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拉美国家竞争力的国际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拉美论文,竞争力论文,国家论文,背景下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而且这一进程还在不断加速。在此背景下,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变得愈加紧密。影响各国或地区经济变化的因素不再仅仅局限于各自的疆域之内,因此我们必须要用全球的视野进行研判。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为全球竞争力的强弱变化。这不仅反映了它们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所能获得的利益的多寡,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它们之间在制度、政策和生产力之间的差别。因此,对拉美国家的竞争力进行国际比较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债务危机之前,拉美曾是全球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在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激励下,一些发展较快的拉美国家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但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债务危机改变了拉美经济发展的轨迹。此后,拉美经济增长周期不断缩短,经济波动的频率有所加快,直至本世纪初期的阿根廷经济危机爆发。自2003年起拉美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并且具有持续时间长、增长质量好于以往的特点。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也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拉美国家的竞争力进行国际比较,可以一个新的视野观察拉美经济增长变化的结果,并且有助于我们了解拉美国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和主要竞争对手。
为了便于对拉美国家的竞争力进行国际比较,我们主要采用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指标。因为该指标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涵盖的国家多,而且按照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国别分类,有助于我们在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进行国际比较。世界经济论坛《2007-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①包括了全球1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23个拉美国家(加勒比地区有10个国家没有入列)。该报告按照发展水平的差异,将所有国家分成3类5组。第一类低收入国家中包括一组为人均GDP在2 000美元以下的44个国家,其中拉美国家有洪都拉斯、玻利维亚、尼加拉瓜、巴拉圭和圭亚那;另一组为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过渡的国家,其人均GDP为2000~3000美元的国家有18个,其中拉美国家有5个,分别是萨尔瓦多、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第二类为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其中人均GDP 3000~9000美元的一组国家有27个,其中拉美国家占11个,分别是智利、墨西哥、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巴西、乌拉圭、牙买加、阿根廷、秘鲁、多米尼加和苏里南;另一组为向发达国家过渡的11个国家和地区,其人均GDP在9000~17000美元之间,其中有两个国家来自拉美,分别是巴巴多斯及特里尼达和多巴哥。第三类是人均GDP 17000美元以上的31个发达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拉美国家入列其中②。
二是全球竞争力指标所包括的范围较广,既包含了经济统计中的一些硬指标,也包括了影响经济竞争力的制度、政策因素等软指标;既包括了国民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指标,也涉及了市场和企业运行的微观指标,基本上可以相对全面地反映各国综合竞争力的实际情况③。我们据此不仅可以将各国综合竞争力进行国际比较,而且还可以透过这些指标对影响各国竞争力的不同因素进行比较研究。
三是全球竞争力指标经过连续多年评定,可以对一国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变化进行动态比较,寻找出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变化的动态趋势,以及它们面临的挑战。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考了其他一些机构的相关统计指标④,这些指标的主要结论与全球竞争力的结论基本接近。
通过这些指标的国际比较,我们可以从近年来拉美国家竞争力的动态变化中总结出下述特点。
(一)拉美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全球排位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2007-2008年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只有智利排在第26位;另有4个拉美国家排在前60位,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上的水平,它们分别是巴巴多斯(47位)、墨西哥(49位)、巴拿马(56位)和哥斯达黎加(59位);处于全球竞争力排名中等偏下的拉美国家有10个,它们之间的排位差距较大,分别在63位至81位之间,其中有5个国家排列在77位至81位,拉美地区大国巴西和阿根廷分别排在68位和79位;7个拉美国家的全球竞争力排位相对比较靠后,其中有多米尼加(88位)、委内瑞拉(90位)、厄瓜多尔(94位)、玻利维亚(96位),以及排在百位之后的尼加拉瓜(102位)、巴拉圭(112位)和圭亚那(117位)。⑤按照全球竞争力排名,拉美名列第一的国家与排名最后的国家之间相差91位,因此很难将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在全球竞争力的整体水平进行概述。但是,如果我们以拉美国家相对集中的国际排位状况进行分析,从整体上可以说拉美地区在全球竞争力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见表1)。
