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下一个入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入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据整理 姜雨婷 图 项凯 对于传统的电商购物App来说,不仅跟手机没有天然的契合点,而且因为屏幕小、输入不便,反而形成了使用障碍。 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3年移动购物的交易规模同比增长了165%,PC端同比增速是36%。而仅仅在两年前移动购物所占的比重还非常小。 移动购物,这一年间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每家公司战略发展部的规划中,无论是淘宝、腾讯、京东、亚马逊还是1号店、聚美优品,甚至更多的创业公司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投入这场竞争。 在人们等车、通勤、吃饭时感到无聊而掏出手机的这些间隙时间里,没有哪家公司愿意缺位。亚马逊中国副总裁许长虹说,亚马逊中国在手机端的推广预算每年有两三倍的增长。1号店2014年的目标就是要把移动端销售额占比从上一年的15%提升到40%。“在移动端上,我们是在倾全公司之力,”移动事业部总监张可帅说,“未来如果不能让用户在移动端用1号店,1号店就没有未来。” 但这并非一条简单平移之路。 当消费者在手机上完成购买时,价格不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一些有独特功能的购物App反而赢得了更多用户。比如,因为能定位地理位置,大众点评、美团在手机上的使用感受,天然好过电脑。大众点评、美团的下载量,都仅次于手机淘宝,高于京东。美团对记者表示,如今其手机端交易额占比为70%,周末时能达到80%。 新的购物方式,也意味着以往的格局可能改变。最重要的变化是,微信成为了移动购物最受关注的入口,而社交则成为最可能带来变革的购物方式。京东在上市前让腾讯入股20%,主要就是为了获得微信的入口,但更受关注的恐怕是一些依赖微信平台的创业型公司。 余春林没有想到,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微信购物,自己的角色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从重庆一本内部刊物《校长》的编辑,变成自己的雇主,而且收入比当编辑时高得多。 当他一年多前开微信公众号时,只是因为自己有了小孩,对绘本童书产生兴趣,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推荐绘本童书、育儿经验的微信公众号“经典绘本”。他从微信上获得收入的方式,最初也只是学“罗辑思维”,让会员打赏,以及收会员费。 如今,他却以移动购物为生——随着其公众号的订阅人数从3万多上升到8万,基本由他一个人维护的微信店,销售额从每天两三千元,如今能达到七八千元,最高的一天达到了3.3万元,以此计算,年销售额约为200万元——虽然此前他没有一点跟电子商务有关的经验。 他开始这门生意的方式十分初级:有会员跟他说,自己懒得去其他地方买绘本,你与其只推荐绘本,不如直接卖。余春林开始每天推荐一本书,需要的用户回复收件人信息,然后他把书快递出去,用户收到书之后,通过支付宝或银行转账给他,双方凭借的是信任关系。因为怕麻烦,他既没有开通微信支付,也没有去开淘宝店,只是下载了一个叫“微店”的App,提交了手机号和身份证号就能注册,让他的微信号具备购物功能。 余春林们在微信上开启了一个新市场,而淘宝初期,正是依靠这种蚂蚁雄兵而逐渐崛起的。现在他们有了更便利更易上手的开店方式。 若干家创业公司也找到了机会。提供微信开店软件服务、刚成立一年半的创业公司口袋通,从2014年3月开始每月跟商家开两场讨论会,场场满座;由于免费,而且提供了比一般第三方软件商更多的社交、运营功能,如今其用户量是3月时的10倍,达到了50万。