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的当代贬义语用特征成因研究论文_王鹏辉

“小姐”的当代贬义语用特征成因研究论文_王鹏辉

【摘要】近代以来,“小姐”一词原本属于一种尊称或者泛尊称,这是学界对该词一直以来的正统词义取向。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义场制约机制的不断作用,“小姐”的词义逐渐发生了变化,渐渐倾向于一种贬义的语用特征。本文将围绕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对“小姐”贬义语用特征的成因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姐;贬义;语用特征

一、引言

正如布莱特所言,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者激变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语言,会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快慢而发生变化。“语言和社会这两个变数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引起相互之间的变化。”[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从古至今,语言发展历程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社会发生变化,必然要求语言也进行类似的变化,以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便于人们进行正常的交际活动。

二、“小姐”的当代贬义语用特征

在古代,汉语中的“小姐”一词,一般被赋予尊贵、贵重之意。进入现代后,也历来被学界认为是一种表示尊称或者泛尊称的称呼语。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该词渐渐趋向于一种贬义的语用特征,人们很容易将该词与从事色情服务工作者联系起来。

在日常的社会交际中,与年轻女性打招呼时,如果选择使用“小姐”这一称呼语,则可能会被对方认为是极不礼貌的行为,这样会给人以不好的印象,交际的目的自然无法达到。

事实上,“小姐”一词本身与三陪女并无实际关联。如果把三陪女当作一种物质的话,“小姐”只是作为一种概念而存在。这组物质-概念的关联中,并没有实质的线索。就是说,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可以被别的名词指称,而这一名词,也不是非指称此职业不可。这种关联,是社会与语言双向选择的结果。

三、社会发展因素

语言与社会密不可分。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社会,便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社会离开了语言也就失去了活力。[董作鹏,论当代社会称呼语“小姐”的嬗变[J],湖北:咸宁学院学报,2009.]语言的使命就是描述社会,社会对语言的作用就是提供大量的素材以推进语言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我们的文化随即受到了剧烈的冲击。更关键的是,国民的价值观念因此而受到影响,人们从封建愚昧不断走向文明开化的同时,传统文化宣扬的礼仪廉耻不断被部分人所抛弃。西方拜金主义和开放主义的传播,更是倾轧这人们的价值观。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之一就是色情服务行业的壮大。

文明时代的中国人,变得更加重视自己的个人形象,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们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将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随便冠以“妓女”之称,因为这实在不符合他们文明人的身份。而为了能够维持这一行业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符合文明社会的气质,必然有一个看似雅称的词来称呼这些人,这就是“小姐”。

四、语义场的制约机制

随着历史的推进,“小姐”一词已不再像新文化运动时那样指称受过新式教育的年轻女子,不再被认为是一个具有的尊称,它已经出现了泛化,以至于任何一个年轻的女子,都可以被称为“小姐”。就读大学的学生可以被称为小姐,在家务农的女青年同样可以称呼为小姐。“小姐”失去了其在语言上的优势和特权,不再是贵族化、特殊化的代称,变得平民化、普遍化,继续保持“小姐”高贵的姿态已经不合时宜,只能被迫泛化,以至于被“女老师”“女学生”“女服务员”等专称性称呼语取代。

而社会的异态性发展导致色情行业的壮大后,泛化了的“小姐”刚好适用于对这些人的称呼。曾经盛行的“小姐”称谓尽管已经过时,可其美好一面的意义并没有因此而有过多的减损。总体而言,它仍然是一个“雅称”,完全符合文明社会对语言的要求。同时,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也会因此得到些许虚荣心上的满足,她们也就乐于被如此称呼。进而,“小姐”也就不言而喻地成为了她们的的代称。

这就是语义场制约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对于年轻女性,现代汉语中存在诸多的称谓:女学生,女服务员,女店员等等。这些称谓,都是专称性称呼语,也就是在年轻女性所从事的职业前面加上性别指示“女”作为称呼语。我们如今所能听到的称谓,都类似于这种。

相对于专称性称呼语,语言中还存在通称性称呼语,比如“小姐”“女士”“先生”。当通称性语义场不能够满足日常交际需求的时候,人们自然会选择使用专称性语义场;而当并不需要使用专称性语义场词汇的时候,人们为方便起见,于是就会选择通称性语义场,这时“小姐”成为了替他人提供不正当服务或色情服务的女性称谓代名词。[丁艳,“小姐”称谓语的古今嬗变及其文化成因[J],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这就是使用通称性语义场词汇的表现。

作为尊称的“小姐”已经沦为泛尊称的概念,在日常交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出现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直接用职业称呼年轻女性,此时,“小姐”已经处在一种类似于被“淘汰”的境地。这也是语义场制约机制发生作用的表现。

五、结语

正是在社会发展和语义场制约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小姐”语用特征出现了贬义化的趋向。两种因素同样影响重大,没有社会发展带来这一行业的壮大,该词就没有被选择的机会;而没有语义场制约机制的作用,指称这一行业的,也许就不会是“小姐”这个词。只有社会和语言的相互作用,才能推进社会语言的更规范化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交际更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董作鹏,论当代社会称呼语“小姐”的嬗变[J],湖北:咸宁学院学报,2009.

[3]丁艳,“小姐”称谓语的古今嬗变及其文化成因[J],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6.

[4]胡平,“小姐”词法、语义的历时演变及其探因[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5]王枫、李树新,“同志”称谓的历史嬗变及其语义特征[J],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6]胡泛铸、胡玉华,“同志”称呼语的语义功能与语用条件析论[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论文作者:王鹏辉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

标签:;  ;  ;  ;  ;  ;  ;  ;  

“小姐”的当代贬义语用特征成因研究论文_王鹏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