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张依顺

(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二医院五官科 山西大同 037003)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37例)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37例)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在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分别采取了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后,其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89.19%与70.27%,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097,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鼠神经生长因子;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64.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087-02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性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受损,通常会造成中、重度听力下降,且多为单侧发病,常见临床症状表现包括有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1]。鼠神经生长因子是神经营养因子中最早发现的一种神经元营养及促进突起生长双重生物学功能的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将其用于对受损神经的临床治疗,能够促使损伤神经细胞存活率大大提高。本次研究主要就探讨了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情况,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来源均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3.5±7.4)岁;单侧耳发病35例,双侧耳发病2例;耳聋程度:轻度耳聋3例,中度耳聋10例,中度耳聋13例,极重度耳聋11例。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3.2±7.3)岁;单侧耳发病36例,双侧耳发病1例;耳聋程度:轻度耳聋4例,中度耳聋10例,中度耳聋13例,极重度耳聋1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药物中毒与精神类疾病症状。上述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治疗方案,包括有: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加入到浓度含量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实施静脉滴注,1次/d,治疗3d后剂量减少1/2,再治疗3d后改用银杏提取物注射液(70mg),加入到浓度含量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实施静脉滴注,1次/d;采用脑蛋白注射液(60mg)实施静脉滴注,1次/d,并同时给予患者甲钴胺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治疗,将其添加到浓度含量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2ml)中实施肌肉注射,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选用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头颈外科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疗效等级评价标准在治疗1个月后做出评定。痊愈:在0.25~4kHz区间内的频率听阈达到正常水平;显效:在0.25~4kHz区间内的频率听阈治疗后提高30dB以上;有效:在0.25~4kHz区间内的频率听阈治疗后提高15~30dB;无效:在0.25~4kHz区间内的频率听阈治疗后提升幅度不足15dB。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7%,且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4.097,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目前临床上有关突发性耳聋的具体致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指出局部或全身性因素均存在引起突发性耳聋的可能性,如病毒感染、传染疾病、血管疾病、肿瘤等。目前医学界内的主流观点人为诱发突发性耳聋的主要致病因素多与患者本身存在的较大精神压力、情绪紧张、饮食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等因素关系密切。人体听觉功能是基于螺旋神经元与毛细胞感受传导来实现的,神经细胞因受到抑制影响而引起神经性水肿、萎缩等状况。同时内听动脉供应区侧支循环效果不佳,耳蜗、前庭等器官对于缺血性反应感受明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影响最终致使患者发生突发性耳聋。

目前临床上在治疗突发性耳聋时应首先查找致病因,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治疗措施,以期能够增强治疗效果。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有合理镇静、保持良好的休息状态;根据患者本身合并的原发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对于突发性耳聋所采取的常用治疗措施包括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营养支持、激素治疗、高压氧治疗等。可供选用的血管扩张药物种类繁多,可单独用药也可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且均有报道指出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依据患者听力水平的下降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出其发病机制,这对于所采取的的治疗措施及预后情况影响巨大;低频下降类型听力曲线表现其致病因多以膜迷路积水为主;高频下降类型的听力曲线表现形式致病因多为毛细胞受损;平坦下降型听力曲线表现形式其致病因主要以血管功能受损为主;完全耳聋类型听力曲线表现多为耳内管形成栓塞或血栓[2]。因而,在开展临床治疗措施时应当依据听力曲线来展开类型区分,以便能够实现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提升。

在本次研究中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所采取的临床治疗措施,主要是基于对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抗水肿效果的改善,以及通过增强血管内的血液流量,来促使内耳血液循环得以有效改善并在此基础之上再通过鼠神经生长因子针对周围神经元发育、分化、生长及再生表达起到促进作用,促使耳蜗神经细胞能够得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用了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9.19%,和对照组70.27%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 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听力水平改善效果更加显著,提示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治疗突发性耳聋方面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于注射治疗的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从小鼠颌下腺内所提取得到的,鼠神经生长因子有着较高的神经营养价值,对于保护及增强神经再生效果显著,是目前临床用于保护与修复受损神经细胞最常采用的一种神经生长因子,在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有研究指出鼠神经生长因子具有抗氧自由基效果,有助于实现对神经细胞内Ca2+水平的稳定效果,进而防止细胞出现缺血性受损情况,在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方面有着十分良好的应用价值[3]。

综上所述,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婷婷,李清明,曹火太等.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7,51(4):372-374.

[2]库薇,刘业海,吴静等.国内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21(1):93-98.

[3]孙亮.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及预后因素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3,24(13):1967-1969.

论文作者:张依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6

标签:;  ;  ;  ;  ;  ;  ;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张依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