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学学科属性之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论文,属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出版学拥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在国家有关学科目录和一些传统学科的视野中,出版学作为“专门之学”的不可替代的独立学科地位还经常面临质疑。在各类学科分类体系中,出版学也依然处于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外向延伸。对于出版学学科属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明确出版学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地位,对于出版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对于出版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促进,尤有裨益。
一、出版学在现行学科分类体系中的地位
出版学的学科归属于社会科学的大类之下是没有疑义的,这种分类反映了学界对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等问题上的主流观点,但在分类层级上,则存在显见的认识差异,这从国家或部门发布的学科代码体系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如下表)。
表中所列分类体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学界对出版学发展状况的客观评价。具体说来,其一,在出版学属于社会科学大类的问题上,是达成共识的。其二,出版学在几个分类系统中被列为“新闻学与传播学其他学科”的二级学科,说明与新闻学、传播学两个同类学科相比,还远未获得广泛的认同。其三,除了“中图法”之外,其他分类法中,“出版学”之下几近没有分支学科,说明与其他同类学科相比,存在被忽略的倾向。其四,“中图法”中“出版事业”19个之多的分类别,反映了出版学拥有庞大的知识体系。
从以上学科分类体系所透示出的对出版学的社会评价表明,确立出版学的独立学科地位,还任重道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出版学同若干学科还存在不少交叉重叠的领域,包括采集同样的资料,运用同样的方法,探讨同样的问题,划清它们之间的学科边界,确实存在诸多实际困难,另一方面是由于研究者大多从各自所在分支学科出发,在自己所熟悉的学科范围内,以单科拓进和学科的局部开发替代学科整体格局的系统建设,缺乏对学科体系发展的宏观思考和整体规划。因此,要确立出版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就必须区分它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进一步明确其学科属性和定位。
二、出版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辨析
如上所述,在当前通行的国际国内的学科分类中,出版学或被置于文学大门类的新闻传播学之下,或被置于管理学大门类的信息管理学之下。与之相应的是,在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出版学专业也不具备独立地位。本课题组对全国51所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本科)所属二级学院(系)情况的调查显示,单独设立出版学院的高校仅有两所,即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和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至于其他学校的出版学专业,开设情况五花八门,有12所高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设在新闻与传播学院,5所设在文学院,此外,设在民族学院的3所,设在管理学院的4所,设在人文学院的4所,设在历史文化学院的2所,设在文学与传播学院的2所,设在文法学院的2所,设在中国语言文学系或学院的2所,设在电视学院的1所,设在文学与艺术学院的1所,开设出版专业的独立学院4所,其他7所。设在新闻传播学院的出版学专业最多,占27.5%;设在文学院者次之,占23.5%;设在管理学院者复次之,占7.8%。上述出版学学科设置上的混乱,既十分不利于出版学学科建设,也不利于出版教育与出版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说,这种局面是出版学学科定位和学科归属不明确所造成的。一些学者出于现实的考虑,或者主张将出版学归于新闻传播学之下,或者主张将出版学归于信息管理学之下。
的确,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图书馆学、博物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学等等都是应用性学科,这些学科的范围是信息与知识传播链条中的某一传播段或某一类信息,它们在知识传播链条上以不同的位置或角度为社会提供服务。出版学也不例外。但是,必须看到,出版不仅仅具有知识传播和管理的服务功能,它还具有知识的生产创造功能。它以出版物的生产、交换与消费为核心要素,兼具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管理等多种功能,即既具有文化事业的特点,但更具有文化产业的特征。尤其是当前出版产业化的发展大势,更加突出了出版的产业属性和产业功能。正是出版兼具文化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把出版单纯地看作知识传播活动或知识管理活动而忽略其产业属性的观点,都是有失偏颇的和错误的。与之相对应,将出版学作为新闻传播学或者管理学的分支之一,也是不科学的。
至于出版学与文学的关系,从学科研究的内容、方法、分支学科架构及其涵盖的学术领域看,二者是两门完全不同的科学。出版学学科的社会科学属性来自于出版活动的社会性,即出版活动既有文化的属性,具有意识形态性,同时又是一个产业,具有产业属性,且具有知识和信息产业的属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出版学既有挂靠在文学学科旗下的,又有挂靠在管理学科旗下的,还有挂靠在新闻传播和信息管理学科旗下的原因。从历史发展看,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出版的文化属性比较鲜明,出版学的主干学科——编辑学的兴盛又进一步拉近了出版学与文学的距离——在文字、语言的应用上,编辑学实际上与语言学更接近。但是在这之后,由于出版产业属性的不断强化,特别是随着我国出版业的市场化、集团化、产业化发展,出版的产业属性成为出版活动重要的内容,有关出版产业的学问不断产生,日益发展成为出版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出版学与文学的分野因之越发清晰,将出版学置于文学门类之下,也因而显得越发牵强。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和正视出版学的学科属性。我们的观点是,出版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综合应用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出版活动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出版学与文学、信息学、新闻传播学、管理学等属于同一学科层次的学科。我们认为,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把出版学归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定位是科学的,但把出版学置于新闻传播学下属学科的定位,却是不妥的①。
