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底线法的旅游增长研究&以桂林入境旅游为例_桂林机场论文

基于旅游本底线法(TBCM)的旅游业成长研究——以桂林入境旅游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论文,为例论文,旅游业论文,底线论文,TBCM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0-8462(2009)08-1402-07

经过30年的迅速发展,我国旅游业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一枚重要砝码。为了更好展望勾画旅游业发展蓝图,必须基于对历史发展的清楚认识,而我国旅游业历史成长相关研究更多停留在定性分析及简单长期趋势的描述上,对其内部特征的剖析和更深入定量探讨较为有限。何光暐对新中国旅游发展大致分为五个时期,并对这五个时期在管理体制、变迁动因及旅游成长各个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分析[1]。张积慧从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古代、近代和当代旅游产业的历史考察及定性定量分析,初步探索了中国旅游业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2]。同时国内一部分学者利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中国著名旅游景点成长过程进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3-5]。总而言之,关于旅游成长研究的主要来源于经济和地理背景的学者,而且更多研究体现在定性阶段划分,或者只是局限于数据统计的定量描述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①上述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和实证分析多数运用于旅游景点,而较大范围旅游区域的成长受到诸多宏观因素如政治经济制度、突发事件的影响,其成长过程更为复杂。②构建模型探讨其成长规律和内在发展机理。戴斌构建了景气指数模型对中国旅行社产业成长进行了分析[6],孙根年提出旅游非线性成长模式并对中国六大著名遗产旅游地进行了实证研究[7],极大丰富了中国旅游成长研究内容,并为后人的研究指出了一定方向。本文以典型旅游城市桂林为样本城市,利用本底线法分析其入境旅游成长过程,及其内在发展规律,并运用相关非线性理论探讨其发展动力机制和演进路径。这些特征规律的探讨无论是对桂林旅游发展规划的制订,还是对旅游产业宏观政策的制定都具参考价值。

1 旅游本底线法

旅游本底线(Tourism-Background-Curve,简称TBC),是指在不受偶然事件严重冲击和干扰下,境外和境内旅游业发展所呈现的固有趋势线方程(或动力学方程),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天然而稳定趋势的时间规律。当时间序列数据为年际数据,本底线包括其趋势项和周期项;当数据为年内数据,本底线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周期和季节项的综合体现。当数据为年内数据时,首先根据直线内插法消除不规则变化,并借用季节(月度)指数法或旅游气候舒适指数进行季节调整。其后据其本底线继续分离趋势项和周期项,趋势反映的是经济现象的长期演变方向,主要反映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是上升、持平还是下降。周期是指时间序列所表现出的持续的周期性波动,偏重于瞬间的经济变化。它具有以下三大功能:①事件评估。即测算旅游庆典事件或旅游危机事件的旅游经济增损值的“评估”功能;②预测功能。根据历史数据剔除不规则变化的历史数据预测未来,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本底线方程预测未来;③旅游成长分析。前两者功能相关研究已经得到充分重视和应用,见诸孙根年、李锋、戴光全等人的相关研究[8-10],而关于旅游成长分析稍显有限,使得本文的研究更有意义和价值。

2 桂林入境旅游业成长特点分析

桂林一直是国内重点扶持的国际旅游城市,桂林旅游业尤其入境旅游业在全区和全国旅游业中有着重要地位,它对桂林市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都产生着巨大影响。鉴于数据可获取和可实用性,选取桂林1973-2007年入境旅游人次单指标分析桂林入境旅游业成长轨迹。

2.1 桂林入境旅游本底线方程建立

旅游本底线方程建立的第一步必须对一些不规则的“脏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消除不规则因子的随机变化对入境旅游业的影响。根据平滑处理的数据序列,依赖1973-2007年35年的发展数据,运用旅游本底方程的建立方法,得到桂林入境旅游本底线和本底线方程(图1)。

图1 桂林入境旅游本底线

Fig.1 The background curve of inbound tourism in Guilin

图2 桂林入境旅游趋势和大周期波动

Fig.2 The trend and cycle fluctuations with long wave of inbound tourism in Guilin

