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经典文化传承策略论文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经典文化传承策略论文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经典文化传承策略

周欣娟1 颜 潇2

(1 萍乡学院,江西萍乡 337000;2 日本东北大学 )

摘要 :文章阐述了文化自信内涵、经典文化传承意义及经典文化蕴含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分析了经典文化传承现状及问题,明确了高校图书馆在经典文化传承中的定位,并从构建数字阅读空间,营造优雅阅读环境;建立阅读推广机制,提高人文素质教育;优化馆藏文献结构,形成文化推广优势方面,实施经典文化传承推广服务。

关键词 :文化自信;图书馆;经典文化传承

1 文化自信与经典文化传承

1.1 文化自信内涵

文化自信是一个文化主体对自身拥有的文化价值情感的流露,是对民族自身文化表现出的勃勃生机和活力的肯定,是对扬弃外来文化的一种理性态度和坚定信念。从本质上讲,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正确的文化心态,是一个国家坚定的发展信念,是一个政党自觉的心理认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必须要有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对优秀传统文化一种发自内心的尊奉、坚守和虔诚,肯定自身文化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和思想意义,并对自身文化的未来发展和生命力充满自信,而对于不同外来文化它采取的是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秉持一种对未来文化海纳百川的自信和追求。

1.2 经典文化蕴含文化的自信和自觉

中华文化蕴涵着民族厚重的精神内涵,博大精深,璀璨丰富。经典著作中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和考验的富有哲理的思想,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被社会肯定和推崇,它凝聚着关于社会历史、人生未来的思考,反映一定时期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先进文化自信。如,一部《论语》,曾成为东方国家的共同信仰,这就是经典文化的力量,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高校图书馆应义不容辞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和优秀品德,通过经典文化推广渗透到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里,使他们思想笃定、充实,行为坚定、和善,并通过对优秀文化全面、深入、细致的领略和思考,将经典中的文化信仰和文化自信内化成价值取向进而去感化身边人,抵御盲目崇拜和外来文化的强势侵蚀,增强民族归属感、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其实质就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进而使他们更具有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创新文化发展的力量。

1.3 经典文化传承的意义

所谓经典文化的东西必定会随着其特定时代的认知,而出现价值的起伏和多次身份的确认,它既能引发时代的共鸣,掀起社会受众阅读的兴趣,又能经得起社会意识形态的冲刷,处于不断关注和广泛流传的态势。它不仅拥有超越时空的探寻人性美好深处的力量,具有文化作品的独特性、稳定性与恒久性,是历久弥新的珍贵文化宝藏,而且可以提升和累积文化素养,让大学生这个受众群体,在阅读经典文本中,在道德思想、价值认知和个性塑造上,在思维方式和精神维度上,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我们在经典文化传承中,既要关注它的时代性和文学价值,更要学会反思和批判的继承,认真研判其深刻内涵,使经典文化衍生出更高的社会价值和正能量。因为,经典文化传承它既是一种个体行为,也是一种民族行为,它关乎民族的发展、进步和未来。

无论能干的人,还是不能干的人,一天二十四小时的事实都不会改变,而如何使用二十四小时,决定了你的工作效率。比如,你每天早上四点起床,上午就能工作八个小时下午也能工作八个小时。以中午十二点为界,正好上下午各八个小时,能够专心致志的工作。当然,你的睡眠时间也有六到八小时。也就是说你把一天的二十四小时均分各分三分,坚持“一日三分法”,让你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2 经典文化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经典文化阅读认识模糊,阅读态度不端

目前,我国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经典文化的阅读认识肤浅,意识淡薄,认为只要学好了专业知识即可,没有太多的必要去读与专业无关的书。资料显示,“在课余时间进行经典阅读的大学生仅有10.4%”。即便阅读,也很盲目,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阅读的随意性较大。特别是网络化阅读方式的蔓延,颠覆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直接冲击了他们对经典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2.2 经典文化阅读范围不广,出现功利性趋势

网络文化的兴起,使得大学生们以看影视剧、读图代替对经典原著的阅读和鉴赏,热衷浏览篇幅短小、内容精炼的资讯类范文,习惯从微信、微博、QQ、知乎等平台摄取知识和信息,这种零碎、消遣、重泛读轻精读的快餐文化,阅读质量令人担忧。每天好像都在浏览信息,获得知识,但阅读肤浅,浅尝辄止,缺乏深度思考。这种阅读方式,势必造成知识不成体系,人文底蕴不足等问题。

