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与党的领导_社会因素论文

现代化与党的领导_社会因素论文

现代化与党的领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与论文,领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现代化浪潮以其锐不可挡之势席卷全球,中国亦不例外

。追溯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它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虽不自今日始

,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提出的新的伟大目标。十几年来,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成就。但也应该看到,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空前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现代化过程中一系列新

的不稳定因素也逐渐显露出来。若不解决或解决不好,将会严重阻碍我

国现代化的进程。因此,肩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现代化国家伟大使命

的中国共产党人,要正确认识现代化的特点,针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

新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并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正确处理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关系,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

高自身的抗干扰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势要求,使中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顺畅进行。

(一)现代化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清晰主题,始于18世纪后半期的产业革

命。由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总体历史

进程中,有的起步早,发展快,有的则起步晚、发展慢,但从总体来看

,世界现代化有其共同特点:

(1)现代化变革的彻底性。一般而言, 现代化是指传统社会向现

代社会转变的动态过程,它是一场彻底的社会变革。这种彻底的革命性

,虽然不意味着消灭所有的传统因素,却表明了社会系统运行程序的重

新编制。这样,在社会生活的绝大部分领域中,现代社会因素在结构与

功能上必然要替代和置换旧的传统因素,于是,传统社会相对的平稳与

和谐被打破,致使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陷于极为复杂的状态之中。

(2)现代化发展的迅猛性。现代化是一个异常迅猛的社会变迁,

这对处在现代化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意味着置身于剧烈社会变动之中。

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甚至许多问题同时叠加,令

人应接不暇。

(3)现代化进程的整体性。现代化不仅是一场彻底的社会变革,

而且又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推进过程;它不独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此同

时,社会也骤然地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包括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价值

观念、社会组织、心理状态等。但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现代因素的

形成和旧的因素的瓦解速度并不是同步进行的,这两者之间的异步性,

会在社会现实中造成许多“断裂”,于是一些反文化、反社会、反道德

的思想和行为就会乘虚而入,造成社会的紊乱和无序,等等。

此外,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除具有上述共同特点外,发展中国

家现代化还有其个性特点:

第一,现代化发展的“外发”性。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大多属于

“原生”型现代化,即是其社会内部自然演进的结果。而对“外发”型

的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却缺乏推动现代化发展的自觉机制。它们往往

在外来力量的冲击下,采取“嫁接”的方式来加速自身社会的变革。当

这一过程发生时,有些与旧结构和经济体制有利害关系的社会成员会激

烈的反对,更容易使社会陷入混乱。

第二,现代化启动的“迟发”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启动时

,已经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了许多年。在既成的由西方发达国家编织的

国际经济关系网络中,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建立起来的是一种“第三世界

”的关系。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面前,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承受来

自国际经济政治竞争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又要承受来自社会内部对

国家高期望值的巨大压力,即伴随着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产

生了强烈的政治参与和要求,并且常常以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本国的

政治体制。于是各种社会思潮和政治行为的社会对抗在所难免。

第三,现代化发展的“急进”性。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由于与西

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期望在短时期内全部完成某些

国家在很长时期内才办完的事情。这种急剧的发展带来了一个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结果,即社会的新旧矛盾骤然地聚合在一起,各种社会问

题远远超出了现实政治体制的承受能力。

由此可见,现代化的实现并非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坦途,而是具有相

当程度的艰巨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的现代化既具有世界现

代化的共同特点,又具有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个性特点,其复杂性、艰

巨性的程度更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我们只关注那些现代化的辉煌成果,

而忽略现代化的特点在客观上孕育着一系列不稳定因素,以采取相应的

对策,其后果不堪设想。所有这些,都有赖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而有力

的领导,有赖于党科学地解决现实社会的矛盾和困难,战胜内外各种敌

对势力的蓄意破坏,使我国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不断前进。如果没有一个坚强而有力的领导,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各种

矛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影响社会的发展,进而

影响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党

的领导,并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我们必须坚决反对那些以各种借口削弱

或淡化党的领导的思想和言行。

(二)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伴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一些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也在各个领域

逐渐显露出来,有的甚至趋于激化。主要表现是:

(1)经济发展失衡。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党和政府为了加速经济

的发展,采取了一些倾斜性政策。一是向东南沿海地区倾斜,二是向乡

镇及民间企业倾斜。于是,一方面加速了某些地区和某些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扩大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发展差距。这种不

平衡不仅会迟缓整体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稳定。

(2)地方本位主义抬头。近些年来, 一些地方本位主义有所抬头

,伸手向中央要权,各行其是;只顾局部或地区利益,不顾国家整体利

益;或只抓速度,不顾效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短期化行为,使国家政

策整体效应“失灵”,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下降。

(3)腐败现象加剧。目前,腐败现象表现在各个方面, 它不仅扰

乱了司法、税收和金融系统,使政府行政效率下降,而且妨碍了党和政

府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也严重损害了党的威

信和形象。

(4)利益集团多元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使人

们的具体利益更加多元化,各部门社会成员之间出现了愈益明显的利益

上的矛盾和冲突,这也将成为我国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

当然,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复杂程度远不止

于此,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将构成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稳定因素。

而“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

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推进

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能否形成相应的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能否

将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不稳定因素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其对社会的震

荡和破坏减至最低程度,以便促进现代化的顺利发展。那么,我们怎样

才能保证稳定的社会局面呢?怎样才能弱化社会不稳定因素呢?江泽民

同志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

为我们指明了行动方向。由此可见,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过程中逐渐地成熟起来,自觉地改善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

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更

好地坚持党的领导。要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

领导体制,从根本上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不

断补充、修正和完善各项方针政策;要加强立法工作,加强制度建设,

通过健全的法制实现党的领导,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以

塑造良好的党和政府的形象;要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广

大党员的素质,增强其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 刘爽*

标签:;  ;  ;  

现代化与党的领导_社会因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