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陈云海

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陈云海

重庆市笃远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0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的宣传,不仅要注重技术培训,还要在实际操作前解释一些因操作不当而产生的危险事项。首先,我们应该避免不良的操作习惯,禁止不当操作导致事故,并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其次,我们应该停止使用劣质装饰材料。水利水电设施建成后,需要确保水电的安全运输。如果绝缘材料或传输介质损坏,将会有漏电和漏水,这将损害建筑安全,严重危及用户的生命。本文将通过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而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希望对于高质高效的建成水利水电工程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概述

就目前中国水利水电的发展而言,总体发展趋势仍然相对良好,但也很少有水利水电工程存在较大的施工质量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将阻碍该地区的经济建设,质量问题的出现也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一定威胁。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一旦出现问题,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将难以估计。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项目并不同其他施工作业项目,因其涉及的问题较多,施工中的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对其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该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施工技术,(去掉)来提高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的实际情况,施工前应提前做好基础施工方案的选择并做好应急方案,这样在施工作业环境中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还能在第一时间选择备选方案继续进行施工作业,从而使得(去掉)基础技术施工更加合理和安全。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必要性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会导致基础所能承受的上部建筑物荷载超出了合理范围,使得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直接威胁到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和运行状态。具体表现为:若施工中地基土层较软、强度不足或不呈均匀分布,均会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导致地基土层在上部建筑物的压力作用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现象;若在施工中遇到透水性好、构造破碎或松散的砾石层,并且在施工中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会导致工程在施工中出现较严重的积水、渗水现象,进而导致基础的渗漏量超出合理范围内,进而为工程施工质量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必须从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出发,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选择,重视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选择,重视基础工程的建设,最大程度上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其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3.1 锚固技术

锚固技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施工中使用的重要技术之一,对于整个基础工程来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之所以锚固技术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一般都是建设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山区本身交通就比较困难,这就对施工中的人力和物力有更多的消耗。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一般情况下是有严格的工期要求的。因此要想在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完成施工目标,就要运用锚固技术。锚固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工程的稳定性。锚固技术主要运用锚具、承压板、台座、支挡结构、预应力钢筋和圆柱形锚固体。通过锚固结构的施工,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并提高施工的工效,以此保证施工的工期要求。

3.2灌浆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多在岩溶地区选择使用基础灌浆技术。其中,在具备填充物的岩溶地区,需要充分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特点来进行灌浆,这对基础灌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见的几种灌浆方式为:

高压灌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岩溶地区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以密实度为主的高压灌浆法具有一定的可应用性,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使水泥在以条形方式渗入土壤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网状结构,该结构稳定性、抗滑性较强,可避免地基出现渗漏、渗水等问题,同时也可为地基承受上部建筑物荷载提供有力条件,可有效满足岩溶地区的水利水电建设需求。

高压旋喷灌浆。在基础灌浆过程中,该方法主要通过在机械钻机的钻头顶部加入高压喷嘴,利用高压泵加压的方法在深入地下的过程中将水泥喷出。在钻探过程中,机械钻机钻头可以改变原有的土层结构,通过搅拌的方式将水泥与土层混合,且随着钻头的逐渐上提,在岩溶地区中能够形成非常稳固的柱体,进而达到提高地基稳定性的目的。

深层岩溶地区的处理方式。在处理深层岩溶区的过程中,通常运用普通的基础灌浆方法对岩溶区的周围进行灌浆处理,以在深层岩溶区周围形成较大的排挤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深层岩溶区周围的水泥会与岩溶层内的其他物质进行混合与硬化,有利于提高地基稳定性。

3.3水泥土加固技术

水泥土加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工程地基强度和稳定性,水泥土加固技术即是利用混合搅拌成的水泥浆,将其灌注到基础项目内部,并利用其所发生的反映来提升基础工程的强度。在水泥土加固技术具体应用过程中,最为关键是要保证水泥和水配制比例的合理性,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水泥制浆过程中的材料配合比、水泥浆用量等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基础工程的良好加固效果。

3.4软土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比较常见的一项施工作业,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软土地基的施工作业情况,则会影响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发展。通常情况下都会采取比较经济的方式加以解决,如置换法,排水法及夯实法,都是比较常见的施工技术,以上三种施工技术在施工作业时都存在着较明显的特点,这就需要结合实际加以选择,最终处理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软土地基。

3.5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当前水利水电基础施工中都采用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简称灌注桩)来进行基础的加固,施工中对技术要求较高,在施工中极易导致断桩和缩颈的情况出现,而且施工完成后不能立即承受荷载。首先,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是先在桩位上用钻孔设备进行钻孔,然后灌注混凝土;其次,挖孔灌注桩。随着建筑工业的发展,小直径单桩和群桩基础在承受大荷载或满足沉降要求等方面已受到一定限制,大直径灌注桩已被许多国家广为采用,其直径为1-3m,桩深20-40m,最深可达60-80m。每根桩的承载力可达10000-40000kN。大直径桩可采用机械挖孔灌注和人工挖孔灌注;最后,打拔管灌注桩。打拔管灌注桩是利用与桩的设计尺寸相适应的一根钢管,在端部套上预制的桩靴打入土中,然后将钢筋骨架放入钢管内,再浇筑混凝土,并随混凝土的灌注将钢管拔出,利用拔管时的振动将混凝土捣实。

结语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公益性工程,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水利水电工程一般情况下是十分庞大的,因此对于其自身的质量要求也十分严格。想要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自身的质量,就要注重基础施工的质量。基础施工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根本,其对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具体的基础施工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且正确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才能保证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时,获得较好的基础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猛勇.向家坝水电站坝基破碎带岩体补强灌浆施工技术浅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7(3):43~45.

[2] 曹中升.向家坝水电站大坝不良地质坝基防渗施工技术[J].西北水电,2017(2):34~38.

[3] 臧志明.试论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6):223.

论文作者:陈云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陈云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