2.2 桂林入境旅游成长趋势和波动分析

本底趋势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应有其确定的规律,可用“趋势项+周期项”时域组合模型进行模拟。其中趋势项一般表现为直线方程或指数方程,周期项多表现为正弦或余弦波的性质,两者结合可准确描述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趋势[11]。上述的本底线反映了桂林入境旅游固有的发展轨迹,由于不包括季节因素的影响,其轨迹曲线主要是入境旅游发展趋势和周期项的综合体现。由于趋势项和周期项动力机制存在重大区别,进一步根据本底线剥离其两因素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个时间序列,经典的模型有加法和乘法模型,采用哪种模型主要取决于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由于桂林入境旅游四种成分关联不大,同时鉴于季节因素在案例的缺失,本文选取加法模型并此根据本底线方法分别处理趋势和周期项(图2)。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按一相近时间长度、反复出现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波动。经济周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经济波动的再现性,二是近似等间隔性[12]。再现性是指经济增长速度反复出现的涨落,近似等间隔性是指每次涨落发生的时间长度基本相等。关于旅游业的周期分析,匡林[13]、孙根年[14]、张宏梅[15]、王彩红[16]等人运用经济周期波动相关理论进行探讨,但多数研究都只是停留在一种周期的分析,没有进行更深入细致剖析来反映大小周期的存在。本文根据旅游业发展周期特点及前人的旅游业周期分析,选取循环变动项相同长度的周期项函数T(t)=Aexp(rt)sin(ωt+φ)表示。习惯上,我们把一个波谷到另一个波谷算作一个经济周期。从图2可以看出,桂林入境旅游成长趋势总体表现为持续向上的一条直线,而在旅游成长过程中呈现两个长周期的波动。1979-1997年为第一个经济周期,1998年步入了新一轮发展周期。同时可以看出大周期的振幅变动差异愈来愈大,反映了该地区旅游业不稳定性在逐渐加大。

图3 桂林入境旅游中、小周期波动

Fig.3 Cycle fluctuations with short and medium-long wave of inbound tourism in Guilin

由于本底线方法理论假设旅游业发展存在一个比较稳定恒久的长期发展趋势,兼有周期波动的特征,周期波动包括时间间隔大致相等的大循环周期,同时大周期里包含小周期,呈现波中有波、波外有波规律。根据加法原理,在进行长期趋势和大周期剥离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桂林旅游业发展过程存在的中、短周期波动(图3)。

从图3可以看出,在1973-2007年的35年中,在第一个大周期中,桂林入境旅游业波动共存在以下几个中周期:1977年以前,1977-1986,1986-1991,1991-1999。不计1977年前期桂林入境旅游发展特征,可以看出后三个中周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时间长度大致为6—9年;三者具有大致相似的倒雁形形态规律;皆为双峰型周期,即每个中波周期包含两个短波周期(见表1)。通过表1看出,这三个中周期呈现出“前峰型”周期的特点,高峰期出现在周期的前一两年,收缩期相对较长,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长尾现象”或“宽带现象”。随着经济总量增长达到一定规模,当经济周期步入收缩期后,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的惯性作用在增强,经济调整期相应延长,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相对延迟。桂林入境旅游业存在的此种“长尾现象”与中国经济发展周期波动的规律相吻合[17]。

在三个中周期中,波峰走向愈来愈低,波谷深度愈来愈深,可见如果没有新的刺激因素出现,桂林入境旅游业会逐渐走向衰败。桂林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正好印证了此点,1998年大桂林的整合营销为旅游业注入了新鲜活力,导致桂林入境旅游业迎来第二个高涨的周期。同时根据第一个大周期中三个中周期呈现出的特征及时间序列数据的连续性,据此判断第二个大周期第一个阶段的发展态势和间隔时间应呈现相似的规律,即相隔时长大致为6—8年,发展形态呈现为双峰型或多峰型。同时可以判断2007年紧接的两年桂林入境旅游业不会有很大幅度的抬升,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通过周期性分析可以归纳出,1973年以来桂林入境旅游业经历了两次大周期波动、四个半中周期波动和8个小周期波动,目前桂林入境旅游正处于第二次大周期的收缩阶段,第八个小周期的扩张阶段末期。桂林入境旅游波动特征是在总趋势增长的同时,波动幅度显著增强;波动高度明显增大;波动的扩张长度加大,但扩张力度不大;周期频率大致不变。具体来讲,1999年之后周期出现较大的变化,可以将这一时期视为桂林旅游发展的一个分界,标志着一种新的周期形态的形成。按照中波周期波动特征,预测2008年或2009年桂林入境旅游业转入收缩期,由于波动的扩张力度不大,可以判断紧接的6—7年后入境旅游业将跌至此大周期的低谷。秦立公根据桂林入境旅游历史数据,进行桂林入境旅游发展的多项式型非线性回归拟合及计算出5—15的奇数项加权移动平均后的数据与原数据的相关度,得出了桂林入境旅游短波周期与长波周期分别为5年和15年左右[18],这一结果与本文本底线法得出的结果大致相似。

