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措施论文_杨帆

浅议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措施论文_杨帆

四川省宇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省 610000

摘要: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在水利建设项目的施工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而且,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也会对建设项目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要想保证工程运行的安全就一定要有效地发挥设计作用。本文从混凝土构成的原材料、配合比与施工过程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提高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措施,从而使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与保障。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1导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大。由于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处于不均衡状态,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大力发展水利水电工程。而水利工程开发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问题。但由于水利建设项目的工程规模比较大,所需资金量大,所以,对于技术的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混凝土技术。

2水利工程混凝土特点

综合分析我国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情况,表现出很多特征,最主要特征是施工强度较大。首先,因为人们对其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有必要优化升级混凝土技术;其次,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对混凝土连续浇筑有着较高要求,导致对材料依赖性较大;最后,就是便捷性特点,其具体施工技术较为简单,按照技术规范进行原料配置与浇筑养护等环节进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企业用在混凝土施工环节的时间较短,有助于加快工程进程,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接下来作者结合实际工程,从各个工序出发给出技术应用与质量控制措施。

3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措施

3.1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3.1.1加强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通常是指用水泥当做胶凝材料,用小石、砂作为集成材料与水(水中也可以掺加掺合料或外加剂),依照一定的比例,通过充分拌和形成混凝土,应用广泛,尤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大量使用。水泥的质量对混凝土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在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同工程建设部位,使用混凝土的强度标准不一样,其使用的水泥标号也不相同,不能混淆使用。另一方面不同种类的水泥均不能保存堆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否则容易造成水泥变硬而无法使用,也不能混合使用。在水泥进场施工前,要做好凝固时间、强度与安全性等方面的检测工作,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3.1.2选择质量合格的骨料

混凝土构成元素不仅有水泥,还包括骨料,通常情况下,骨料选择为碎石与鹅卵石等。在实际进行操作的时候,一定要重视骨料粗细与坚硬的程度。而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使用坚硬骨料,同时需要进行畸形骨料抽样检测。存储骨料的时候,应进行分开存放,尤其不能把骨料和石灰混杂,因为石灰具备较强的腐蚀性能。在骨料存储一定时间以后,其含水量就会发生变化,进而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所以,一定要对骨料进行定期的抽样检查。

3.1.3拌和用水

拌和用水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不能使用含杂质或存有污染的水进行混凝土拌和,如果使用存有污染的水进行拌和混凝土会对其凝固时间、耐久性与强度等产生严重影响。若使用含有二氧化碳或氯离子的水进行拌和,不但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还会对整个建筑物的结构产生影响。混凝土的质量除了对水泥、骨料与水等严格控制之外,还要对掺合料与外加剂等材料的质量加强控制,避免造成质量事故。

3.2原材料配比控制

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保证混凝土质量,通常会选择基地供应商品混凝土与现场拌制结合的方式。现场拌制按照混凝土标准进行,保证两者配置比例、原材料质量等数据一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全面掌握水泥性能、储存方法以及信息标识等,尽量选择碱含量在0.6%以下标号的水泥;砂石影响混凝土强度,依据混凝土自身性能调节外加剂,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种类与数量。在整个混凝土施工中材料控制尤为重要,材料配比更是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质量。配比不当就会导致浇筑过程中出现裂缝问题。

3.3搅拌控制

在入场前全面检查材料,根据比例通知单配置混凝土,减水剂应称量完成后再装进塑料袋。在现场拌制混凝土,首先要将称量好的原材料加入上料斗中,然后由上料斗将其送到搅拌筒,水或液体外加剂要经过称量再加入搅拌筒中。施工配料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即不够精准的称量和没有根据砂石骨料的实际含水率的变化进行科学的换算,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以及密实性。搭配原材料的顺序是:石子、水泥、砂;如果有其他混合料的时候,顺序是:石子、水泥、混合料、砂。混凝土的拌制要大于混凝土搅拌规定的最短时间。符合规定要求的混凝土颜色均匀一致,具有较强的保水性、黏聚性及流动性。

混凝土浇筑、运输及间歇的时间要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均匀,不出现失水、分层及离析现象。同一个施工段中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一层混凝土。

3.4正确摊铺混凝土

在按照比例均匀搅拌混凝土原料以后,将其运送到指定地点浇筑。混凝土浇筑需要按照具体步骤进行,并且在浇筑时,应首先把混凝土倒人模板当中并平铺。要想混凝土的表面光滑,不出现蜂窝或者是气泡,应使用铲子不断抹面,保证混凝土更加紧致而不出现孔隙,质地相对均匀。混凝土摊铺的时候一定要使其高度超过模板一部分。特别是在摊铺的时候要注意时间,最好不超过1h,若时间过长,混凝土就会出现风干现象。如果有必要,则需要使用麻袋来遮盖混凝土,避免其水分蒸发与硬化的速度,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浇筑工作。

3.5运输要点分析

混凝土搅拌前加水试运行数分钟,达成湿润筒壁后将积水清理干净。第一盘搅拌时考虑筒壁砂浆损失,按照配合比规定减半处理石子用量。搅拌完成后全部卸尽混凝土,全部卸尽前不能再次投入拌合料,也不得使用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未经试验人员统一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水量。现场混凝土运输中采用混凝土泵,搅拌站的混凝土直接从出料口送至施工地点达到作业面。运输过程中保证混凝土的匀质性,送至灌筑地点具备规定的塌落度与温度。如果混凝土已发生离析情况,浇筑前必须再次搅拌,而凝结后混凝土直接作废。冬季运输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

3.6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指混凝土施工完成后,保持在适当的温度与湿度下,防止曝晒、寒冷、风吹等原因导致混凝土产生不正常的裂缝。混凝土一般是进行洒水养护,也可以使用喷洒塑料溶液进行养护。当外界温度达到5℃以上时,浇筑后的混凝土应在12h内对其洒水,盖上薄膜或其他遮盖物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足够湿润,对浇筑后的混凝土保养不少于28天,有特殊情况的部位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应做好防冻保温等的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有效地缓解当前水资源紧张的问题。然而,在混凝土工程当中,对于施工要求十分严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在水利工程当中的作用重要,与水利工程整体建设存在直接联系。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以设计及行业标准为基础,对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掌握施工要点及技巧,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以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洪兴.混凝土工程在水利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重点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6:140-141.

[2]刘通杰.浅议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09:125-126.

[3]狄新爱,王会鸽.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7,01:58+62.

[4]赵津霆.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8:208.

论文作者:杨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  ;  ;  ;  ;  ;  ;  ;  

浅议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措施论文_杨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