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分析与预测_国民经济论文

1995~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分析与预测_国民经济论文

1995~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分析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析预测论文,国民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1996年国民经济的发展预测,在考虑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要求,利用经济发展的有关有利条件,正确处理经济工作中的困难等因素后,运用国民经济年度预测模型,模拟了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最可能状况的上、下限两个方案。

方案一: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300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12.5%,第三产业增长7.5%;市场物价上涨8%;广义货币M2增长不低于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3230亿美元,增长17%。

该方案偏重于经济发展的效益,限制无效益的产出,以较低的物价上涨获得改革的稳定环境;国民可支配收入规模相应较小,总投资规模也较小。缺点是开工不足的企业可能增多。

方案二: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4100亿元,增长10%,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13.5%,第三产业增长8.5 %; 市场物价上涨10%;广义货币M2增长不低于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外贸进出口完成3270亿美元,增长18.5%。

该方案偏重于经济发展的增长。易为各地扩大规模发展经济所接受。财政困难较小,处境艰难的企业较少。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总投资相应增加。物价上涨幅度会大一些。

1995年经济形势从整体上看比1994年要好,为“九五”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中央年初确定的几项重点工作都取得了进展,物价控制基本达到目的;农业得到重视,投入大幅增加;企业改革陆续推开,试点进展良好。

预计199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3000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0200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完成25100 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完成17700亿元,增长9%;社会商品零售物价上涨可控制在15.5%左右;广义货币M2增长约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2860亿美元,增长16.6%。

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完成和巩固软着陆,并积极进行调整,使国民经济增长转到提高效益和质量轨道上来。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建立,扩大农业生产供给能力,加强工业企业的更新改造,解决一般工业产品需求不足问题。

一、1995年国民经济运行的分析与预测

(一)国民经济几项重点工作取得进展。

(1)物价控制工作基本达到目标。

1995年国民经济的最大特点,是政府采取经济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调控措施收到成效,使近年来上扬的物价水平出现有利的转机,全年有可能实现物价涨幅控制在15.5%左右,经济进一步向“软着陆”的预定目标发展。

(2)农业基础地位得到重视,农业投入增加。

各地都把增加农业投入作为当前经济工作重点,狠抓农田基本建设,上半年全国农林牧副渔水利业完成投资54.1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3.3%,是近年同期增幅的最高点。“米袋子”也抓出成效,夏粮丰收,秋粮长势良好,可望增收。

(3)企业改革稳步展开。

以四个试点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陆续推开,已引起全国上下的重视,试点情况进展良好。

(二)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改善。

物价涨幅回落基础不牢,涨价根源未消除。农业形势仍不容乐观,农产品成本上升。企业改革尚处于付出成本阶段。国内外市场兴旺之中潜伏平淡。

(三)年内经济发展基本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化。

(1)农业收成可好于平年。

(2)物价上涨幅度继续回落。

(3)从严控制投资、消费基金增长, 国内外市场需求可维持工业生产的适度增长。

(4 )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使信贷资金对有效益企业和国家重点项目的相对、有限松动,可保障生产稳定增长。

(四)对1995年国民经济运行的预测。

国内生产总值将超额完成全年计划。预计可突破50000亿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比1994年增长10.3%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0200 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完成25100亿元,增长13.8 %, 第三产业完成17700亿元,增长9%。

三季度出现的工业生产下滑年底前将好转,基本呈稳定增长。全年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1500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4.2%。 局部地区生产环境难以改善,可能继续下滑。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全年预计完成19000亿元以上, 增长20%,增幅回落近8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物价预计上涨15.5%。后几个月物价月环比涨幅会较高,继续抓好“菜篮子”、“米袋子”及市场管理很有必要。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预计全年可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0800 亿元,增长29%,实际增长有望可超过12%。

外贸进出口向正常稳定状况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出口1430亿美元,增长18.1%,进口1330亿美元,增长15.1%;进出口总额2760亿美元,增长16.5%,顺差100亿美元。

广义货币M2增长约28%。银行全年新增贷款可控制在6000亿元以内。

二、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

1.国际形势要求我国增强经济实力。近年国际力量对比剧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要取得主动,必须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确如邓小平同志所言,“发展是硬道理”,而且还要尽可能持久,尽可能好中求快。

2.香港回归祖国要求好的经济形势。香港回归,难免对经济产生一些短期的有限冲击,如果主体经济壮大,经济比较活跃,就能顺利对接,减小震动。

3.“九五”第一年要求有新气象。企业改革要取得新进展,经济效益要有所提高。

4.经济发展要求加快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要集中投向农业和国家重点项目,向技术改造和更新倾斜,以改善地区间、城乡间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后劲。

(二)经济运行的有利条件。

1.世界经济仍呈上升之势,中国经济很有吸引力。 据世行分析, 1996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达3.7%, 世界经济稳定增长为我国利用外资和扩大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八五期间GDP 年均增长11.7%,投资风险较低、回报率较高,对外资有吸引力;居民收入增长快,人均消费水平实际年递增9%以上,3亿以上非农业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实际年递增10%以上,市场前景广阔。