3 桂林入境旅游业成长模式分析

桂林自1 973年对外开放以来,入境旅游事业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呈现了明显增长趋势与非线性周期波动。作为一个以资源优势而起步的旅游业,该地区旅游业存在着对区位、资源等内部要素严重依赖同时又不断受到外部冲击影响,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旅游业成长并非单纯源于系统内部因素自身的主动建构,在多数情况下,尤其是随着旅游业发展,早期发挥重要影响的内部因素愈来愈失去其控制作用,外部的力量和刺激日益发挥主导作用。本文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利用复杂开放系统中路径依赖与蝴蝶效应的相关理论,构建了“突变—路径依赖—突变—路径转换与新路径依赖……”的旅游业成长模型(图4)。

图4 桂林入境旅游成长与模式与演化途径

Fig.4 growth model and evolution path of inbound tourism in Guilin

在图4中,点B左端是偶然性的肇始阶段,但受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其一直处于缓慢发展阶段,正是在特定的刺激事件的蝴蝶效应下,才促使了进一步萌发,并遵循如图ABCD的倒“S”生命周期轨迹,即图中的路径Ⅰ。但是在路径Ⅰ未进入饱和状态之前,比如时点E,系统分工演化就已经孕育出了不同于主流的但在效率上要优于主流的新范式,但由于发展路径Ⅰ的锁定效应,这种新范式并不能自主地成为系统发展的新主流,而只能按EF所描述的轨迹在低位徘徊。但由于突变点F的偶然爆发,及饱和点C导致路径Ⅰ发展环境迅速恶化,新旧路径在G点汇合,从此打破了路径Ⅰ的锁定效应,致使路径Ⅱ迅速成为发展主流的第二条生命曲线。从短期来看突变点F产生蝴蝶效应所粉碎的仅是原有的路径依赖Ⅰ,即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暂时下挫;从长期看,它的发生对系统的升级具有革命意义。原有约束的解除不仅使原先受抑的新范式得到了自由的生长空间,也吸引和逼迫企业或者政府快速转型,从而迅速地走向了以新范式为主导的新路径。在经过新旧路径交错的G点后,系统彻底完成了路径的转换,走向以路径依赖Ⅱ为代表的发展阶段。正是在这种偶发事件的蝴蝶效应及传统固有事物的路径依赖相互作用下,整个旅游系统在保持长期发展趋势渐进的基础上,呈现一个个起伏波动的周期变化。

通过运用桂林入境人次这一指标,对桂林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看出桂林案例发展历程正好符合这一成长模式。在桂林入境旅游业发展的三十多年中,桂林旅游业中几大重要标志性事件值得特别关注:一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全国包括桂林带来的改革的春风;二是1989年政治风波;三是1992年桂林空难;四是1997年金融危机,1998年大洪水;五是1998年的桂林大整合营销;六是2003年非典事件。事件一和事件五分别成为桂林旅游发展两大周期的触发启动点,尤其是事件五在蝴蝶效应的作用下打破原有发展路径的依赖,迅速使桂林旅游业迈向一个更高的新台阶。据此,结合桂林大、中、小周期波动特征,桂林入境旅游业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表2):

初创期(1973-1977):接待为主时期。桂林旅游业在1973年正式起步。早期的桂林旅游以政治接待为主,开展旅游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外交往。

发展期(1977-1987):向经济产业转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旅游业由接待为主向经济产业转化。桂林市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旅游服务供给条件得到改善。突出表现在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初具规模,桂林机场得到扩建;桂林火车站得以重建。在桂林市内一日游和桂林—阳朔漓江一日游的基础上,陆续开辟了桂林至周边各县特色旅游线路。

停滞巩固期(1987-1998):低谷波动时期。旅游业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由于旅游业自身素质以及1989年的北京政治风波和1992年桂林空难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桂林旅游业陷入低谷,并出现反复波动。但是此阶段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得以进一步完善,虽然这些大投入不能冲破路径Ⅰ的锁定效应,却为桂林入境旅游的第二次腾飞奠定了基础。桂林两江国际机场1993年动工,1996年正式启用,同年开通桂林至澳门航线;1994年,桂林至外事船码头竹江码头的旅游专线公路建成;桂林与其它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间的旅游专线客车逐步开通。1995年,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贯通;桂梧光缆和湘桂光缆投入使用,桂林建成发达长途通信网。