创业公司口袋购物则做了一个叫“微店”的开微信店的软件,并把口号为“10分钟开微店”的广告贴满了地铁,虽然口袋购物不愿意透露经营数据,但来自业内的一个说法是其注册商家已经有几百万。 那些传统的电商购物App遇到了一些问题,不仅跟手机没有天然的契合点,而且因为屏幕小、输入不便,反而形成了使用障碍。因此,聚美优品、唯品会这种闪购形式的电商App,下载成绩反而比亚马逊、1号店这些互联网上份额更高的电商要突出,仅次于淘宝和京东。根据唯品会的财报,2014年第二季度其移动端销售额占比达到了46%。 这个产业链的形态更为丰富。由于用户的动作主要是滑动手机屏幕,以“逛”为设计逻辑的蘑菇街和美丽说,下载量高过了聚美优品和唯品会。而扫码比价App“我查查”的下载量,是京东的两倍多。这些电商巨头周边的附属形态得到了发展。 “美团、点评、微信在移动端都抢占和颠覆了市场,所以我们也一直在想,在手机端有什么颠覆性的机会。”1号店的张可帅说。 一些小颠覆性体现在了类似口袋通这样的创业公司身上。其创始人白鸦以前在支付宝工作,创业的一个基础逻辑是,购物未来应该是搜索、逛、朋友推荐这3种流量模式三分天下——淘宝、京东等在搜索上已经十分强大,所以,白鸦最开始做了类似于美丽说、蘑菇街的导购网站“逛”。之后,他在2012年年底又做了口袋通,这是一个基于社交的管理软件,帮商家维护其在微博、微信乃至豆瓣上的用户。 刚开始,白鸦根本没考虑过怎么特别服务手机端购物的需求,但开始创业后,他意识到,“原来社交跟手机联系这么紧密。” 凭借社交做电商听起来并不靠谱,但一些在天猫上经营不善的卖家在微信平台上找到了新机会。 靠着在微信上建立的信任感,卖茶叶的“乡土乡亲”,卖出了在淘宝上难卖的产品。乡土乡亲的主要卖点,是“零农药”和安全。2012年年底,天猫推有机概念,乡土乡亲也在那时开了天猫店,并且在2013年被评为天猫原创百强店。 乡土乡亲的主流产品定价在200元左右,而淘宝上茶叶爆款的主流价格在50元左右,还常有卖家做9块9包邮的促销,拉高销售笔数。淘宝的搜索机制是,销量高的排前面。由于价位偏高,乡土乡亲没有办法做爆款。他们也曾和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合作,在《一代宗师》投放的所有路牌广告上加上天猫的网址,并以此在天猫置换到了价值300万元的流量资源。但“产生的销量还不及投入的一个零头。”乡土乡亲的创始人赵翼说。 两年来,不考虑活动促销带来的销量,乡土乡亲天猫店的自然销售额不过10万元。赵翼发现,自己的父母和很多40岁以上的亲戚朋友都在用微信,这是中高端消费的主力,而这群人通常不太逛淘宝或天猫。他之后让运营人员主要维护微信店,天猫店只用一个兼职员工来管。 赵翼在线下做了大量的小规模“城市茶会”,品茶交友。他还跟VIP客户做专访,专访内容放在了乡土乡亲的微信公众号上,也能让这些客户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转发。其微信粉丝还有品茶测试之类的活动可以参加。现在,乡土乡亲在微信上的日销售额,稳定在1万到2万元。 但如何利用社交的力量,并没有既定的套路。 学习社交的玩法需要耗费脑力和精力。白鸦发现,在微信做得不错的商家,大多都是乡土乡亲这种第二梯队的商户,而非淘宝大卖家。“因为第二梯队的淘宝卖家产品一般都不错,还是能留住顾客,但不像大卖家,它们不是在淘宝里买流量、做爆款的既得利益者。”其中,服饰、食品、母婴这些顾客会重复多次消费的品类最适合做微信店。 淘宝也在不断加强它的社交性。它一直试图让自己平台上的流量分配更均衡。2014年行癫出任淘宝总裁后,在卖家大会上当着几千名卖家的面重申了做爆款带来的坏处。淘宝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社交是途径之一。阿里巴巴集团力推过社交App来往,又入股了微博,到了2013年4月,手机淘宝里新增了“微淘”功能并开始内部测试,这被淘宝内部看做是淘宝手机端做社交化的第一步。 微淘的第一步是,促使这个平台上产生大量适合用户浏览的内容。通过微淘开放平台,卖家、达人、媒体可以建自己的官方账号,用户打开手机淘宝,点开固定在底部的导航条“微淘”,就能浏览关注的账号的内容。根据淘宝的数据,两个月内,微淘就有5000万用户访问。 