2.3 经典文化阅读深度不够,呈现碎片化方式

我国信息泛受众人群规模在不断扩大和增长,阅读倾向也集中体现在以消遣和娱乐为主方面,从大学生所借图书类型、阅读内容分析看,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倾向明显呈现出消遣化、娱乐化、功利性趋势。这种娱乐、消遣式的阅读,势必造成大学生忽视经典,阅读效果不佳。巨大的就业压力和急功近利思想,使得大学生对一些实用性的考级考证等事情感兴趣,无暇顾及专业以外的书,导致阅读内容单一,阅读范围狭窄,体现出较强的功利性。

3 高校图书馆在经典文化传承中的定位

3.1 文化传承是历史赋予图书馆的文化特质

从古代藏书楼到西学东渐,由藏转用的近代图书馆,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图书馆,中华文化漫长而悠久的发展史,历经承载、更替、选择和创新,图书馆始终保持着自身的文化属性,延续固有的文化印记,沉积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质。不管历史如何的沧桑巨变,图书馆依然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最佳保藏地,彰显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弘扬着人类文化精髓和思想文明。它通过对亘古文献典籍的整理和保存,延绵不断地传承着人类精神财富,其藏书文化特征也因此成为图书馆独树一帜延续至今的文化标识。即便是数字化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仍旧是纸质文献海量集聚地,也是图书馆尊重知识、保存文化固有内涵形态的风水宝地。在内涵文化“精髓”受到外化社会、文化、制度的影响并踵事增华时,皆体现出了经典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传统惯例的消融,也是传统精髓的重铸和光大,如,延续至今的国家图书馆文献呈缴制度和以《经》、《史》、《子》、《集》为现代图书馆古籍分类原则的做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图书馆延续今日的人文价值取向,如,拥书百城、书香四溢、优美的建筑、幽静的环境、严明的制度、为人嫁衣的无私奉献精神等,也与和谐一致的传统价值取向高度契合。图书馆这些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在兼容并蓄的传承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高校图书馆作为具有文化主体性与实践性特征的学术性和服务性机构,其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润物细无声地引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从原始的手工分编、图书借阅和文献服务,到信息时代数字资源的崛起和涌现,乃至当今网络化、数字化服务的发展和壮大,图书馆所呈现的改革无不充溢着巨大成就和创新力量,表现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没有创新的图书馆文化,图书馆就没有发展前途,就是一个没有时代感、缺乏生命力的图书馆。没有传承的图书馆文化,就是一个没有积淀、没有历史感的图书馆。图书馆在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不断对外部各种文化进行选择、甄别和吸收,衍生出契合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校园文化,并作为高校体系中特有的行为准则和价值风向标,再度融合到图书馆文化体系中,进一步指导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主体,在应和实践需要而进行的选择、甄别、吸收时,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种文化传承就是一种文化的创新,就是一种自身发展的需要。

3.2 文化传承是时代赋予图书馆的重要使命

11月13日,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指导,环球家电网、《家用电器》杂志主办,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的“2018年中国电冰箱行业高峰论坛”在重庆隆重召开。大会以“鲜赢天下·智创未来”为主题,汇聚业内专家、企业精英,共同探讨冰箱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之道。

3.3 文化传承是图书馆自身发展和创新的需要

18F-FDG PET/CT测量食管鳞癌病变长度及预测T、N及G分期的临床价值(王 菲)(5):429

文化不仅具有人类社会共有的特性,而且存在一定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地域性特点,不同的文化在相互间的渗透和传播中,彼此相互的学习、交融和思想碰撞,完成着亘古不变的创新和传承。高校图书馆不仅是人类社会文化传播的实施者、创造者和组织者,更是社会主流文化的教育者和传承者,它传承社会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浩然正气,成为社会文化架构的高雅殿堂。从本质上看,图书馆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它架设大学生读者文化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在保存和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同时,又担负起了传承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重任,在传递给读者丰富知识,帮助读者熏陶情操,升华读者精神境界中,践行文化传承使命。南开大学的柯平教授通过对图书馆知识观和文化观的研究,赋予了图书馆定义新的内涵:“图书馆是通过对文献和信息的收集、组织、保存、传递等系列活动,促进知识的获取、传播与利用,实现文化、教育、科学、智力、交流等多种职能的社会有机体。”不管是从图书馆的诞生看还是发展看,图书馆从始至终都是为保存文化而存在,并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肩负并承担着文化大传播、文化大繁荣、文化大发展的历史使命。

