题的兴趣与日俱增,又由于脑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发展,使得意识问题的自然科学研究成为可能,加上一些诺贝尔奖得主和著名学者的参与,意识问题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多学科研究的焦点,掀起了一个研究的热潮。”[5] (p.17)人工智能专家M·闵斯基在《思想的社会》中指出:人脑整体的工作过程不仅受到物理学和化学规律的支配,而且受到思维自身规律的支配。这种思维规律不仅依赖于千万个脑细胞的性质,也决定于脑细胞之间像社会整体一样进行的相互联系。国内外脑科学研究的这些前沿进展,一方面在深入揭示着人脑系统复杂的运行机制、动态功能和内在规律,一方面以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证实恩格斯当年关于人脑机制和思维本质的伟大预见:“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把思维‘归结’为脑子中的分子的和化学的运动,但是难道这样一来就把思维的本质包括无遗了吗?”[6] (p.226)所有这些研究成果都在深刻地启示着人们,应当探求人脑系统运行机制和动态功能的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

思维科学的研究与脑科学的研究紧密联系。什么是思维科学?钱学森及其合作者们认为:“思维科学(Noetic Science)是一门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7] (p.89)认识论是研究客观与主观、实践与认识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的学问。而思维科学更着重于研究意识与大脑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动态的规律过程。思维科学特别是其基础学科的思维学应当正确处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灵感、创造性思维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要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深入到思维领域中来贯通研究。“这样我们就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思维学中的几种思维统一起来了。”[8] (p.436)

研究思维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内在规律,首先应当研究思维动力学。钱学森指出:“思维科学也是动态的科学,不是静态的科学;我们要创造思维动力学,而以前我们说的只是思维静力学。”[7] (p.282)研究思维过程的动力学机制,应当如实地把思维过程看作是不仅由多种思维模式交互作用的过程,而且人们的思维定势以及情绪、欲望、兴趣、爱好等心理活动和种种非理性因素都参与实际的思维过程。因此,研究思维过程的动力学机制,应该把思维过程当作思维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和思维系统工程来考察。

研究思维过程的动力学机制,还应当同大脑思维机制的研究贯通起来综合思考。钱学森指出:“人脑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现在我们对它不认识。”[8] (p.409)这就指出了人脑系统的研究是脑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人脑系统的运行机制主要是脑的整体行为,而不是单个脑细胞的个别行为、孤立行为。研究人脑系统的动力学机制,更应当考虑到“人脑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有很强的可塑性,是活的,不是死的、不变的。”[7] (p.281)而且,人脑系统是认识主体在实践与认识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实现其思维过程而显示出动力学机制的,因此,应当深入研究人脑复杂的动力学机制。所以,“研究脑科学的任务就是搞清这种思维发展的机理、机制,是精神学mentalias的核心。”[7] (p.282)只有深入开展大脑思维机制的研究,才能有效地促进对思维动力学机制的研究。

2.认识在指向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

当代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引导人们把认识指向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从当代社会实践来看,实践过程不仅存在着自身所蕴涵的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还日益显示出社会实践控制过程中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的复杂作用。这两类规律的复杂的交互作用,也构成了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普里高津(I.Prigogine)在这方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9] (pp.5~6)这就要求人们不断地、深入地认识这两类规律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以期能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和过程中,更综合、更有效地改造世界。

二、规律是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

研究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应当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现代科学的综合前沿成果出发,深入地加以考察。

(一)规律是什么

所谓规律,是指客观世界、实践过程和精神领域中的本质的联系和发展的趋势。列宁认为:“规律是本质的现象”。[10] (p.127)因为“规律是现象中持久的(保存着的)东西;规律——现象中同一的东西”。[10] (p.136)“现象比规律丰富”。[10] (p.127)规律是现象背后存在着的深层的、相对稳固的东西,所以,“(现象、整体、总体)(规律=部分)”,[10] (p.127)因而规律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及事物、现象、过程发展的基本趋势。可见,规律具有客观性、深层性和相对稳定性。这种相对稳定性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规律具有可重复性。由于“规律是宇宙运动中本质的东西的反映”,[10] (p.127)故“规律和本质是表示人对现象、对世界等等的认识深化的同一类的(同一序列的)概念,或者说得更确切些,是同等程度的概念。”[10] (p.127)所以,把握规律是一种不断深入、无限前进的辩证发展的认识过程。

