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宁县第二中学 祝永秀 755100
摘要:导言设计既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也是体现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好的导言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内驱力,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展现出历史课特有的魅力,让历史课堂变得丰满。
关键词:导言设计;健全人格;证据意识;
历史很丰满,课堂很骨干。许多中学生抱怨:“我们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为什么历史本身那样生动,却不受学生欢迎?究其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驾驭能力、自身的人格魅力、历史学科素养和对历史的认识等有关。如何突破学生不喜欢历史课这一困局,让骨干的历史课堂变得丰满起来?如何让历史不再仅是简单的过去,更是活泼的未来?这必须要从一节课的开始――导言设计说起。导言设计既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也是体现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万事贵乎始”,一个引人入胜的导言设计、一个精彩纷呈的出场亮相,才能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内驱力,才能调动学生主体的力量去发现历史背后的风景,才能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学生才会有“我想学历史”的想法,课堂教学也才能渐入佳境,教学目标的实现才能水到渠成。因此,如何设计导言,如何发挥导言设计的重要功效就成为历史教师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见面第一锤,用第一节课迷住学生
学生喜不喜欢历史课,同师生的第一节“见面课”(导言课)有直接的关系。一堂好的导言课,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可能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可能是学生的一生。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这节导言课,怎样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历史世界、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的概念?怎样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通过历史的学习和感悟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公正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生观? 怎样让学生在争论中擦出思维的火花,帮助学生达到内心的澄明、视界的敞亮?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浮想联翩、百感交集?怎样让历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等?这都是在导言课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以高一的导言课设计为例:先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谈谈你认为历史是什么?然后教师发言:“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一个人如果能身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站在当下,回望过去,探古知新,启迪未来,历史最大的价值就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交替与更新,也预示和启迪着人类的未来。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是客观的存在,从真实的历史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真相及其延伸出来的思想意义。历史是严肃的,但绝不是无聊的史料堆砌,更不是枯燥的年份列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是丰富有趣的,它能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历史是一种娱乐,让我们沉迷其中、神游中外、纵贯古今;历史是一种情操,让我们在爱恨之间,接受良知、善待生命;历史是一种记忆,让我们不忘民族的艰辛与屈辱,共同创造明天的辉煌;历史是一种解释,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人”, 怎样做一个“健全”的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学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无限魅力吗?诗人顾成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就让我们一起从历史这条长河中来寻找光明吧!”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见面的第一锤,敲在了学生的心上。学生沉浸在对历史的向往和激情中,第一节课就迷住了学生。
二、合理选取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参与历史课堂
历史多媒体资源包括热点新闻及视频、历史纪录片、历史剧、历史图片、历史油画、照片等,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更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尤其是历史视频资源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化静态为动态,运用于导言设计中既可丰富教学资源,又可激活学生思考和探究历史的奥秘。
以《两汉科技》为例:播放《古代造纸工艺流程》的视频,并配以生动解说,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常用物――“纸”的制造过程,这一段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的视频内容,不仅牵动了学生的探究心,更以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也赋予历史课堂以科学性,激活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
许多教师运用多媒体资源导课确实实现了课堂的生动活泼,达到了活跃气氛的效果,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被引入主题,却忽视了历史本身的本质性和逻辑性,学生课后实际收获不多,且降低了历史学科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因此,多媒体资源的选取尤显重要,不能“捡到蓝里都是菜”。选用的资源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契合教学目标,还要有联系、有差异、有层次,才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全面、更系统的感观认识。否则会有哗众取宠之嫌,不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会让课堂教学节外生枝,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三、甄选历史名人故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任鹏杰先生说:“培养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其它皆为手段。”历史教育的对像是活生生的“人”,学生都是有感情的,教师呈现给学生怎样的历史观,学生往往会形成相应的历史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历史教师应当引领学生站在“人”的立场上,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事业功过、言行思想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的细微体查去寻找和唤醒人格,理解历史上的人,进而帮助学生寻找自己另一半自己,健全他们的人格。
以《两汉文化》为例:先展示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这样选择?讨论后教师总结:“司马迁因几句正常的言论获罪,被处以宫刑,面对如此奇祸,死是唯一的选择,但他在一次次的精神挣扎中,思考了关于生命的价值。他决定活下来,以自己非人的岁月来磨砺以人为本的历史,他说了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在他心中,真正重于泰山的便是《史记》。”
教材中历史名人资源很丰富,合理运用和引导可让学生体会到人的尊严和价值、人格的魅力,让学生从名人之品格联想到现实中的他人和自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实现历史学习和人格唤醒与养成的对接,完成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的任务。
论文作者:祝永秀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历史论文; 学生论文; 导言论文; 课堂论文; 人格论文; 教师论文; 是一种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