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M:信息管理新构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构架论文,信息管理论文,IRM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管理由来已久。长期来由于缺乏相对成熟的系统理论,在实践中也走过许多曲折的路,信息管理曾被怀疑是否一门学科。但近四十年来,信息管理不顾“取消论”和“替代论”者的责难,始终在向前发展,走向目前的新阶段——信息资源管理(IRM)。本文综述IRM产生的背景与基础,它的概貌、本质与应用。
一、信息资源管理的由来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曾经靠人力和手工劳动解决纸质文献资料的保存与处理问题,这就是信息的传统管理时期。到本世纪50年代,进入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技术管理时期,经历了利用计算机作单项信息处理、综合信息处理到系统信息处理(管理信息系统,MIS )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60年代,许多计算机应用系统归于失败,MIS的名声不那么好,一个形象的说法是“MIS不如Miss(管理信息系统不如秘书小姐)。”以此为教训,70年代兴起了研究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热潮,以结构化方法为代表的一批方法论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MIS 由管理“金字塔”底层向高层演化,进入为高层管理决策服务,结构化方法的不足与缺陷明显暴露出来,系统的成功率很低。究其原因,主要的并不在技术方面,而在于计算机人员纯技术的思想路线,他们往往不能确切理解组织的信息需求,不能妥善处理信息系统与它为之服务的组织之间的关系。MIS是计算机化的管理系统, 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组织经营管理的融合,它不是数学方法、程序和设备的简单综合,也不是机械地模仿手工系统,它首先是新的工作方式和新的管理技术,MIS 的成功首先有赖于组织形式、管理过程、管理方法、人员组成、个人与任务的关系、人们在工作中的关系等方面的调整或重组。并非所有的人都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变化与挑战,于是就出现诸如担心、恐慌、消极、冲突等现象。MIS 把以上这些与人和组织变革相关的因素看作属于信息系统的环境,认为系统开发人员无权也无能力改变这些因素。而实际上,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程,也是一项社会工程,不仅要考虑客观的、物质的、技术的因素,更要考虑社会的、主观的、心理的因素。MIS 的最大失误就是忽视人和社会因素,即使发展到决策支持系统(DSS), 也只是沿着技术路线对MIS的改善,力图在技术范畴中解决问题。
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信息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1)信息系统呈现分散化、网络化趋势, 信息的管理与控制更加困难;(2 )信息与知识的战略应用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组织的效率与效益,越来越成为维系组织命运的关键,管理者对信息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更高级的信息系统;(3)网际网、 内部网的发展、网上交易,电子资金传送,信息活动产生更为复杂的人文空间和尖锐矛盾,如计算机犯罪,知识产权纠纷,跨国数据流把数据转移到国外而逃避本国法律,国家信息主权、经济主权受到挑战,个人言行受监控,个人秘密受泄露,自尊受损,陷入孤独、单调乏味的心态等。这些新问题的解决和新要求的实现不能单纯靠技术的信息管理,而需要技术之外的力量来协调,需要新的信息管理思想和新的信息构架,这就是IRM。
二、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
IRM的诞生是信息管理实践发展的结果, 也是信息管理理论更新的必然要求。它于80年代在美国兴起,继而在欧洲,目前在全世界受到广泛重视,代表着信息管理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向,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时期。
国际IRM研究的创始人和核心作者是美国的F·W·霍顿,J·德伯特和D·A·马夏德,我国IRM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开拓者有乌家培、 卢泰宏等,第一部学术专著是中山大学卢泰宏教授1998年出版的《信息资源管理》。该书由乌家培先生作序,并被乌先生称为“在信息资源管理方面具有开拓性的基础著作”。该书建立了IRM 的基本概念和结构体系,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的发展作出宝贵的理论贡献,扩展了信息管理研究的视野。该书也是本文综述的主要依据。
信息资源是(收集、存贮、加工、传输、检索、利用等)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信息、技术、资金、设备、机构、人、规程等)的总称,是一个复合概念。信息资源管理就是运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从经济、技术、人文(法律、政策、伦理)等多种角度,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确保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