(二)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

关于规律是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丰富、深刻的基本思想,现代科学特别是交叉科学尤其是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也作出了积极的、有益的探索。

1.网络性

关于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的网络性的思想,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有丰富、深刻的论述。“一切Vermittelt=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过渡而联系的。达到天——整个世界(过程)的有规律的联系。”[10] (p.85)这就指出了整个世界是有规律的联系的动态总体,而世界、规律是通过中介、过渡而联系着的。因此,研究整个世界及其规律网络,“需要有中介(联系)”。[10] (p.137)所以,人们认识本质和规律是一种辩证运动的无限过程。列宁认为:“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等的认识深化的无限过程,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10] (p.191)他又指出:“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本质到二级本质,不断深化,以至无穷。”[10] (p.213)人们对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的把握,表现为认识过程中的范畴之网、思维中的具体之网和一串串圆圈、螺旋式的曲线。范畴作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列宁指出:“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梯级,即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梯级,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10] (p.78)范畴作为基本概念,它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也表现为动态网络。由于规律是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思维中的具体也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最丰富的是最具体的和最主观的”。[10] (p.200)因为思维中的具体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所以,思维中的具体,其抽象的层次愈高,包含的内容愈丰富,表现形式愈主观,直到物质与意识这对范畴成为最高的范畴,其包含的内容最丰富,表现形式最主观。人们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的过程,既是范畴递升的辩证过程,也是思维中的具体不断演进的发展过程。这种认识过程中的每一层范畴,每一个具体,就表现为认识上的一个圆圈。这种范畴和思维中的具体的辩证发展过程,表现为认识上的螺旋式的曲线。所以,列宁认为:“科学是圆圈”,[10] (p.201)“哲学上的‘圆圈’”。[10] (p.308)“每一种思想=整个人类思想发展的大圆圈(螺旋)上的一个圆圈”。[10] (p.2007)整个人类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的认识过程是一种螺旋式的曲线。列宁指出:“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10] (p.311)

关于规律是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毛泽东也有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论述。以战争为例,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11] (p.171)不只要研究“战争规律”,还要研究“战争的指导规律”,“战争和战争的指导规律都是发展的。”[11] (p.173)

现代科学特别是交叉科学尤其是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发展,揭示了本质与规律的层次性(本质与规律是多层次的)、复合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复合,自然系统规律与复合系统规律的复合,等等)、交互性(单域规律与广域规律的交互作用,主要规律与次要规律的交互作用,高级规律与低级规律的交互作用,特殊规律、共同规律、一般规律、最一般规律的交互作用,等等),展现了规律是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

2.共同性

交叉科学的发展,揭示了不同领域、不同过程、不同层次的交叉带和结合部存在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某些共同规律。共同规律不是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它本身就是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由于共同规律的联结和中介作用,构成了更高水平的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这种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由特殊规律(各门具体学科所揭示的特殊领域的规律)、共同规律(交叉科学所揭示的不同领域之间的复杂的共同规律)、一般规律(由部门哲学或某些哲学类型所揭示的规律,如科学哲学所揭示的规律,中国哲学、西方哲学所揭示的规律,等等)、最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规律)构成,形成了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

