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否定极项;从来;允准能力;对外汉语教学
一、研究背景
沈家煊(2015)指出,语言中只能用在肯定句或只能用在否定句的词语属于“极性词”,而其中同否定语境相关联的表达形式一般称之为否定极项,而允准否定极项出现的语言成分就是允准语。关于“从来”是不是否定极项,在学界一直饱受争议。蒋勇(2012)归纳了三种看法:1)“从来” 是负极词,主要以袁毓林(2007)为代表;2)“从来” 是准负极词,多用于否定句,以唐为群(2007)为代表;3)“从来”不是极性词,可以自由地用于肯定句和否定句。虽然此前有多位学者对“从来”是不是否定极项作出讨论,但其采用的方法大多是通过语料库筛选“从来”出现的句法环境,或通过“从来”在“肯定”“否定”等句法环境出现的频率来判断,而未考虑其合语法性的程度问题。
沈园(2017)指出语义属性也应当看作是程度性的,而非仅仅是绝对直觉判断下的结论。此前也有部分学者运用实验的手法来讨论“否定极项”相关的问题,Saddy et al. (2004) 运用ERP来比较分析德语中不被允准的否定极项和肯定极项,发现两类词的加工机制不同。姚倩(2018)通过可接受度判断和自控步速阅读两种方式研究母语者和二语者加工“从来”允准语情况,但其并未对“从来是不是否定极项”这一问题作出解释。
否定极项的典型特征是能够用于否定句而不能用于肯定句,否定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显性否定”,一种是“隐性否定”。Xiang et al (2016) 指出这一种分类是基于语义表征,其中“显性否定”包含外显的形态,如,no、nobody other than,而“隐性否定”不包含外显的形态,但是仍然断言否定的含义,如,few、Only。在汉语中,袁毓林(2012)指出,“显性否定”形式包括“不”和“没”等。而对于“隐性否定”形式,袁毓林 (2012)指出“只”和“都”具有”隐性否定”和极项允准功能,可以允准“从来” ,此外,“从来”还可受到“很少” “就”以及“wh... wh”的允准。唐为群(2007)指出“从来”偶尔能带 ABAB 式形容词。此外,否定动词(如:拒绝)、这样、却、但是、是……的也可以允准“从来”。
基于此,本文将在“肯定” “显性否定”(包含不、没)、 “隐性否定”(包含只、都、就、很少、wh……wh、这样、却、但是、是……的)三种句法环境下,运用可接受度判断来测试“从来”的合语法程度,并与和“从来”表意相近的非否定极项“一直”做比较。
二、研究目的、方法
(一)研究目的
本文尝试从实证的角度去判断“从来”是否是否定极项,并判断不同允准语的允准能力强弱。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以中文为母语,以普通话为主要语言的非语言学相关专业大学生。
由于时间和成本原因,共收到87份有效的问卷。
2.调查内容:
实验组:“从来”在“肯定”、“隐形否定、“显性否定”等句法环境下的接受度。
对照组:“一直”在“肯定”、“隐形否定、“显性否定”等句法环境下的接受度。
2.调查手段:问卷调查,具体问卷见附录一。
本文使用五尺度问卷优势,利用李克特的五尺度问卷调查各种句式的接受程度,更便于统计和分析比较,这也能够反映合语法的程度性。此前Chemla (2011)对单调性判断的研究便是通过连续量表来标志判断的程度性。
三、调查结果
(一)“从来”是不是“否定极项”?