三、出版学基本范畴探析
作为一门具有应用性、交叉性的社会科学②,出版学的学科定位和学科归属固然有其难以确定的一面,但出版学学科归属的争议,一定程度上还在于以往的出版研究忽视了严密的概念逻辑体系的建设,以致妨碍了该学科理论的高度科学化和纵深发展,甚至被人误为“简单”、“无学”。我们认为,随着出版实践的发展和出版理论研究的深入,出版学的学科内涵逐渐明晰,与其他学科的界限不断明朗,基本形成了特有的研究内涵和范畴。
1.出版的概念及其核心要素
对出版学研究内容及范畴体系的深刻理解或把握,建立在对“出版”定义的正确理解或把握的基础之上。目前,学术界提出的“出版”概念概括起来有两要素说和三要素说。所谓两要素说,是根据复制与发行这两项来界定出版概念的。所谓三要素说,是根据编辑、复制、发行这三项来界定出版概念,即将编辑、复制、发行作为出版活动中最重要的三个基本环节。但是,从出版实践考察,将编辑、复制、发行作为出版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这一认识是错误的,原因在于,其一,编辑、复制、发行是从技术(不同劳动形态)的层面对出版行为的界定,是出版劳动的三种具体形态,因而不是出版的核心要素,只是出版核心要素的具体表现③。我们认为,出版要素有三:一是作为出版劳动作用对象的作品,二是出版劳动,三是作为出版劳动结果的出版物;概要来说,出版的要素就是作品、出版劳动和出版物。其二,编辑、复制和发行是在以印刷为主要出版技术的条件下出版活动的三种具体形态,在现代数字出版技术条件下,以数字内容为主要形态的出版活动已经不再需要发行,而是表达为数字化传播;复制也已经不再是印刷,或其他有形形式的复制,同样表达为传播——没有了独立的复制过程。可见,复制和发行不是出版的基本要素,只是出版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2.出版学的基本内容与范畴
上述出版的要素——作品、出版劳动和出版物,更多意义上是从出版物生产的角度来阐释的。其实,出版物的交换和消费同样重要。马克思主义有一个重要的基本观点,即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因而,出版学本质上就是研究出版物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的科学。出版物的生产、交换和消费是出版学的基本内容。出版与社会的关系、出版业的构成与形态等等,也是出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它们都是建立在出版物的生产、交换与消费这三大内容基础之上的。只有以这三大内容为核心构建出版学,才能够抓住出版学的实质,才能够脱离具体出版行为和出版形态的束缚,搭建起理论的出版学④。而且,出版与社会的关系、出版的性质、出版业的构成与形态等等,也都是因出版物及其生产过程而来的。出版活动就是通过出版物作用于社会,通过组织开展出版物的生产、交换与消费来形成出版业,并决定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出版的属性。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出版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包括:出版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出版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化创作与出版的关系,出版的商业性与文化性,出版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出版、复制与发行的关系(出版物生产与传播的关系),出版活动的组织(出版业、出版企业),出版劳动,出版物,出版物的生产(出版流程;狭义的出版过程),出版物的成本与定价,出版物市场,出版物发行(出版物传播),出版物的促销,出版物消费(阅读与使用),出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等。
3.出版学的基本命题
出版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在充分把握出版活动性质的基础上,研究出版活动规律。具体而言,出版学的基本命题如下:
一是出版物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耍弄清出版活动的规律,首先必须弄清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具有与一般物质产品不同的特点和内在矛盾。揭示出版物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据此进一步揭示出版活动的特点和内在矛盾运动。
二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与工农业产品大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工农业产品的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益基本一致,而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错综复杂。因此,研究出版物的两个效益的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认识出版活动规律的一把钥匙。
三是编辑、复制和发行之间的内在关系。编辑、复制和发行在出版过程中形成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出版物发行三个有机联结起来的阶段,它们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编辑工作在这三个阶段中相当于“发动机”、“原动力”,对复制和发行起决定性作用;而复制和发行也可反过来影响编辑工作,并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起决定作用。既然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作用,就要研究出版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具体环节,总结各个阶段或相互促进、或形成制约的历史经验,发现其运动规律,从而使出版活动能更加顺利地进行,不断提高出版业的劳动生产率。
四是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出版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关系,即其与社会的关系,是出版活动与外部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对出版产生作用和影响,是一个方面;出版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产生作用和影响,是另一个方面。从两者关系中,完全可以确认出版活动在社会中应有的位置和应当担负的责任,从而进一步认识出版活动不同于其他活动的规律。
