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浅析论文_孙超

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浅析论文_孙超

安徽星辰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都有了很大进展。市政工程道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交通方面的作用,同时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大动脉”的作用。尤其是当下人们的生活的过程中私家车的数目在不断的提升,在交通行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市政道路的建设的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好地进行市政工程的路基施工的工作,有助于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整体的道路质量进行更好地提升工作,更好地为全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引言

市政道路路基作为整个市政道路建设的主要基础,也是保证城市交通畅达的关键,如果在路基施工时没有合理的控制路基施工质量,则很容易导致市政道路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不仅影响汽车的通行,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而且在后续的施工和维修的过程中,也会导致汽车通行受到影响。必须要加强对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

1施工质量控制的流程

为了实现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目的,相关人员应该在明确控制内容的同时,制定质量控制的相关流程,实现对质量控制方案内容的补充。其中,路基施工的主要流程包括以下几方面:(1)施工准备。在这一环节中,相关人员需要实现对设备材料的布置,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保障施工工作可以更加顺利的进行。(2)如果在规模相对较小的构筑物中进行施工工作,那么工作人员必须对地下的管线进行合理埋设。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避免路基施工对管线的影响,以此来有效提高质量控制的有效性。(3)对土石方进行施工。也就是说,在这一环节中施工人员应该对路基开展修筑工作,保障主要环节与阶,能够满足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避免在后续的施工中产生不良影响。(4)系统检查路基质量。在完成路基施工以后,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建造要求对质量进行检测,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后续的施工,实现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最终保障。

2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的主要技术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根据施工图纸对整个施工环境详细勘测,确保环境干净整洁;其次应明确施工现场的其他建筑影响因素,包括附近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地下管线和光缆位置等,通过将这些影响因素在图纸上进行显示,也能够判断建筑物平面位置形状以及具体的高层,方便在施工开展时指导,保证对周边所有的建筑物都能够严格的在图纸上呈现;最后要加强对周边环境的及时清理,尤其是要确保建筑,植物和障碍物清理出施工范围,要建立围挡或者设置警戒线等方式,引导市民绕行,也能够做到文明施工。此外,在施工现场,路基开始施工之前,还应该与水、电力和消防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并且可以到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2.2路基工程土方施工技术

在进行正式的填筑工作之前,要进行好代表性路段的实验工作,对于土质的松铺系数、达到不同压实要求所需的压实遍数、压实机具的最佳组合、每台班最大完成工作量及每台班最合理完成工作量、沉降差等技术参数进行提前的设定和实验工作,以保证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尽心相关的工作。在平整的土方施工中,需要做好相应参数的设定和后期碾压工作的处理,需要在填筑土方工作结束之后满足后续的地基施工的相应的土质方面的需求,提升其平整度。如果地面坡度较大时,可以采用阶梯式修筑的方式。

2.3路基的填筑施工

在进行路基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路基填筑工作的重要性,一定要保证路基的均匀度,然后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一定要保证填筑的有效性。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填筑的宽度大于设计宽度,这样可以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再结合实际的经验,使用压路机对路面进行碾压,同时还要保证碾压的均匀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填筑压实的要点

在路基施工的全过程中,填筑压实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如果在该环节中发生质量问题,必然会对市政道路的整体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要对填筑压实的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施工工作顺利推进。在填筑之前,需要选100米的路段对填料进行试铺,结合工程的要求实现对填筑设备、方法的选择。进入实际填筑的环节中,需要保证其填筑的宽度比设计宽度多出50厘米。在压实的工序中,还应该测量填料的实际属性,进而对压实速度进行确定,同时确保所有设备均可以在正确的方向下运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式压实的环节中,为了保证路基施工的质量,禁止压实期间设备出现掉头的现象。对于较宽的路基进行压实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纵压的方式施工,为质量控制提供保障,增强路基整体的稳定性。

2.5路基的排水

由于路基的排水受到地下水和地面水的共同作用,所以必须要加强路基排水的设计,否则很容易对路基强度和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在路基设计排水系统时,要避免路面有大量的积水,确保路基的稳定性不受到破坏。路基排水系统应该包括地上排水和地下排水两部分,地上排水的主要目的就是快速的将降水排出到路面范围,避免对路基路面造成影响,同时减少路面积水进入到地下,对地下水产生影响。在地面排水设计时,一方面要根据地面两边的横坡边沟以及流槽进行合理的设置,通过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者现浇混凝土的拦水带,有效隔离雨水,同时还可以将硬路肩路面形成三角形的集水槽,将路表面积水快速的排出路基。另一方面,每隔一段的距离要设置一个排水口,并且与排水沟进行有效连接,确保及时将地面水排至集水沟内部。而在路基地下水排水系统设计时,必须确保地面没有缝隙,防止地下水对路基造成影响,如果地下水量较多时,可以利用渗水管或者采用砂砾石料,反滤层,加强地下水的排出。在路基施工时,填方路堤的表面筑成2%~4%的排水横坡,并注意纵向排水。在挖方施工中,路基各施工层顶面的纵横坡应根据路堑横断面形状、路线纵坡大小、路堑施工断面长度和施工方法等因素来确定,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平整施工现场,清理散落的土,这样才能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及时排走雨水。

2.6边坡防护的要点

在路基施工的环节中,边坡防护是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可以对边坡进行有效防护,能够有效强化路基的稳定性。结合施工的情况分析,边坡很可能会出现剥落、崩塌、溜方等问题,降低路基的稳固性。因此,为了做好质量控制的工作,需要对边坡防护的方式进行合理选择,同时确定防护材料的性能。不仅如此,还应该考虑边坡防护的环保性效果,避免发生水土流失等问题。对此,可以选择根系相对发达且对水源需求量较少的植物,对路基的边坡进行防护,形成边坡“保护层”,避免雨水天气、大风天气等对边坡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需要将防护工程的时间控制在90天至150天之内,以此来强化边坡的稳定性,增强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施工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施工项目中,施工部门要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质量监管,落实动态化监督机制,依据制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严格把控施工技术,按照标准化流程完善整体施工项目,更好的促进整个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使用寿命,保证车辆的稳定通行。

参考文献

[1]徐文平.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18(11):46.

[2]张超伟,陈阳,杨富民,牛刚伟.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关于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8(11):232-233.

[3]吴青松,焦俊杰,肖扬,杨帅.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排水施工技术论述[J].建材与装饰,2018(38):274-275.

[4]陈金鸿.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5):122.

[5]孟海霞.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4):153.

[6]黄 健.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8,44(08):141-142.

论文作者:孙超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浅析论文_孙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