本文通过对“从来”和“一直”在“肯定” “隐性否定” “显性否定”三组条件下的接受度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来对“从来”是不是“否定极项”这一问题作出论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在“肯定”语境下,“一直“的接受度均值为4.39,“从来”的接受度均值为2.445,可以发现二者的接受度差异是十分显著的。
2.在“隐性否定”语境下,“从来”的接受度为4.25,“一直”的接受度为“3.02”,使用双样本双尾t检来判断二者是否具有显著差异,P值为3.48小于 0.05,二者的接受度差异是显著的。
3.在“显性否定”语境下,“一直”的接受度为3.915,“从来”的接受度为4.1375,使用双样本双尾t检来判断二者是否具有显著差异,P值为0.3426大于0.05,可见二者的接受度差异不显著。
综上,数据表明“从来”与“一直”在 “显性否定”下无显著差异,接受度都较高;但在“肯定”和”隐性否定”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一直”的接受度显著高于“从来”。上文提及否定极项的典型特征是能够用于否定句而不能用于肯定句,综合考虑“从来”与“一直”在三组条件下的接受程度差异,“从来”应当被视为否定极项。
(二)允准能力
本文也统计了在不同允准语的条件下,“从来”和“一直”的接受度,受试对各个允准语的可接受程度从高到低为:没(4.285)>不(3.99)>只(3.77)>wh……wh(3.76)>就(3.32)>是……的(3.2)>都(3.115)>很少(3.09)>这样(3.02)>但是(2.8)>肯定环境(2.445)>否定动词(2.41)>却(2.28)>AABB的(2.28)。其“只”的接受程度最高,接近于表达“显性否定”的“不”和“没”,这和姚倩(2018)的实验结果一致;此外,“wh……wh” 的接受程度也很高;“就”“是”“都”“很少”“这样”“但是”等允准能力一般;“否定动词(拒绝)”“却”“AABB”的接受程度很低,低于肯定。
结语
本文通过可接受度判断对比分析了“从来”和“一直”在“肯定”、“显性否定”、“隐性否定”等句法环境下的接受程度。主要有以下两个发现:第一,通过“从来”与“一直”在 “显性否定” “肯定” “隐性否定”三组条件中的差异,本文认为“从来”应当被视为否定极项。第二,允准语“只” “wh……wh”的允准能力较强。因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上,应当注意结合语篇解释“从来”等与副词的共现情况,根据其允准条件来指导学生掌握其使用。
参考文献:
陈昌来,张长永.“从来”的词汇化历程及其指称化机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03):117-128.
蒋勇,廖巧云.“从来”的隐现极性特征与梯级逻辑[J].现代外语,2012,35(02):118-124+218.
匡鹏飞.副词“从来”语法特点的历时差异及其解释[J].汉语学报,2013(01):49-54+96.
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北京:商务印书. 2015 .
沈园.形式语义学和实验方法[J].当代语言学,2017,19(02):234-245.
姚倩.母语者和二语者加工汉语否定极项允准语的实验研究——以“从来”为例[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8(04):50-57.
袁毓林.论“都”的“隐性否定”和极项允准功能[J].中国语文,2007(04):306-320+383.
袁毓林. “隐性否定”动词的叙实性和极项允准功能[J].语言科学,2014,13(06):575-586.
Chemla,Emmanuel,Vincent Homer,and Daniel Rothschild. Modularity and intuitions in formal semantics: The case of polarity items.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 , 2011,34,6:537-70.
Gennaro Chierchia. Logic in Grammar[M]. London:Oxford Studies i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2013.
Judith Tonhauser, David I Beaver, Judith Degen. How Projective is Projective Content Gradience in Projectivity and At-issueness[J]. Journal of Semantics, 2018, 495–542.
Richtcher,F. & J. Rado, Negative polarity in German:Some experimental results[J]. Journal of Semantics(31) ,2014.
Saddy,D.,H. Drenhaus & S. Frisch. Processing polarity items:Contrastive licensing costs[J]. Brain and Language(90), 2004.
Xiang,M. ,J. Grove & A. Giannakidou. Semantic and pragmatic processes in the comprehension of nega tion:An event related potential study of negative polar ity sensitivity[J]. 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38), 2016.
论文作者:牟振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显性论文; 隐性论文; 差异论文; 程度论文; 句法论文; 本文论文; 环境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