五是出版物市场和出版物营销。出版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出版物营销更是出版业经营管理的一门专门学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版物市场也在不断发展,而市场竞争的激化,也给出版业带来许多复杂的问题。我国过去缺乏对出版物市场的管理经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又必须面对世界范围的市场竞争。因而,出版学要通过对出版物市场的研究,揭示它们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同时,根据出版物市场的变化规律,运用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研究出版物营销的规律。
六是出版队伍的建设。出版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业人员的素质。因此,出版队伍建设是发展出版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出版学要根据出版专业人才的特殊素质要求、成长特点,以及出版工作实践在人才培养上的特殊条件,指明出版队伍在人才结构和知识、技能更新上的特殊要求,揭示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机制的对立统一关系,研讨有关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高素质的出版队伍必须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甘于奉献的事业精神,因此,出版学还要研究如何与时俱进地加强出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如何以求实的态度提升出版队伍的事业精神。
七是出版业的管理和经营。现代社会的任何活动都需要科学管理。出版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丰富且复杂,更加离不开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因此,出版学要吸收管理科学的成果,认真研究出版管理的发展。要研究出版行政管理如何适应出版活动的新发展;研究出版管理如何根据现代化、民主化、信息化的要求,改革过时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研究公益性出版事业单位和经营性出版企业单位如何加强经营管理,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出版业的发展。出版活动的经济属性又决定了出版学与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的密切关系。为了把握出版物市场的规律,做好出版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出版学还要吸收借鉴经济学、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研究出版业与这些学科的交叉点上的各种问题。
四、结论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许多学术领域呈现出一种复杂化、综合化的趋势。与这一趋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学科内部的分化却越来越细,这意味着单凭任何一个学科的资源已经无法解决综合性的问题。当前的学术界正在提倡一种以问题意识为中心、跨学科、自觉沟通和配置哲学社会科学各学术资源的综合研究模式。但有一个基本方向或原则,即必须以合乎学科特性的方式来进行问题综合[1]。出版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能够在这种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的学科发展大势下成长起来,恰恰说明了它鲜明的、无可替代的学科特性。从出版学学科的发展历史来看,出版学已经具备了一门独立学科具备的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基本范畴和命题等基本要素;从出版学学科的现实基础来看,它所依托的出版产业和出版教育的不断壮大,它所具有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更加突出。因此,我们认为,为了出版学学科和出版学教育的持续发展,必须首先从学科分类入手,把出版学从新闻传播学、信息管理学等学科中划分出来,作为与其并列的文学门类之下的一级学科,使出版学名至实归,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注释:
① 把新闻学与传播学合并为新闻传播学,也是不妥的。这种把两个学科合并为一个名称的做法,会误导学科的发展。就是在这些名称出现后,有人就“创造”出了独立的“新闻传播学”,正如“编辑出版学”的名称出来之后,有人就“创造”出了独立的“编辑出版学”。
② 关于出版学的学科地位,一方面是由于出版学本身产生晚、发展慢,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少,从而对其他学科的发展影响小;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他相关学科产生早、发展快,影响大。有些学科由于其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具有对其他学科更大的影响力,往往成为其他相关学科发展的主要的方法论,这些学科就是依赖于其所发展的学科的母学科。出版学不具备母学科的属性,因而其学科的影响力较小。这也是其学科地位常常被忽视的原因。
③ “出版活动由三个要素——编辑、复制、发行——组成。”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这一观点已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但是,这一界定只表达了出版劳动的表征,而漏缺了出版活动的本质——向社会提供合适的出版物。
④ “出版物、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是出版学研究的三个重要的范畴。”“出版物、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的矛盾运动,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规律。”(《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把出版物、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作为矛盾提出来,是错误的。这三个概念不是同一个层级,构不成矛盾运动。
标签:新闻传播学论文;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