(二)与相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比较,拉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并不占有优势,尤其是与亚洲同类国家相比,拉美国家竞争力更是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全球竞争力的排名中,排在低收入国家中的10个拉美国家,与同类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其中第一组中的5个拉美国家,按照它们在全球竞争力排名的顺序,只有洪都拉斯位于小组第10位⑥,排名相对靠前;玻利维亚排在小组的第20位,处于中等水平;尼加拉瓜居小组第24位,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而巴拉圭和圭亚那分别居小组第31位和36位,可以说是同组国家中竞争力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另一组向中等收入过渡的5个拉美国家中,只有两个拉美国家在小组排位居中,分别是第9位的萨尔瓦多和第10位的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处在小组的第13位,而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则分别位列小组第15和16位,几乎处于该组垫底的位置。在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中的11个拉美国家中,只有4个拉美国家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其中智利居第2位,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墨西哥、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分别在小组中列第8、11和13位,处在中等及以上的水平;巴西排在小组第14位,尽管在小组中接近中等水平,但是却明显地低于同组的南非(第5位)和俄罗斯(第10位);乌拉圭和牙买加分别位于第16位和第17位,处在中等偏下的位置。在该组排名最后的7个国家中,拉美国家占了4个,其中阿根廷和秘鲁分别居第21和22位,而多米尼加和苏里南更是小组中倒数第2和第1的国家。在向高收入过渡的国家中,巴巴多斯处于第8位,尽管该国在全球排名相对靠前(第50位),但是与相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却处于劣势;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则为小组倒数第一。
(三)从国际竞争力的动态变化看,拉美各国表现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国家,其全球竞争力各项指标也有明显的差异。
我们将2007-2008年度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与上一年度的排名相比,可以发现在被比较的拉美23个国家中,超过半数以上的国家(13个)排名下降了,其中最多的下降了10位;有两个国家与上一年的排名持平;只有8个国家的全球排名比上一年提高,其中提升最快的一个国家的全球排名上升了13位。从地区板块来看,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的表现要好于南美洲国家。与上一年度相比,墨西哥的排名上升了3位,中美洲地区除尼加拉瓜(下降了1位)和萨尔瓦多(下降了10位)外,其余国家的全球竞争力排名都上升了,其中洪都拉斯上升了13位,危地马拉上升了10位,哥斯达黎加上升了9位,巴拿马上升了4位(见表1)。因此从整体上讲,在过去的一年中中美洲的全球竞争力提高了。但是,南美洲的情况则相反,其整体竞争力排名有所下降。该地区仅有3个国家的全球排名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乌拉圭上升8位,智利上升1位,玻利维亚上升4位。另有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苏里南的排名保持不变,其余国家的排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巴西和秘鲁下跌2位,阿根廷下跌9位,余下的国家都下跌4~5位不等。
再从全球竞争力的各项具体指标来看,各国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即便同一国家,其各项具体指标也有明显的差异(见表2)。比如说,智利是拉美综合竞争力国际排名最高的国家,并且多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在卫生和初级教育方面,智利的全球排名却只排在第70位,明显落后于其他各项指标;巴西基础条件类的指标全球排名仅列101位,而在创新指标方面却明显地高于拉美多数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影响拉美国家竞争力的因素在各国中的差异。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到,尽管拉美国家的经济都经历了1982年债务危机的重挫,其后通过经济改革也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但是在运用不同的指标进行国际比较之后,我们发现拉美国家之间的综合竞争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对此我们做一简要的分析,以便找到拉美国家之间、拉美国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
按照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的分析,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中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它们之间影响竞争力的因素也不完全相同。⑦世界经济论坛将所有竞争力指标分解成3组12类支柱性指标,并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国家计算出3组指标的不同权重⑧。通过这些指标的国际比较,就有可能相对容易地找出影响拉美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按照世界经济论坛的分析,在要素驱动型的低收入国家中,包括制度、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稳定及卫生和初级教育在内的基础条件对全球竞争力的影响的权重占60%;效率提高的影响占35%,其中包括了高等教育和培训、商品市场的效率、劳动力市场的效率、金融市场的成熟度、技术准备和市场规模;创新和市场成熟度影响占5%。在效率驱动型的中等收入国家中,上述3组因素对全球竞争力影响的权重发生了相应变化。其中基础条件的影响占40%,效率提高因素占50%,创新和市场成熟度影响占10%。在高收入国家中,基础条件的影响占20%,效率因素占50%,创新和市场成熟度的影响占30%⑨。由于拉美国家分别属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因此决定它们竞争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是基础条件和效率。