手机淘宝推出“微淘”功能后,淘宝五皇冠卖家、卖旅行女装的“绽放”是最先做的账号之一。其店主茉莉在博客时代就以写旅行日志聚集了一批粉丝,这家店的微淘内容做得也不错——定位精准、有调性、注重移动端内容碎片化、跟粉丝互动也做得不错——靠口碑传播,加上淘宝对这个账号的推广,在微淘中积累了50万名粉丝。但他们也发现,微淘里会做内容的商家其实并不多。 这50万粉丝带来了直接效果。在微淘上,绽放做了一个叫“茉莉微淘团”的栏目,用来推荐其他产品和店铺的栏目。它推荐的一个手工饰品,订单排到了5个月之后;最近一期,它推荐了一家面膜店,带去了60万元交易额,是这家面膜店5年来交易额最高的一次,甚至超过聚划算美妆类目活动能带来的销售额。再加上用户越来越习惯用手机购物,如今绽放在手机端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PC端。 但推出1年后,手机淘宝改版了微淘,并且在微淘里做了一个弹出页面,既是道歉也是宣布改版,称“昨天我们以为懂你,不想却给你带来了困扰。”此前,淘宝已经把商家在微淘里推送信息的条数减到了一周3条,一个店铺发出来的微淘只占一个位置,而此前是发几条就占几个位置。店铺优惠信息不计入这3条,达人推送信息的条数则不受限制。改版后,用户的微淘将来自“你的喜好”,包括收藏店铺和达人。 “大量的卖家不知道用微淘做什么,我自己收藏夹里的店铺也参差不齐。”手机淘宝的运营负责人脱欢说,微淘的改版逻辑,是要想办法让“良币”有更好的展现,尤其是对那些做原创内容的微淘账号,让内容更结构化。 绽放发现,改版后的微淘,其实是合并了收藏店铺的顾客和50万粉丝,总数到了80多万人。但让绽放感到困扰的是,这其实是两类用户,收藏店铺的用户并没有那么活跃。 绽放也做了微信公众账号,但主要是为了“建立信任”,很少发商品信息,其微信上的交易额只占其整体交易额的百分之几。在微信上,绽放跟八成的粉丝都有互动,但从2013年4月开通微信号到现在,其订阅人数才4万多,远少于微淘。“微信是真社交,”绽放的店主三儿说,“但因为要靠人际传播,所以没有爆发性的增长。” “微信购物其实很少有爆发的案例,也不应该突然爆发。”白鸦说。口袋通最近一次在广州开的商家见面会来了1500人,虽然看起来场面火热,但白鸦估计,真会去做微信店的,可能只有1/10的商家,这些商家中,又只有1/10会花人力去做。一名淘宝人士称,在2014年年初之前,淘宝一直对微信的威胁感到很紧张,但渐渐发现手机淘宝的市场份额并没有下降,也就渐渐放松了。 微信电商“正牌军”京东也在探索如何发挥这个入口的效力——来自社交的增量尚无法撑起电商巨头的未来。 从2014年4月开始,腾讯电商无线的前负责人顾思斌加入和主管京东的无线业务,他发现,整个京东都想在6·18做出一场“无线的盛宴”,市场部门的6·18促销计划中,无线“权重挺大”,主要借鉴了春节时大热的微信红包,以“十亿红包全民抢”为口号,在微信、手机QQ和京东App上发红包、用关系链在微信里传播红包,并在微信上线大入口。 京东红包上线后,活动的热度及传播性超出了顾思斌的预料。腾讯电商之前花了颇多精力在无线上,探索怎么利用微信,“那时我们知道无线是未来,但是实际业务中,销售额、占比始终没有起来,”顾思斌说,但2014年6月,他能“明显感受到无线的趋势被点燃了,”无线端的订单量和交易量“大幅攀升”,6·18促销中,“有大量订单都使用了京东红包,近半数用红包购物的用户都是新客户,红包帮这些用户跨过了第一次购物的门槛。” 根据京东公布的数据,2014年6·18当日,移动端订单数是2013年6·18当日订单数的5倍多,占比是当天总下单量的约1/4。虽然通常来说大促期间消费者会更倾向于在电脑上下单。2013年时,京东无线端订单量占比为15%。 1号店的张可帅也抢用了京东的6·18红包,他觉得,作为营销案例,京东红包“挺成功,但这不是京东赖以生存的东西,未来社交是不是能成为电商的顶梁柱,这还需要探索。” 1号店也尝试了社交,比如让用户通过声波等方式,把1号店抵用券送给朋友,自己也有几元钱的奖励。但张可帅还是觉得,没有在业内看到很漂亮的案例。 “我们一直在探索,移动互联网、社交和电商之间结合起来,究竟在哪些点上有机会。”顾思斌说。他从自己日常买东西的经验来看,比如买书,通常并不是看畅销榜,豆瓣的算法推荐也只是参考,但朋友推荐的书通常都会毫不犹豫地买——而手机屏幕特别小,因此呈现给用户的商品线索是否精准,几乎是手机购物最重要的体验。