IRM的基本含义是以“信息资源”(复数)作为对象的“管理”,是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对各种信息管理对象进行综合的集约化管理,是三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即信息的技术管理、信息的经济管理和信息的人文管理的集约化,三维集成是IRM的结构框架。
与技术管理时期的MIS相比,IRM的显著特征是:(1 )确立信息作为商品,作为经济资源和管理资源的观念,重视信息活动的经济效果,强调从经济角度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 )信息管理不能单靠技术解决问题,还必须重视人文社会因素,强调将技术因素和人文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协同解决问题;(3)强调完善、 优化以单个组织为对象或面向组织的信息管理,涉及研究组织的信息环境、信息构架、组织结构与信息资源的关系,强调更有效地支持战略决策或高层管理,而不只是在操作级和管理控制级实施信息管理。
研究IRM的目的,是为了在IRM的框架与思路下,克服传统模式、传统方法的局限,解决信息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三、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涉及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播和检索,其主要分支有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盘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它是继狩猎技术、农业技术和工业技术之后从根本上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第四种社会性技术,使用计算机已成为人类除了读、写、算之外的第四项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经济、政治、文化、人们的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产生重大而深刻的革命性影响,也给信息管理带来空前的影响与冲击。分析IRM产生的技术背景, 研究怎样运用信息技术改进信息管理,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综合管理、危害管理、网络建设、新的信息系统和系统设计思想等,对于有效实施IRM 是十分重要的。
(一)信息技术在横向上的领域展开,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计算机与远程通讯的结合,使信息可以方便及时地传送到需要它的每一个角落,被分散地使用,并重新组合。信息管理面临的难题有:网络化和联机方式使系统易受侵袭,计算机犯罪十分猖獗;分散化应用、管理不善使数据处理过程缺乏有效监控,在令人担心的病毒面前系统显得十分脆弱;一方面是信息过剩、信息泛滥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是信息枯竭、信息饥饿,即需要时真正有用的信息不足;在信息获取、占有和利益分配中存在的不平等局面更加严重,加剧了个人、行业、地区和国家之间在信息上的贫富差别,并带来严重后果;庞大的信息产业群使原有的信息机构、信息职业在工作内容和内部结构上发生根本性变革,需要新的行业规则和管理措施。
(二)信息技术在纵向上层次升级,从传统的图书馆情报收集整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到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将信息管理推向智能阶段,并走向知识管理,系统越来越复杂与高级,一系列新的信息管理理念逐渐成熟,包括:(1)将信息作为战略资源、 竞争优势的观念;(2)开始重视技术之外的因素, 关注的焦点不再是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机而是信息本身的内容、价值和利用,政策和法规成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对人的信息作为、信息心理给予更多重视;(3 )信息资源的集约化管理思想开始盛行;(4)注重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 协调与适应;(5)更加重视信息的经济效益, 以经济手段强化信息的管理和利用。
(三)信息技术在横向上的拓展和纵向上的升级将人置身于一个无所不在的技术网络中,在经历了分散管理、系统管理之后,网络管理成为IRM技术路线发展的主要趋向。网络革命使信息资源的共享、 数字化、快速传递与检索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以因特网为例,它方便实用,鼓励用户参与,给用户带来巨大利益,因而获得极大成功。但是,因特网也面临信息过剩以至泛滥、信息安全、滥用言论自由、文化冲击、加速贫富分化、金融犯罪和舞弊难以发现,以及由价格计费制度导致的网上线路拥挤、信息发送效率和可靠性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要考虑安全标准、密码理论、网络组织结构等技术方面,而且要考虑网络经济学、国际合作与协调的条例和法律,以及加强国际机构的权限等。
四、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
传统经济学以市场信息的完备性假设和信息是“免费财货”为前提。实际上,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所拥有的信息通常是不完全的,市场参与者不可能获得对他们有用的全部市场信息,而只能获得他们必须得到的那一部分经济信息。为此,需要进行“信息搜索”。市场价格的离散,使得不论是卖方还是买方,进行信息的搜索和储存有利可图,但信息搜索要花费钱财、时间和劳动——信息成本。以此为前提,展开了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广阔领域,包括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的成本价格研究,信息市场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生产、流通和利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等。概括起来,主要在两个方向进行,一是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和波拉特从宏观与应用角度,二是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施蒂格勒和阿罗从微观与理论角度。