二次发展期(1998年- ):第二个循环周期。在全国旅游业稳步上升的大环境下,桂林旅游在经过短时期的调整后,进入旅游发展史上的第二个循环周期。1998年9月,桂林市经过大整合进入大桂林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阶段;1999年,桂林成功入选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这些都为桂林旅游业下一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进入性条件基本能够符合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桂林已成为华南地区的主要中转航空口岸,至1999年底,桂林共拥有开往全国27个大中城市及福冈、澳门、香港的99条国内及5条国际往返航线,2000年初已开通桂林—汉城的国际航线和桂林—澳门—台湾地区航线;尽管1997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短期桂林海外市场游客量的下降,但它并不能改变桂林国际旅游业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03年的SARS事件,虽然对当年入境旅游业影响巨大,但是恢复较快,主要原因是其当时处在路径Ⅱ的前半阶段即快速发展阶段。

通过上述分析,不仅清楚了解桂林入境旅游业发展历程,同时通过其发展经验,可以得出如下几点:①任何事物有其固有发展态势,即主要是趋势、周期、季节因子决定和作用的本底线,任何复杂看似杂乱没有规律的表面现象都隐藏某种本质,即规律性。正因为如此本文利用本底线法分析桂林入境旅游大、中、小周期波动才有了哲学上的理论依据。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不规则随机事件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而且其影响程度不仅与事件的大小有关,同时重要的是被影响对象本身所处的生命阶段。同一个危机事件对不同研究对象影响程度不同。孙根年曾对生命周期与危机影响进行过实证研究得出相似结论[19]。③正确对待危机。有危机才有转机,就大多数外部冲击或危机而言,其给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不只是困难,更多的应是决心、整合和出路。各旅游企业主体和区域政府既要努力识别代表未来的发展萌芽,更要妥善利用冲击所带来的有利时机,扭转发展路径实现旅游业演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本底线方法以桂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入境旅游业的成长过程进行探究和分析。首先根据1973-2007年入境旅游人次原始数据构建了桂林入境旅游本底线,并根据本底线进一步分离了其趋势项和周期项,深入分析了其趋势和周期变化特征。最后结合非线性动力学理论进行了成长模式和其发展演变路径探讨。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桂林入境旅游业的成长有规律可循。1973年以来桂林入境旅游业在保持上升趋势的同时,经历了两次大周期波动、四个半中周期波动、8个小周期波动。目前桂林入境旅游正处于第二次大周期的收缩阶段,第八个小周期的扩张阶段末期。同时大周期的振幅愈来愈大,反映了该地区旅游业不稳定因素在逐渐加大;但是每一个大周期中所包含的各中周期波动在波峰逐渐降低基础上,呈现相似的波动态势,上述特征的揭示对指导桂林旅游的长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无论是对桂林旅游发展规划制订,还是对旅游产业宏观政策的制定都具参考价值,同时本文桂林入境旅游实证研究为社会经济事物的周期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第二,本底线法应用于旅游业成长的周期波动分析是可行的。从研究方法上看,本文用本底线法分析了桂林入境的短周期、中周期和中长周期。从研究结果来看,该方法用于对中国旅游业周期波动的研究也是可行的。本底线法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反映波中有波周期波动特点,图形展示简单,清晰反映事物发展物理机理,同时兼有很好预测功能,尤其是在长周期分析利用了相同长度的周期项函数T(t)=Aexp(rt)sin(ωt+φ)表示,反映了经济周期经济波动的再现性和近似等间隔性两特点。缺点也正在于其周期函数的局限性,同样本文指标的单一性,但不管怎样,这些缺点也不能掩盖本文借用周期函数探究入境旅游业内部波动的创新性和有效性。今后研究宜综合众多指标分析其成长波动特征。

中国旅游业成长中波动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和目前对旅游业波动理论研究的薄弱性,今后理论界应该重视对旅游业成长中波动的理论研究。深入的研究既可以是充分利用各种统计资料对旅游发展波动规律进行更加细化的定量分析,也可以借鉴其他研究领域尤其是非线性理论和方法拓宽旅游业发展波动的研究,等等。一个地区的旅游业是一个由路径依赖性质主导同时又不断受到外部冲击影响的复杂系统,在“刺激—反应”原理的支配下,其成长过程大体遵循“突变—路径依赖—突变—路径转换与新路径依赖……”的演化轨迹。有危机才有转机,就大多数外部冲击或危机而言,其给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不只是困难,更多的应是决心、整合和出路。各旅游企业主体和区域政府既要努力识别代表未来的发展萌芽,更要妥善利用冲击所带来的有利时机,扭转发展路径实现旅游业演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  

基于旅游底线法的旅游增长研究&以桂林入境旅游为例_桂林机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