3.决定性

现代科学特别是交叉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发展,已扬弃了牛顿力学的线性决定论,进入研究决定性(确定性)与非决定性、必然性(决定性)与偶然性(随机性)等的非线性复杂交互作用过程内在规律的辩证决定论。钱学森认为,对决定性与非决定性的问题,应当作辩证的思考。一种情况是,“在某些局限性下出现的非决定性的问题,在更高层次中又会变成决定性的。”[8] (p.188)另一种情况是,“微观层次的量子力学所表现出来的非决定性,实际是决定性的渺观层次中十维时空运动的混沌所形成的。本来是决定性的运动,但看来是非决定性的运动。”[8] (p.189)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超弦的渺观世界是十维时空,有六维在微观世界看不见,不掌握,因而有六个因素没有考虑,漏掉了,可以说是因为微观世界科学家的‘无知’,造成本来是决定性的客观世界,变得好像是非决定性的了,这才是‘隐秩序’,藏在渺观的秩序。”[8] (p.189)总之,“客观世界的规律是决定性的。……客观世界是决定性的,但由于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局限性,会有暂时要引入非决定性的必要。这是前进中的驿站,无可厚非,只是决不能满足于非决定性而不要求进一步的澄清。”[8] (p.187)笔者认为,钱学森的见解既坚持了唯物论,又坚持了辩证法,很可能在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方面揭示了不同层次的规律在交互作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新规律,因而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创新性的见解。

三、辩证思维: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的关键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看不见,摸不着,它只能由理性思维特别是由辩证思维来把握。

(一)辩证思维能够把握普遍规律

客观辩证法决定着主观辩证法。人们的认识、思维把握客观辩证法的过程也是辩证的。对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的把握,只能由辩证的认识过程、辩证思维来实现。列宁指出:“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10] (p.165)这种无止境的接近“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10] (p.165)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外现为丰富多彩的现象,这些现象由表象来把握,但表象不能把握事物运动的本质和规律。要把握事物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只能靠辩证思维。因为“思维应当把握住运动着的全部‘表象’,为此,思维就必须是辩证的。”[10] (p.19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社会实践新鲜经验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新成就与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继承、丰富、发展、创造了一整套辩证思维的方法。诸如:个别与一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知性与理性、有限与无限、历史的东西与逻辑的东西的统一,等等。这些辩证的思维方法相互渗透、交叉,形成了具有内在联系的思维方法的科学的动态网络系统。这种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的动态网络系统,为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科学地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南。

钱学森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总结、提炼出一整套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和总体设计部三位一体的科学方法论。这是辩证思维的体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些科学方法论不仅是处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有效方法,而且是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的正确途径。在综合集成过程中,能够发挥由认识主体、认识方法、认识手段等组成的认识网络系统的综合效应和整体优势,从而在逐步逼近、辩证发展的过程中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通过人-机交互,反复对比,逐次逼近,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化,达到定量认识,从而对于经验性的假设的正确与否作出明确的结论。这样的结论就是当下阶段对客观世界及其本质与规律的认识的科学结论。“总体设计部由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组成,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核心的高技术的支持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进行总体分析、总体论证、总体设计、总体规划、总体协调,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配套的解决方案,为决策者和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8] (p.289)

(二)辩证思维以概念运动的辩证法来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

概念作为人们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在这种反映过程中,它自身也实现着辩证法的运动。而本质与规律是同一序列的概念,人们在反映事物本质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对本质和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的反映过程中,概念本身也经历着辩证法的运动。列宁认为:“这些概念和规律等等(思维、科学=“逻辑观念”)有条件地近似地把握永恒运动着和发展着的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性。”[10] (pp.152~153)这就告诉人们,在主观辩证法反映客观辩证法的辩证运动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一般概念、规律等等的无限总和才提供完全的具体事物。”[10] (p.239)概念本身在反映本质与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的过程中,也具有全面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这样,它才能够辩证地反映本质与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这些概念还必须是经过琢磨的、整理过的、灵活的、能动的、相对的、相互联系的、在对立中统一的,这样才能把握世界。”[10] (p.122)在概念的这种全面的、灵活的运动过程中,才能辩证地反映本质与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列宁认为:“概念的全面的、普遍的灵活性,达到了对立面统一的灵活性,——这就是实质所在”。[10] (p.91)这样,才能把握本质与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列宁指出:“客观地运用的灵活性,即反映物质过程的全面性及其统一性的灵活性,就是辩证法,就是世界的永恒发展的正确反映。”[10] (p.91)这是一种无限逼近的认识辩证法的过程。“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12] (p.419)