靠大数据计算是办法之一,但社交关系推荐应该是更好的办法。 但在这个一切都待探索的时点上,电商从业者对该怎么做社交,没有统一的看法和可以遵循的规则。 淘宝也期待形成用户间的人际互动,但显然,这家公司打算在自己的手机淘宝里做,而不是基于微信。2014年8月底发布的手机淘宝5.0版本中,最重要的新增功能,是消费者能把喜欢的商品一键分享给手机通讯录联系人。上线两周内,用户分享了55万个商品。也是在这个版本中,手机淘宝的微淘新增了更多的互动活动,比如买家秀、投票、抢购、试用等。手机淘宝的脱欢说,手机淘宝打算从商户对个人的互动关系,向个人对个人的关系转换。他觉得,典型的互动关系是辣妈帮那样的,用户不是为买东西而来,导购是次要的属性。主要属性是互动,有经验分享,有人际关系。 亚马逊在美国的经验是,虽然谈论电商和社交结合谈了五六年,但Facebook这样的公司至今也没成为发生购买的重要平台。许长虹觉得,可能反而应该把社交关系引入电商自己的App里。 白鸦觉得,未来移动购物的购买行为,会在推荐页面就能形成购买,不像现在,还需要把购买行为导入到微信店或者淘宝店。这也意味着,在有社交关系存在的地方,比如豆瓣、人人都能发生购买,购买行为会变得非常分散。 顾思斌在进入京东前,在腾讯工作了8年。他觉得现在自己跟微信已经形成的共识是,要把日常购物的场景复现出来。但社交需要建立生态,需要发帖者和回应者相互促进,需要慢慢推进,到底会有多大威力,现在他也预测不了。 相较充满未知的社交,“逛”这个动作,已经是如今用户在手机上的主流行为。在手机上用手指滑动屏幕,或者点两下,反而比在电脑上更轻盈。 手机淘宝的页面布局,跟淘宝的电脑页面十分不同。促销大图和导航条下,就是“淘抢购”“有好货”“她在买”“每日新品”这样的栏目,一些栏目是PC淘宝上没有的。在品类分类导航的下一屏,就是基于用户过去购物行为的商品推荐。这些无论是以促销为卖点,或者以达人导购为卖点的栏目,乃至最后的商品推荐,用户的行为都是刷屏。 在京东的App里,首页的页面主要由促销大图、掌上秒杀、惠生活、值得买、特惠购几块栏目组成。京东在微信上的“购物”入口的三个栏目——新发现、品牌、聚惠——也都是为了让用户逛起来。“我们不大照顾那些目的型的消费,很多人也确实觉得我们是一个发现之旅。”顾思斌说。 但在手机上逛,跟PC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们随时可能掏出手机来刷一下屏,而在PC时代,货品上新、促销,都是由编辑或运营人员来推荐、以天为时间单位的。“我觉得所有的网站首页都应该改名叫Today。”顾思斌说。但如果要让商品信息随时更新,又该由谁来做?他的设想是,这就需要众人一起产生内容,包括朋友的推荐、你信赖的商家的推荐,以及京东需要建设好标准接口和平台。 美丽说、蘑菇街已经成为了“逛”这个行为的标杆,它们的信息更新来自商家,也来自用户。2014年4月到7月间,手机淘宝做其4.3版本时,主要是强化导购产品,达人导购是重要部分。手淘负责人蒋凡称,两个多月的时间内,这些导购产品的活跃UV已经占到了手机淘宝的1/4。“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4.3版本的首页、微淘、发现等几个架构都不会变动。 但亚马逊App的首页是大大的搜索框。“在逛这件事情上我们没有做得很好,”亚马逊中国的许长虹说,“时间有限,我们更愿意先把推荐做好。” 在手机端,系统个性推荐上也有新的变化。PC时代捕捉用户行为数据是基于用户的点击,但是手机时代的数据采集,还包括用户的滑动、停留、长按,还能采集用户的地理位置。这就意味着后来者也有赶超的机会。 拍拍在PC时代完全无法与淘宝匹敌,但在2014年转为京东的子公司后,不仅再次联络召集卖家,也制定了新的竞争策略。“一句话说,我们要用‘我的拍拍’来吸引消费者,做到精准、个性化,”拍拍CEO林琛对记者说,而重点就是移动端,“移动端最大的不同,是购物可能不是用户的主要诉求,而是碎片化的、随机的、基于场景和社交关系的附加行为,这就要抛弃过去基于货架和搜索的购物逻辑,抛弃一切。” 2014年9月底,拍拍上线了拍拍微店应用。