4 高校图书馆经典文化传承思路和对策

4.1 构建数字阅读空间,营造优雅阅读环境

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更新快,时效性强的电子资源迅速传播成为必然,它储藏方便、便于携带,突破了图书馆传统的使用地点、开馆时间、图书复本及载体形式的制约,快捷实现电子图书、文献传递、文献查询、预约借书等文献推广服务,拓展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中的影响力和福射力。特别是WEB数字技术下实现的双向传递、互动交流和内容共享的文化推广传播方式,皆可有效实现经典文化的数字供给,大大提高大学生读者参与文化传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这种数字人文背景的立式虚拟阅读空间,在为大学生展示经典作品、感受认知的同时,也使得他们可诵读到经典原始文献,引导他们对经典文献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思考,提升大学生读者的阅读深度和阅读频率。图书馆应注重经典文化阅读的意识引领及空间保障,对图书馆的物理空间赋予更多的文化价值和功能,在配备温馨怡人、舒适悦目的现代设施时,营造好舒适、静心、自由、宽松的阅读氛围,打造好富有现代感和人文感的经典文化推广空间,使大学生步入阅读场所便沉浸其中,感受书香飘逸和现代化阅读环境带来的愉悦和快乐,彰显经典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4.2 建立阅读推广机制,提高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文明进程中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展核心是以基本道德为底线,不断引导和深化高等教育者在精神境界中的理想和价值追求,达到人才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其中就包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锻造,为此,我们须赋与人文素质教育新的生命和活力,从经典文化阅读视角去关注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架构好良好的机制体制,让大学生读者主动走进经典阅读世界,让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的经典文化来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造就和培养。一是建立健全新媒体服务保障机制,改善图书馆网络设施设备,提供新媒体运用的硬件支持。二是加强文化传承创新机制的建立,重视图书馆与高校学工处、团委、当地文化教育机构、作家创作领域等部门间的合作,把文化的传承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政府文化活动和民间文化组织中去;密切与数据商的联系,利用大数据技术将阅读需求和利用分析提供给读者。三是构建经典文化推广评价机制,对阅读推广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回顾和反思,有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经典文化阅读的实践性和有效性。

4.3 优化馆藏文献结构,形成文化推广优势

以系统论为理论支撑的馆藏结构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重要维系点,它对各学科专业、藏书体系和各载体形式进行有机整合,以其丰富的文化载体为大学生读者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在拓展和提升大学校园文化内涵和品位的同时,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和特色鲜明的图书馆组织文化。馆藏结构应面向高校学科专业,密切围绕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形成以图书文献、期刊杂志、电子资源及视听资料为一体的多载体藏书特色。在优化资源载体时,要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阅读需求和特点,调整和优化好馆藏资源结构,加大不同形式的电子资源投资力度和比例,形成配置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文化藏书体系。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优秀文化的个性化推送服务,加强移动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建设,重视用户的参与度和利用率,将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有机融合,不断优化馆藏结构和配置,形成文化推广优势,更好地为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服务。

同时,新兴替代品逐渐对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分流。以智能微投、互联网盒子为例,以轻巧、便携、大屏、智能拓展、内容丰富、价格优廉等优势,成为继电视之外的观影替代品。

总之,教育的成功,是需要文化传承的自信和自觉,经典文化传承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永恒的主题和核心,只有把经典文献读开、读透、读懂、读活,创新文化活动,重拾文化自信,重塑人文精神,才能使经典文化在新时代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柯平.重新定义图书馆[J],图书馆,2012(5):1-5,20.

[2]高鹏.传承与创新:图书馆文化发展的内在关联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8(5):57-61,82.

[3]刘海涛,刘懿.基于文化自信的大学图书馆文化生态系统架构[J].图书馆学刊,2017(3):9-12.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9(C)-0161-03

作者简介: 周欣娟(1964.08—),女,江西萍乡人,萍乡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地方文化和数字资源建设

标签:;  ;  ;  ;  ;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经典文化传承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