(三)辩证思维以真理的辩证法来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

真理的辩证法何以能够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呢?这是由真理的一系列辩证法的运动特性来实现的。

真理发展的一系列辩证法的运动特性,能够促使人们去逐步逼近地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

首先,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与真理形式的主观性,有助于人们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13] (p.113)列宁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形式是主观的。真理的这种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辩证运动能够促使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及其本质与规律。“真理是过程”,“自然界反映在人脑中。人在自己的实践中、在技术中检验这些反映的正确性并运用它们,从而也就达到客观真理。”[10] (p.170)“认识的进程把认识引向客观真理。”[10] (p.177)“人的概念就其抽象性、分隔性来说是主观的,可是就整体、过程、总和、趋势、来源来说却是客观的。”[10] (p.178)这里讲的是概念的形式是主观的,概念的内容是客观的。而真理和概念都是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反映,而且真理是通过概念来表达的,因此,列宁这里对概念辩证法的论述也应当看作是对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和真理形式的主观性的一种论述。这样,在真理的无限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中,就可以把握客观世界及其本质与规律乃至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

其次,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运动能够保证人们逐步逼近地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列宁认为:“绝对真理是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相对真理是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客体的相对正确的反映;这些反映日趋正确;每一个科学尽管有相对性,其中都含有绝对真理的成份。”[13] (p.309)列宁又指出:“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的。科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在给这个绝对真理的总和增添新的一粟,可是每一科学原理的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对的,它随着知识的增加时而扩张、时而缩小。”[13] (p.126)“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的、绝对的真理接近的界限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但是这个真理是无条件的,我们向它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13] (p.127)正由于辩证思维通过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辩证运动,才能够把握日益显示的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

第三,真理的全面性与真理的具体性的辩证关系在思维中的运用,能够使人们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列宁认为:“真理是全面的”。[10] (p.165)因为“真理是由现象、现实的一切方面的总和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构成的。”[10] (p.166)同时,“真理还需要现实的其他方面,这些方面也只是表现为独立的和单个的(独立自在的)。真理只是在它们的总和(Beziehung)中才会实现。”[10] (pp.165~166)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是一种日益暴露的过程,而真理的全面性的实现,包括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是一种辩证发展的过程,所以,“现实的诸环节的全部总和的展开(注意)=辩证认识的本质。”[10] (p.132)

关于真理的具体性,列宁指出:“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14] (p.412)又说:“辩证逻辑教导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已故的普列汉诺夫常常喜欢按照黑格尔的说法这样说。”[15] (p.291)

真理的全面性与真理的具体性是什么关系呢?一方面,真理的全面性包含真理的具体性,因为真理的具体性,就是要揭示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事物、现象、过程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与规律,并从思维中具体地再现且以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要把握真理的具体性,就应当具体地、历史地分析具体的情况,遵循列宁所教导的那样:“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16] (p.128)“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只是(α)历史地,(β)只是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只是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17] (p.464)真理的全面性与真理的具体性的辩证结合,有助于人们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另一方面,真理的全面性就是真理的具体性。因为“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15] (p.291)这是真理全面性的要求。而在主观辩证法反映客观辩证法的辩证运动过程中,“一般概念、规律等等的无限总和才提供完全的具体事物。”[10] (p.239)由此可见,反映真理全面性的概念等等都处在与事物、概念的无限联系之中。因此,应当运用真理的全面性与真理的具体性辩证统一的认识方法与思维方法,去把握规律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

标签:;  ;  ;  ;  ;  ;  ;  ;  ;  ;  

法律: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_网络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