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理论论文,江泽民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五大报告,又把这个新的科学论断写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在大会政治报告中强调指出:“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又是邓小平理论宝库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此又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列宁的文化革命观,毛泽东的新文化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个科学概念,是我们党的理论创造。但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宝库中有它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马克思、恩格斯受到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文明理论的影响,特别是受到美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文明观。其主要内容是:(1)科学地阐明了文明和文明时代, 认为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进步状态,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大时代,即原始社会的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从奴隶社会开始进入到文明时代。(2)从理论上论证了文明和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的,文明的发展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完善也需要高度的文明。马克思、恩格斯由于没有社会主义的实践,因此,他们主要是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笼统地阐发其社会文明理论,而对于未来社会的精神生活是什么样子则没有集中的论述。
列宁的文化革命观。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着重考虑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纲领,其中就包括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内容。到1923年1月,他在《论合作社》一文中,经过科学抽象和理论升华,把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思想概括为“文化革命”。其主要内容包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促进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繁荣;造就庞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培养大批能够从事国家管理的干部;对劳动人民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等。应当说,列宁指出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方面的任务。
毛泽东的新文化观。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所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预测,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将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政治和新民主主义文化。他强调这种新文化,“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这种新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他在建国前夕还曾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毛泽东的新文化观内容博大精深,他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科技、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各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都有具体的论述,至今对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创造:邓小平理论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十多年间,小平同志在带领党和人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完成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逐步推进改革和开放、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事业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作出了科学的、创造性的回答,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思想体系,丰富了我们党提出的这一科学概念。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问题上,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因此,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问题上,邓小平紧紧抓住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这两个方面基本问题,明确提出,我们的目标是“四有”,强调要教育公民成为“四有”公民,特别是教育好青年、教育好后代。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问题上,邓小平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原则。他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们的精神动力”;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指出要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作风,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反对封建残余影响,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他还特别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求思想文化和教育战线的同志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都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应该遵循的方针原则。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问题上,邓小平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分别从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方面,作了大量明确而又具体的阐述。仅以思想建设为例,他强调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民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用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
在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领导问题上,邓小平强调要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改善党的领导,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抓精神文明,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关键要抓好党风建设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继承发展:江泽民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重要观点
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党中央制定的每一个重要文件,都要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出台的每一项重大改革措施,都包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江泽民同志通过不断地总结新鲜经验,深化思想认识,提出和阐明了一些重要的思想观点,为全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具体措施。
1.提出“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特征。
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这是我们党对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认识的最新表述。江泽民同志的理论贡献在于,一方面他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着眼,科学地阐明了精神文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1993年12月,他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越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越是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是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须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重点号为作者所加)这就用发展的观点从动态中展望了精神文明将在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江泽民同志又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观条件,精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他反复告诫全党:由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严重曲折,还由于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遗留的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仍有相当影响,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然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其次,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特征。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特征的界定,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定》是从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服务的角度进行定位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进一步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这次党的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将会是个什么样子进行了准确的概括。这就是报告中在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时所指出的,我们要“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在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主要内容上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致性的基础上,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立足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现实基础上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继承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分的精神文明建设,三者缺一不可。这就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概念有了自己特有的科学的特征。
2.提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探索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就是要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以立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只有坚持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才能真正做到把重在建设的方针落实到实处。在此基础上,他还探索了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立足根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显然,这是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根本措施,也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保证。二是着眼未来,制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江泽民同志1994年初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涉及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制定发展规划,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阶段性目标和具体措施。根据这一精神,十四届五中全会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六中全会《决议》又进一步提出精神文明建设新的指导思想和今后15年的主要奋斗目标。三是抓住关键,切实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1993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全党同志的重要考验。一切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地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前进。”不久,他又指出:“物质文明抓得好,精神文明抓得不好,不能说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看一个领导者的政绩,不仅要看他抓物质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成果,还要看他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成果”。据此,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把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作为对干部使用和奖惩的基本依据。
3.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为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行不懈的努力。
具体表现在:第一,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他郑重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并将之放到加强思想建设的首要地位;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十五大党章,表明了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决心和信心。第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方针,为进一步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水平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第三,提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江泽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对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就一定能够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标签:精神文明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科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