(一)宏观上,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两大领域:包含有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领域,信息从一种形态到另一种形态的转换领域;社会的基本产业结构由传统的三分法发展为四分法,即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按照信息产品或服务是否进入市场交易,把国家信息部门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政府机构和非信息企业中为了内部消费而创造出信息服务的部门;建立了测算信息部门产值和信息劳动者比例的指标体系,从而可以识别出信息产业和信息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实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经济的测算,为各国社会经济进步程度的比较研究和更加深入的宏观信息经济分析奠定基础。
(二)施蒂格勒提出的信息搜索概念及其理论表明:(1 )既然信息不是免费提供的,达到信息完全必定是不经济的,因此,没有必要把完全信息列为实现竞争的充分条件之一,市场达到的不是完全竞争,而是最佳竞争程度;(2 )不完全信息有可能导致市场物价更加僵化和物质资源的错误配置,这是政府干预难以奏效的市场的基本特征,从而不再是需要政府出面干预的“坏事”。显然,施蒂格勒在理论上是不够彻底的,因为既然承认市场有缺陷,那就应当由市场以外的机制来识别与纠正。
(三)阿罗认为,信息是特殊的商品,它有两个明显特征:信息的使用具有不可分割性,信息难以被独占或垄断。信息成本有四个特点:(1)信息成本只与信息生产有关而与信息的使用规模无关;(2)个人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投入(例如,教育就是个人信息成本的一种固定投入);(3)信息成本部分地属于资本,并且表现为不可逆的投资;(4)在不同领域、不同方向上的信息成本各不相同。阿罗的信息成本理论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企业或社会对信息市场投资不足,使信息的生产低于最优值,竞争者难以了解所有的生产技术和收益机会;规模大的企业要比规模小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对信息资源投资大的企业能够在预测消费者需求以及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上比其他企业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这不仅增强了承担风险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信息发布、监督和控制来防止、对付“逃避责任”和“商业欺骗”等经济机会主义行为,即某些代理人通过提供虚假信息或有意掩盖真实信息而在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其他代理人的利益。
(四)相互对应的经济人(委托人与代理人,卖主与买主)之间,卖主与卖之间,买主与买主之间,信息分布是非对称的。非对称信息导致市场参加者之间的信息差别,而信息差别又导致市场失灵。典型的市场失灵表现为“不利选择”和“败德行为”,阿罗称之为“隐蔽信息”和“隐蔽行为”。“不利选择”是指代理人、卖主凭借信息优势而使处于信息劣势的委托人、买主处于不利选择的位置,导致低质商品排斥优质商品。“败德行为”是指代理人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它代理人的效用,例如,防火保险可能诱使投保人降低防灾意识,甚至刺激投保人纵火。这两种现象都将导致市场效率低下,社会资源难以合理配置。为了消除或减轻由不利选择和败德行为所诱发的市场失灵,除了有效的信息收集与交流,道德准则的确立和风险转移制度的完善外,政府发挥经济管理作用也十分重要。极有意味的是,阿罗的上述结论实际上证明了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在自主平等的市场机制下,个体利益的满足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利益的满足,社会整体利益并不会由自主平等的主体的行为而自动满足,而应当有一个超越市场主体的“裁决者”来识别和确定。这从某种程度上肯定了政府干预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告诫亚洲国家如果要从金融危机中解脱出来,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1998年夏末香港金融监管当局被迫入市干预市场,引起舆论界的轩然大波,被指责为“背离自由市场准则”。但是,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盟,还有数名华尔街著名的交易员和计算机程序员助阵,运用了极其复杂的数学方法和经济学理论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由于投资失利而亏损惨重,濒临倒闭之时,历来强调甚至神化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的美国,竞然背弃这一原则,1998年9 月由美联储出面挽救这个按优胜劣汰的原则应当被淘汰的企业。这难道不值得引起我们深思吗?