这款应用跟口袋通、口袋购物的微信开店服务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微信里“我的银行卡”未来会转给拍拍。此外,在拍拍上,也能通过腾讯的广点通体系投放广告,这就意味着能规模化地购买微信公众号文章下面的广告位。“微店是我们移动端最重要的突破口。”一名拍拍管理层对记者说,未来,微信也有可能向拍拍开放好友关系链、让微信用户能看到好友购买收藏过的拍拍微店。 由于人们不愿意从一个App跳转到另一个App,因此获取流量比PC困难。2014年10月14日,阿里巴巴宣布了一项名为“百川计划”、与App开发者的合作分成方案。这个新方案的厉害之处在于,当你点开参与此计划的App后,在App内就能完成购买、支付、查看物流的整个流程,不用跳转到手机淘宝里。阿里巴巴作为商品库,向宠物类App提供猫粮、狗粮等宠物用品,向母婴App提供尿片奶粉等,以及旺旺、支付等技术支持。 基于手机实时、能拍照、能语音、能地理定位等特点,移动购物在体验上还有不少创新的机会。所有的电商大公司也都在按照自己的思路在尝试。 从2014年四五月开始,京东在最新一版App中强化了这么一个功能:当货品出库、送货员到达门口这些时间点上,京东App都会弹出提醒。用户一旦收件,大约几秒中内,京东App就会弹出货物已签收的提醒。 手机淘宝则推出了“码上淘”。在2014年年六七月世界杯期间,淘宝跟青岛啤酒这样的公司合作,用手机淘宝扫啤酒瓶上的码,就能参加抽奖。但在营销事件的背后,根据阿里巴巴的说法,自己在两年前就在建设商品数据库,以便让用户点开扫码按钮后,不会出现扫出的商品信息有误的情况。手机淘宝是阿里巴巴内部“最热门”的部门。手机淘宝所在的楼层,南北区全部坐满,连休闲吧都变成了工位,保守估计,这个部门的人数同比去年涨了两倍。连阿里巴巴的COO张勇在内部会议上都说,“所有淘宝人都想加入手淘(手机淘宝),”而“每个部门都有人在做无线”。 京东则发现,不少用户会在国美、苏宁的店里打开京东App,搜索或者直接扫码来进行比价。顾思斌觉得,拍照,然后输入照片来进行搜索,可能是未来手机购物的新方式,无论是语音语义,还是图像识别。 但从他2014年3月底加入京东后,他工作优先级里排在第一位的,还是做好基础服务。因为移动的增量“太快了”,需要赶紧满足以亿为单位的用户量。手机购物跟运营QQ不同的地方在于,QQ用户允许一定的失误,但购物和付费则是完全不能出错的。 手机购物的常见流程中,可改进的细节也很多。比如,为了让小屏幕的商品看着清晰,让切换、倒退、页面跳转更流畅,在决定下载什么图片和内容,跳转时什么内容清空、什么要保存在本地上,都需要做得更细致。卡壳就会带来损失——张帅2013年接手1号店无线业务时,第一件事就是增加购物车的系统容量,解决购物车里增删商品过慢、需要耗时数秒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前,1号店做促销时,转化率和销量都不会提升。当时张帅梳理下来,觉得1号店的App至少有100个点都需要改善。 在过去两年间,亚马逊在移动端重点做的事,是把平台优化到HTML5的架构上,以便在一个后台更新后,就能完成所有移动端的更新。因为手机的版本、型号太多,如果一个个改进太耗时耗力。更重要的是,亚马逊希望自己一旦有某个创新,就能用最快的速度推广给全球消费者。 “移动购物这件事,大家其实都还在做试验,今天真的只是第一天而已。”许长虹说。手机淘宝的负责人蒋凡则对记者称,手淘2014年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提升了用户体验,人们在手机上也能顺畅地实现过去要在PC上完成的购物行为了。 微信卖家余春林则没有那么纠结,相比卖东西,他也很享受自己与订阅者之间形成的信任关系。如今,回复粉丝的留言成了他每天要做的一件事。标签:微淘论文; 手机淘宝论文; 互联网电商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京东财报论文; 京东运营论文; 拍拍网论文; 淘宝规则论文; 淘宝商品论文; 京东购物论文; 淘宝无线论文; 社交购物论文; 京东商城论文; 移动互联网论文; 手机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