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兆科 甘肃省民勤实验中学 733300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和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方式和方法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一轮的课改便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职业光荣而神圣,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我们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让我们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真正的活起来,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是我们追求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学习兴趣
高瞻远瞩,才能永立时代的潮头。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正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它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捷,特别是互联网,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疑问。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宗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自主性。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需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要达到这个标准,信息技术教师要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完成课堂教学中自身角色的转换,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适应新课程要求、更适合当地学生要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我们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放弃师道尊严,与学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用真挚的心灵、宽阔的胸襟、信任的目光、赏识的态度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保持年轻的心态。教师没有了架子,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课堂便展现出勃勃活力。
二、科学整合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案例的选取应当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且又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积极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通过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还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与来源,并选择适当的工具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同时培养学生合法利用信息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力量的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基础。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效果就越好。教师的教学内容如果只跟着课本的结构安排走,那么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的知识面窄,教学活动重复性多,学生对枯燥的内容很容易产生消极抵制的情绪。所以应该让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回归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生活和教学的实际出发,以校为本,来认识并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二次开发,使教材的教学内容和顺序得到重组和优化,把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使之与实际的形象、直观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理解教材、激发兴趣,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四、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努力实施分层次教学
由于信息技术课受条件的限制,使得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有差异。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明白,“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分层次备课、教学、辅导、作业布置、讲评、测试是解决这种现状的最好方法。分层次教学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任务设置得合理、恰当,能使学生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规划自己的学习,可以从更深层次上实现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更进一步实现课程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一线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静下心来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钻研教学之道,认真备课、上课,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以校为本,使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萍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体育中应用现状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60-62。
[2]]张伟 多媒体技术在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6) ,77-78。
[3]南国农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电化[J].教育研究, 2001,43,(8),42-45。
论文作者:聂兆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自己的论文; 能力论文; 信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