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远奇1 何昌九2 彭 微3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对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标准化职业防护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对所有患者采取安全管理、服药护理、心理护理以及临床执业防护策略等标准化职业防护措施。结果:护理后患者的BPRS、SANS、SAPS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没有发生院内交叉感染以及职业暴露。结论:对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标准化职业防护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能有效避免住院患者医源性交叉感染,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关键词:苯丙胺;精神障碍;标准化职业防护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take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clinical use effect of standardized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for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Benzedrine.
Methods:pick up 60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caused by Benzedrine,receiving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and take standardized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measures to all the patients,such as the safety management,medication nursing,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clinical protective strategy,etc..
Results:after nursing and treating,patients' BPRS,SANS,SAPS scores a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the distinct difference has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nd,there's no nosocomial cross infection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Conclusion:to take standardized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for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Benzedrine has very significant effect.It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nosocomial cross infection and reduce the risk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苯丙胺类兴奋剂指的是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冰毒)、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等一系列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显著兴奋作用的合成药物[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滥用苯丙胺类兴奋剂的人数也在大幅度上升。本文选取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应用标准化职业防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对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以及脑器质性疾病患者进行排除。其中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32.8±5.5)岁;吸毒史1-12年,平均(3.4±0.5)年;滥用摇头丸的患者27例,滥用冰毒的患者21例,滥用K粉的患者例,滥用两种以上苯丙胺类药物的患者12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本组的60例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标准化职业防护策略,具体措施如下。
1.2.1 安全管理 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经常会出现幻觉以及妄想的症状,对于该类患者应该加强安全管理。首先应该对病区安全管理与检查探视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对于有攻击性行为患者,可以采用场景模拟和情感疗法等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对于有严重抑郁情绪的患者,可以引导患者进行拼图等让患者参与到各种兴趣活动中,或者可以采用音乐疗法;当患者处于幻觉妄想状态下并拒绝治疗的时候,要注意护理语言的应用,切忌不要激怒患者以及不要与患者发生正面冲突等[2]。
1.2.2 服药护理 口服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主要手段,所以应该要保证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患者服药时要进行监督,为了防止患者藏药或吐药护理人员需要在服药后对患者的口腔及指缝进行检查;对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患者的觉醒时间和状态进行观察等。
1.2.3 心理护理 当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控制并且好转后,护理人员要将疾病的性质、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疾病相关知识和毒品危害性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不断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的戒断信心与决心;可以组织患者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对患者长期戒除兴奋剂依赖的愿望进行激发并保持,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正常人的生活;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措施,指导患者学会拒绝兴奋剂。
1.2.4 临床执业防护策略 护理人员是医院的一线工作者,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及其他体液,经常出现针刺伤及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疾病等情况。因此加强临床执业防护策略对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及临床职业暴露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首先,在患者入院时要进行输血全套检查以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于有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戴双层手套以避免接触其血液、体液;给高危患者设置相对独立的住院空间或者隔离单间来对患者进行隔离[3]。
1.3 评定标准 采用简明精神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来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刚入院时的BPRS评分平均为(55.5±8.8)分,SANS评分平均为(39.9±9.4)分,SAPS评分平均为(27.7±7.7)分;经过一些列措施干预后,患者的BPRS评分平均为(28.4±7.2)分,SANS评分平均为(25.1±7.7)分,SAPS评分平均为(15.8±5.2)分。则护理后患者的BPRS、SANS、SAPS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本次研究中没有发生院内交叉感染以及职业暴露事件。
3 讨论
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由于药物的滥用以及对传染性疾病知识的缺乏,往往作为艾滋、肝炎、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同时又存在治疗依从性差,易发生暴力、自伤行为等问题,直接导致物质依赖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大大增加。因此,对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修订适合医护人员标准化职业防护流程,提高物质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水平势在必行。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给予安全管理、服药护理、心理护理以及临床执业防护策略等标准化职业防护措施后,患者的BPRS、SANS、SAPS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没有发生院内交叉感染以及职业暴露事件。综上所述,对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标准化职业防护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能有效避免住院患者医源性交叉感染,保障医疗安全,并且能有效保护医务工作者的自身安全,有效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水平,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参考文献:
[1]洪沪津,徐枝楼,叶鑫武.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肌酶谱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1):4-5
[2]王伟,周晓琴,王军,季庆,程灶火.未治疗的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Go/NoGo任务及其事件相关电位特征[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2):1767-1768
[3]胡丽,曹秉蓉.对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J].华西医学.2012,27(10):1536-1537
基金项目:成都市卫生局科研项目: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标准化职业防护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编号:2014077
论文作者:肖远奇, 何昌九,彭微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障碍论文; 职业论文; 苯丙胺论文; 防护论文; 统计学论文; 评分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