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施工是中国现代房屋建筑过程中常用的一项建筑施工技术,由于其可靠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等特点,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据了不可取代的地位,越来越广泛的被应运于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为了确保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更高质量地获得运用,文章阐述了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一般要求,并分别探讨了建筑项目中混凝土的技术要点,目的在于提高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从而提升整体建筑的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带动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获得长足的提高。所以我们一定要增强对建筑项目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究,持续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通过关键技术的科学把握,从而保证建筑施工中项目建设质量的有效提高,更好地为国家基础建设服务。
1、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一般要求
在建设高层建筑时,由于地基相对深,因此需要很多的高质量混凝土,在这种状况下,尽量使用预拌泵送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要求就是具备一定的耐久性,还能够依照不一样用途来加强某个作用,例如补偿收缩混凝土、自密实免振混凝土等。在施工时要严格依照混凝土项目的规范实施,要及时对混凝土实施养护。在高层建筑中,不一样强度的梁、柱节点的混凝土浇筑,要和有关部门实施详细的商议实施解决。清楚确定在冬季时混凝土受冻的临界强度,并把高空作业的挡风保温措施做好。假如项目在进展时需要提前浇筑之后再浇混凝土,要先得到设计单位的同意后使用有效措施再实施。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
2.1混凝土浇筑前的运输
混凝土的搅拌物从搅拌机中出料到浇筑入模这一时间段就是混凝土输送时间,对于这一时间段的控制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既要确保混凝土的均质性,同时还要确保其不会形成沁水、分离和流动性减少等问题,经过最短的时间与最少的运转次数把其从搅拌位置运输到浇筑地点,直到初凝前浇筑完成。对于使用滑升模板施工的项目与不允许遗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构造物,一定要确保其浇筑工作中混凝土运输的连续实施。
2.2混凝土浇注技术要点
2.2.1浇筑前,检验支模的每一项要求,像标高、尺寸、部位、轴线偏位和模板质量等是不是跟要求相符,钢筋、预埋件是不是跟要求相符,检验并记录,并以此形成文件,以备查用。模内的杂物,模板间的缝隙要控制与清理,为混凝土浇筑做好准备。
2.2.2浇注过程防止出现离析。使用溜槽或别的措施实施浇注,高墙、高柱的浇注特别注意严禁应用高抛散落的违规操作。
2.2.3大体积混凝土或者厚度相对大的混凝土要分层、分段均匀浇注,不可以实施一刀切的倾倒。分层浇注时每层的厚度需要依据构造特点和钢筋的疏密,来对浇注方法进行选取。通常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捣器功能时振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平板振动器分层通常为200mm的高度。在实施振捣浇注经过中,需要增强施工人员的操作管理,强调施工质量,把监督工作做好。浇筑混凝土经过中振捣器的要求需要非常注意,插入式振捣器要确保混凝土中空气的排除,确保混凝土浇注后的均匀性,同时不会引发离析,振捣器防止和钢筋、下层已初凝混凝土触碰,这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实施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4混凝土初凝前,能够再次实施振捣、抹平压实,来控制混凝土的塑性收缩、沉降收缩,也能够使钢筋表面的空腔闭合,让钢筋和混凝土充分粘结,这种状况运用在初凝前的混凝土具备和易性的状况下。混凝土的浇注要具备连续性,防止间断。假如遇到特殊状况不能避免,间断时间要尽量缩短,在前一段或者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后一段或者上层的混凝土。通常状况下,超过2个小时的间断时间,要依照施工缝处理。
2.2.5浇注过程中需要专门人员实施观察,对模板、钢筋、预埋件部位、预留洞口实施检验,是不是有位移变形或者孔洞堵塞状况,及时的实施修整。超过初凝时间后,需要实施专人表面清理与检验。详细施工中,要依据场地环境、建筑物的状况,气候条件等实施针对性的调整。
2.3振捣技术的要点
浇筑后要及时的对混凝土实施振捣,振捣的作用是让混凝土可以充满模版的各个位置,让其得到最大的平均与密实度。分为机械与人工振捣2种振捣,通常只有工程量小、或者使用的是塑性混凝土的时候才会应用人工振捣的办法。振捣经过要快插慢拔,平均的选取插点的部位,避免发生漏振的状况。在插入振捣棒的时候要让其进入下层混凝土中,防止在两层混凝土中间发生缝隙。在一个插点要持续振捣20-20S,以表面没有下沉、没有气泡,泛浆或者水平为宜。假如应用平板振捣器实施振捣,则要确保其可以对已经振实部分的边缘实施覆盖。
2.4混凝土温度应力
混凝土因为其关键成分为氢氧化钙,在实施水化反应经过中会放出很多热量,而且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就会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度发生差值,这样就会因为混凝土本身的热胀冷缩形成内部的温度应力。在以前的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温度应力对构造的影响不大,通常状况下也不会被人们注意到。随着浇筑混凝土技术的运用,施工人员就不得不注重起温度应力对混凝土构造的影响。温度应力会影响构造整体性与内部稳定性,因此目前除了常规的混凝土水灰比控制与外加剂控制外,又对混凝土构造实施施工缝设计,可以相对好的抵消温度应力的影响。
2.5混凝土的裂缝
2.5.1施工缝的留置
施工缝是指在混凝土分段、分层浇筑的过程中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中间所产生的接缝,它不是真正的裂缝,而是存在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中间的一个结合面。施工缝的部位要留在构造剪力相对小而且容易施工的位置,柱子要选取留水平缝,最好在梁底部或者是板面的部位;而梁、板、墙要选取留垂直缝,连为整体的超大断面梁的同楼板,要在板底20mm至30 mm毫米部位留置垂直缝,如果板下有梁托,则要在梁托基部留置。有主次分梁楼板,垂直缝要在次梁跨度中部1/3区域内留置。墙上垂直缝也要留置于门洞口过梁跨中1/3区域内。
2.5.2混凝土的裂缝
混凝土的裂缝依据位置分类,有屋面顶板裂缝,室内墙柱裂缝和楼层裂缝等,依据宽度又能分为宏观裂缝与微观裂缝等,依据温度又能够分为水平裂缝与斜向裂缝等,裂缝形成的因素关键有外力负荷超过了混凝土自身的承载力、温湿改变造成构造改变和施工人员的违章操作等等原因。对于混凝土的裂缝,要使用相关的预防措施,例如在选取混凝土材料上,就要尽量使用低水化垫水泥,温度应力减小的作用进而使裂缝的产生减少;在施工阶段的监督上,要派专人监管施工作业流程,以防止违章操作的产生,同时留意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过程的标准化、合理化操作;同时留意夯实地基,把因为地基不均匀而出现裂缝的情况做好。
结语:
建筑工程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混凝土,在施工以前要把准备工作做好。在其过程中要遇到问题,要使用相关的应急措施。在建筑项目施工中以混凝土施工技术最为重要,除了要求混凝土的强度、完整性、耐久性之外,施工中还一定要对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原料实施选择与控制,这样来保证建筑项目整体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克.浅谈建筑工程中模板的施工技术问题[J].河南科技.2014(12)
[2]娄贵银.对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思考探讨[J].科技资讯,2012(20)
[3]张丹.浅析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新发展[J].商情,2013(31).
论文作者:谭振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应力论文; 温度论文; 状况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