(五)经济全球化、电子商务、超越时空限制的经营方式,使技术、资本和信息跨越国界变得容易,国民经济核算、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交易情况的掌握、税款的征收等传统的经济问题都要打个问号。知识经济的资源配置以智力、无形资产和软产品为第一要素,而知识和信息不服从物质稀缺性原理,其纯粹的交换是不可能的;同时,由于信息价值的不确定性、信息使用价值的时效性和信息使用价值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等特点,决定了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网络为基础的市场的独特机制,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和运作需要新的游戏规则。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金字塔型组织结构以及严格的等级制,都根植于物质资源经济,如今要转向知识网络型组织结构,适用的概念原则转变为对等的人员网络、组织能力的整合处理、虚拟企业和动态协作等。
五、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
信息资源包含了人本身,人是信息活动和信息管理的主体,由人控制和满足人的信息需求是信息管理的永恒的核心问题。IRM重视、 突出人和社会因素,注重营造以人为本的信息文化,强调运用信息政策、信息法律和信息伦理等人文手段实施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一书在信息政策、信息法律、信息安全、人的信息行为和信息心理等方面的理论见解使我们充分领略人文管理的丰富内容和崭新天地。
(一)在专门探索和研究人类共同性的信息行为和信息心理时,我们可以撇开人的其它方面而把人看作或抽象为“信息人”。信息人的信息行为有五个基本法则,即追求信息时的最小努力法则和适度满足法则,由期望或兴趣驱动信息行为的期望法则,信息的接受与人匹配的法则,以及许多信息行为的无意识法则。
(二)信息系统涉及三种人:高层管理者,信息技术(IT)专家和作为主要用户的中低级职员,构成IT三角形。三者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知识、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要求,甚至使用的言词都不同,形成所谓的通讯间隙或沟通障碍。妥善协调三者的关系是科学的信息管理必须要解决的,也是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IRM 由此从人的角度展开信息管理。
(三)中外涉及信息的法律很多,如专利法,版权法,数据和软件保护法,计算机安全、教育与培训法,电子资金传送法,计算机犯罪法,网络管理法。信息法律的两大中心问题是信息产权和信息安全。信息法律以法律形式规定各类团体和个人在信息活动中所享有的权利、应履行的义务,以及违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用法律力量调整各机构之间、个人与信息系统之间的社会关系,规范人们在信息活动中的行为,解决在信息的使用与控制等方面出现的法律问题,如程序和信息的著作权。
(四)信息政策属于行政手段,包括国家、地方和企业涉及信息活动的方针、准则或指南等,侧重于用政策实现宏观调控,提高社会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既保证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市场自由竞争,又解决信息活动中的权益矛盾和冲突,例如,跨国数据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由拷贝技术和电子信息网所加剧的信息产权问题,从国家安全出发的信息保密问题,信息领域中政府机构、企业和私人机构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从人事、组织管理和工作程序上加强对信息系统的行政管理,弥补技术管理的缺陷,保证信息在战略决策中发挥作用,保证信息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以及信息的有效保护(专利,商标,软件,技术合同,雇佣合同等)。
(五)分析中外计算机犯罪的资料,犯罪性质和作案手法多种多样,但大多数具有不良的或畸形的信息心理,例如,向老板或主管发泄不满的心理,探察或破坏竞争对手的心理,与计算机进行智力较量的心理,对电脑存储信息的好奇心理,甚至与电脑开玩笑、寻求娱乐或刺激的心理。所以,造就健康、和谐、理性的信息伦理以至信息文化显得日益重要。
信息伦理或信息道德,是从观念层次上,靠习俗、舆论和道德的力量,调整和约束人们的信息行为。信息伦理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和三个层次。两个方面,一是主观方面,即个人信息道德,如对信息价值观的认同,合法利用信息的观念,鄙视非法拷贝或窃取别人的信息成果;二是客观方面,即社会信息道德,如扬善抑恶,信息义务观,信息契约精神。三个层次,一是与信息相关的道德观念、情感、理念等,称为信息道德意识;二是信息活动中个人、集体的相互关系,称为信息道德关系,如网络成员的权利与义务;三是包括信息道德行为、评价、教育与修养的信息道德活动。
人文管理把法治的力量、行政的力量和精神文明三种力量结合起来,为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奠定必要的基础和前提。
六、结束语
世纪之交,我们正走向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新时代,全球信息化数字化是21世纪最重要的特征。信息水平或信息力的高低,越来越成为制约一个国家发展甚至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或穷国,那么称它为一个信息发达国家、信息发展中国家或信息穷国大体上是不错的,反之亦然。信息论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信息状态和科学状态能够满足可能提出的种种要求,那就有最大的安全。这样的国家完全懂得,信息作为我们观察外部世界并对外部世界作出有效动作的连续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很重要的。”信息的重要性在于其价值的发挥,而这要靠信息资源管理来获取和提升。我们要以宏伟的气魄,周密的规划,抓信息理论研究,抓信息人才培养,抓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世界范围的以经济技术为主的大较量、大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审稿 卢泰宏]
标签:mis论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个人管理论文; 系统构架论文; 信息安全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信息系统规划论文; 经济学论文; 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