2.“八五”高投资率为经济较快发展提供了基础。1991~1995年我国投资率均超过3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61500亿元, 比“七五”增加约2倍,年均增长34%,共完成基本建设项目24万个, 其中大中型项目700多个;建成更新改造项目17万个。能源工业、 运输邮电等重点建设得到加强。

3.企业改革工作在1996年将取得新进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100户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8个城市优化资本结构改革试点等工作为企业改革积累了经验,为面上的改革打下了基础。企业改革的成果与“抓大放小”、“抓关键的少数”等新思路的提出和实施相结合,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上又有新举措。

4.1995年留下的物价形势较好,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余地。1996年面临的物价形势可能是近年来最宽松的,宏观调控回旋余地较大。

5.农村消费需求增长加快,生产企业应考虑农村特点,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城市消费已明显拉开档次,既有少数富裕型消费者,也有一批温饱型和贫困型消费者,工业产品结构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总之,国内市场大有潜力。

(三)经济工作面临的困难。

1.国际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一些非经济因素有可能干扰我国经济发展。

2.农业不确定因素影响大,稳定食品类价格任重道远;比价结构不合理,各方面调价呼声高;企业效益低下,财政收支不平衡,国家补贴能力减弱。

3.企业改革仍需继续付出成本。

4.个别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困难,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投资的扩大,受信贷、投资的严格控制,经济增长乏力,保持社会稳定将是一个突出问题。

5.1995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工业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低,农业发展后劲弱,物价涨幅回落基础不稳,政府调控手段不够完善,对1996年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将更直接。

三、1996年国民经济双方案预测

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完成和巩固软着陆,并积极进行调整,使国民经济增长转到提高效益和质量上来。

根据现实条件和可能利用的资源,以年度经济模型预测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可得出两套运行结果,分别代表国民经济最可能状况范围的上、下界限。

(一)下限方案。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市场物价上涨8%。

该方案偏重于经济发展的效益,速度低一点,实际是降低工业增长速度,限制无效益的产出,压缩库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换取国民经济效益和质量的提高;以较低的物价上涨获得改革的稳定环境,企业改革等工作对部分职工生活的冲击将更易被接受,改革成本较小;国民经济有效益的较快增长和低通胀也构成扩大对外开放的稳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增长速度低一点,国民可支配收入规模相应较小,总投资规模也较小,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增幅降低。该方案对国内外环境条件要求较低,只要不出大的波动,实现可能性较大。缺点是开工不足企业可能更多。

对宏观调控的主要要求是,抓紧物价控制工作,投资规模控制总体上继续从紧,财政支出从严。加强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投入力度和技改力度,资金上充分向农业倾斜。加快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抓紧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扭转技改投资比重的下降局面,提高技术改造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信贷规模控制结合广义货币M2适度增长,保证通货稳定。运用有关调控手段严格限制积压滞销产品的生产,促使企业逐步盘活资金、提高效益。价格改革不出台全局性动作。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结果为:

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3000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2400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完成30050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完成20550亿元,增长7.5%。

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5500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3%; 完成工业总产值53400亿元,增长15.5%,其中,轻工业产值26160亿元,增长17.8%,重工业产值27240亿元,增长13.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160亿元,比上年增长20%。

社会商品零售物价上涨8%。

外贸出口完成16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进口完成1550亿美元,增长1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320亿元,增长17%,投资率约为35.5%。

广义货币M2增长18%。相应地,银行存款余额可达45500亿元, 增长19%,其中储蓄存款余额33210亿元,增长23%;现金流通量9800 亿元,增长15.3%,年内净投放1300亿元;银行贷款余额44750亿元, 增长19%;工资性现金支出15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

(二)上限方案。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市场物价上涨10%。

该方案偏重于经济发展的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如财政收支、地区发展的平衡,更易为各地扩大规模发展经济所接受。在目前的经济大格局中,尽管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经济发展稍快一点,财政困难能小一些,处境艰难的企业确实也少一点。经济增长速度较高,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总投资相应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都可能增长较多,物价上涨幅度会大一些。

对宏观调控的要求主要是,严格控制通货膨胀,投资规模控制仍从严,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资金投向,针对国家重点项目有限度地放宽,但对地方自上项目严加控制,避免国家重点项目资金不足,地方摊子越铺越大的现象继续发展;控制广义货币M2正常增长,流动资金贷款区别对待,鼓励有效益、有销路的企业发展生产。增大与农业有关的投入,继续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作用。适当理顺不合理比价。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结果为:

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410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2600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完成30600亿元, 增长13.5%;第三产业完成20900亿元,增长8.5%。

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6010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4%; 完成总产值54410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轻工业产值26660亿元,增长19%,重工业产值27750亿元,增长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4%。

