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作文中有效素材的运用论文_王永晓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作文中有效素材的运用论文_王永晓

王永晓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 743000

摘 要: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高考作文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内容充实。那么,在紧锣密鼓的学习中,高中生如何才能做到在浩如烟海的作文素材中筛选出有效素材来充实作文内容,从而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呢?高中生该如何有效地运用作文素材呢?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作文有效素材的运用浅谈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作文 有效素材 写作动机 写作内容

写作是一种倾诉,更是一种能力,它是在不断借鉴与练习中提升的。要想提高作文成绩,学生需笃行思考、质疑、体悟、有创新之意。

现代社会,信息急剧膨胀和蔓延,作为社会个体的高中生接受信息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的。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但并非所有的经历都可在作文素材中应用。这就必须提到一个新词——“有效素材”,只有根据一篇文章的主题需要,能够提升文章内涵的素材,才是“有效素材”。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除了作者有扎实的文字基本功外,素材的有效运用也体现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笔者深深感到了高中生写作中教与学的效率低下。就学生的学而言,首先,大部分高中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并不强,作文写作中拼凑现象严重;语言枯燥,空话连篇,毫无说服力。其次,在一卷定终身、升学压力大的现实下,莘莘学子埋头于一张张考卷,疲于应付老师平常布置的作业,毫无思想和创新可言。再次,大部分高中生对写作文有“空虚感”、“挫折感”和“痛苦感”。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课下基本上对写作不做充分的准备,只在交作文前临时胡拼瞎凑。长期以来,学生们就由刚开始的“空虚感”,进而对写作形成了“挫折感”和“痛苦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那么,高中生在紧锣密鼓的学习中,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从浩如烟海的素材中筛选并积极地引用有效的作文素材呢?老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写作动机的科学化

一般而言,作者有了某种写作的心理需要,还不能引起具体的写作行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才能引起行为。只有当需要的强度达到某种水平,并意识到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满足这种需要时,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并引起行为。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在动力,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强烈而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老师饱含激情的声音、善意而智慧的掩饰、巧妙的引导和鼓励都可能是引领学生走上文学道路的“魔咒”。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语文老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写作的兴趣。

另外,在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写作动机。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开掘高中生的应性写作动机,让他们在思想的海洋里自由徜徉,摆脱诸多束缚思维的条条框框和功利性的写作动机,让学生渐渐地消除对写作的心理障碍。

二、写作内容的科学化

在某种程度上,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多方位地接受来自周围的各种信息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对信息的整合和有效利用能力还尚待进一步提升。因此,语文老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要将写作内容的科学化作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大手段。

首先,文章写作中要有科学的语言规范。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儿时背下的书,像一座大冰山,入了肚子,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就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就成了源源不断的财富。”所以,要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高中生就要强化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另外,语文老师还应有意识地在平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布置摘抄文学名著片段的作业。纵观每年高考语文满分作文,无一不是科学的语言规范的典范之作。2010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以古代名篇《琵琶行》作为行文结构转换的标志,同时将考生的成长过程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文章散得开也收得拢,思路清晰,语言也很精练、准确。

其次,作文写作中选择有效的写作素材,不仅是保证作文内容充实的一个途径,也是提升作文质量的一个必要条件。王蒙在《致习作者》一文中指出:“从生活中才能发现文学,才有写作的源泉,才有写作的真实货色。”优秀的作文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深刻思考的结果。2013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少年,关掉你的手机》一文中,作者把眼光牢牢盯住中学生与手机,由于对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了解,所写内容完全来自亲眼目睹,尤其是在课堂内外玩手机,以致痴迷到课不听、作业不做的地步,完全是一部中学生生活实录。

再次,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收”与“放”的统一。“收”侧重于章法、体式,而“放”是在强调作文写出新意、写出个性。正如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放”一样,也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 “收”。 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放”与“收”更多地体现为统一或转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放中有收”、“收中有放”。

一篇优秀的作文绝非一日之功就可达到的,不管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作文写作都需要有激情的陪伴,日积月累,坚持不懈,不断创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参考文献

[1]杨爱程 西方课程论的哲学社会学基础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6期。

[2]钟祖荣 推孟与天才发生学研究[J].中国人才,2001年,04期。

[3]廖全明 当代西方道德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陈美兰 心理学与教师心理——浅谈心理学对教育学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6期。

论文作者:王永晓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3月总第16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0

标签:;  ;  ;  ;  ;  ;  ;  ;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作文中有效素材的运用论文_王永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