社会商品零售物价上涨10%。

外贸出口完成17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进口完成为1570亿美元,增长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00亿元,增长22%,投资率约为36%。

广义货币M2增长21%,相应地,银行存款余额可达46650亿元, 增长22%,其中储蓄存款余额33750亿元,增长25%,现金流通量9900 亿元,增长16.5%,年内净投放1400亿元;银行贷款余额45690亿元, 增长21.5%;工资性现金支出15460亿元,比上年增长19%。

四、深化改革、加强调控的若干问题

(一)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增强调控效果的问题。

1.工业企业,尤其是国有工业企业效益低、资金紧、积压多等问题,与负债率过高,技术更新技术创新发展过慢、产品结构调整能力差密切相关。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均与企业体制的不合理直接有关。因此,必须忍痛付出必要的代价,下决心改革,越拖问题可能越大,解决起来代价也越高。

2.尽快建立有序、有效的资金和资本市场。目前的投资规模、信贷规模控制确实收到了一定效果,发挥了稳定物价的作用。但由于开放程度扩大、地方政府权力增加等新情况出现,这类行政性调控措施作用会越来越小。目前,非国有经济产出比重已超过50 %, 国内贷款却仅占10%,利息支出也和贷款规模不成比例,显然资金来自其他渠道,信贷规模控制不能有效干预。

投资规模控制也有类似问题,国家急需的重点项目投资可能因为资金不足延误建成投产时间,而地方自上项目却遍地开花,削弱了控制的成果;经济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经济非常必要,但其项目资金来源对国家依赖性大,受规模控制影响也大;发达地区楼堂馆所、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多为自筹和外资,受规模控制影响不大。

固定资产投资压得过低,在储蓄率较高、总储蓄等于总投资前提下,剩余的投资必然转化为库存,而这些库存中不合理部分应支付的费用已经付出而商品价值没有实现,这相当于货币投放增加,也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一个因素。

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仍然是尽快建立起依法运作的资金市场与资本市场。

(二)农副产品的供给不足是长期发展战略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

今后一段时期内,农副产品生产水平难以大幅提高,充分供应的能力不足,尤其我国粮食人均消费属世界较低水平,生活水平上升必将有所提高,人口众多又不能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粮食等农副产品必然长期紧缺。粮食的长期紧缺状态意味着粮食市场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直接干预。

解决农产品紧缺局面,出路在树立大农业的观念。把投资向农业倾斜,向农资生产倾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加大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乡村产业的支持,以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价值,走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三)挖掘市场潜力,调整产品结构,解决工业产品需求不足,保证生产长期稳定发展的问题。

工业产品需求不足,要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尽快调整,也要求积极引导农村与城市居民的消费,开拓国内外市场。目前除投资类产品需求受投资规模控制影响外,消费类产品也出现了需求不足的迹象。我国消费品市场已属买方市场,市场旺销实际是名优产品旺销;非名优产品销售日见困难,需求明显下降,这里面既有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缓慢的问题,也有消费结构部分地过于超前发展,某些加工行业尚未收回投资,市场即已过剩的问题。

再就是外资企业大量涌入我国,虽增加了出口的可能,也挤占了国内市场。外贸出口产品目前的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资源上,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广泛的替代威胁,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开发生产能力不足,不可替代程度的竞争能力差。

农村市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据我们测算,1994年农村居民人均实际购买力,相当于1985年城市居民购买力,但农村一般消费品消费水平和耐用消费品保有率普遍偏低。生产厂家应适当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价廉物美的产品投入农村市场。

表1 1995~199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预测结果

1995年全年 1996年下限方案 1996年上限方案

指标名称

单 位 预测值 增长% 预测值

增长% 预测值 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

亿 元

53000 10.363000 9

64100

10

其中:第一产业 亿 元

10200

4.312400 4

12600

4

第二产业 亿 元

25100 13.830050 12.5 30600

13.5

工业

亿 元

21500 14.425500 1326010

14

第三产业亿 元

17700 9

20550 7.5

20950

8.5

工业总产值(90价 亿 元

46250 17 53400 15.5 54410

17

其中:轻工 亿 元

22200 19.326150 17.8 26660

19

重工 亿 元

24050 15 27240 13.3 27750

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 元

19100 20 27320 1723800

2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 元

20800 29 25160 2026000

24

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 16 8

10

进出口总额 2860 16.6 3230 17327018.5

其中:出口

亿美元 1430 18.2 1680 18170019

进口

亿美元 1330 15

1550 17157018

广义货币M2

亿 元 28 1821

货币流通量亿 元

8500 14.7 9800 15.3 990016.5

银行各项存款余额 亿 元

38100 29 45500 1946650

22

其中:居民储蓄亿 元

27000 31 33210 2333750

25

银行各项贷款余额 亿 元

37600 19 44750 1945690 21.5

银行工资性现金支出亿 元

12950 16 15200 1715460

19

标签:;  ;  ;  ;  ;  ;  ;  ;  ;  

1995~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分析与预测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