从拉美国家的整体情况来看,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的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对它们国际竞争力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在综合竞争力的12类支柱性指标(及其下属的子指标)中绝大多数指标都涉及体制、经济和社会的基本环境等,其中很多内容都与拉美国家近20年结构性改革密切相关。以在全球竞争力排名居前、并在拉美稳居第一的智利为例,其3组指标的全球排名相对比较平均,基本都处于全球靠前的位置。第1组基础条件全球排名33位,第2组效率指标全球排名28位,第3组技术创新和市场成熟度全球排名第36位。这与智利政府长期坚持改革,并且保持改革的连续性、系统性,不断地深化和完善改革是密切相关的。在前两组的10类支柱性指标中,除去市场规模这一硬指标外,智利只有在卫生和初级教育方面落后于一些拉美国家,其余8类支柱性指标都在拉美保持领先。与此相对应的是巴西,尽管该国在效率及技术创新和市场成熟度两组指标居全球中等偏上的水平,分别位列第55位和41位,但是其基础条件指标却在全球排名101位,严重影响了巴西综合竞争力的全球排名。如果我们再对这组的具体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进一步发现巴西在经济制度和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宏观经济稳定方面,巴西在全球131个国家中排名第126位;在制度方面排名只排在第104位。这两项指标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巴西在其经济改革中制度和政策改革相对滞后。
近年来,拉美国家对此前的经济改革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有些国家在局部调整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完善经济改革,保持了改革及其政策的延续性;也有些国家调整了经济改革的方向,使得原有的改革出现了停滞或倒退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些国家的市场环境。这两种状况对拉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例如,在全球竞争力第1组第1类支柱性指标中,有10个拉美国家的全球排名在100位之后,其中有5个国家排在全球倒数10位之内,阿根廷、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巴拉圭和委内瑞拉分别位居第123、124、125、129和131位。中美洲只有尼加拉瓜排在百位之后,名列108位。这些国家大都是在政府换届之后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先前的经济改革的方向,在主要经济政策层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在第2组第6类的商品市场的效率指标中,上述国家的排名也都在全球110位之后,其中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分列123、124和125位。这类指标中所涉及的子指标都与拉美国家经济改革对国内市场环境的影响直接相关,并且还直接对这些国家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世界经济论坛的商务竞争力指标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这些国家的企业竞争力、企业市场条件、公司管理和战略等全球排名也都在100位之后⑩。
劳动力市场是影响拉美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对中等收入国家的竞争力影响尤为突出。它主要表现在其灵活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劳动力市场效率方面。拉美国家在这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全球排名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智利和哥斯达黎加的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全球排名领先,分列第14和18位;相反,有8个拉美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的全球排名在100位之后,并且主要集中在南美地区,包括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巴拉圭、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和阿根廷更是居拉美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排名的最后,其全球排名分别在第114、116、121、123和129位。与此相比较,中美洲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普遍好于南美国家,其全球排名要明显高于后者。在拉美国家中,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对整组效率指标,以及综合竞争力都有较大的影响,这在中等收入国家中表现尤为明显。在这类国家中,效率提高对全球竞争力的影响要大于其他两组指标。比如在效率指标中,墨西哥的其他各项支柱性指标的全球排名都明显高于其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排名,后者的全球排位在第92位,是该国所有分类指标中排位最靠后的一项指标。这不仅影响了该国在效率指标中的全球排位,也影响其综合竞争力的全球排位。墨西哥劳动力市场主要受非正规部门所占比重较大的影响,使其在很大程度上缺少了稳定性。巴西的情况基本相同,尽管该国在整组效率指标中全球排位第55位,但其中劳动力市场的单项全球排名只列第104位,在整组指标中排名最靠后,从而影响了该国综合竞争力的全球排名。反过来,智利和哥斯达黎加的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拉升了它们整组效率指标的国际排位和全球竞争力。
拉美国家对外国投资模式的选择对它们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以综合竞争力中的创新指标为例,拉美国家名列第一的是中美洲小国哥斯达黎加,其全球排名第35位,而同一地区的其他国家排名都在100位之后,即便是该项指标在拉美名列第二的地区大国巴西的全球排名也落后于哥斯达黎加9位。另外两个地区大国墨西哥和阿根廷则分列全球第71和91位,远远落后于哥斯达黎加的全球排名。在拉美国家ID(研发)投入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哥斯达黎加则在市场开放中通过吸收高新技术的外国投资,提升了本国的创新能力。1996年国际IT行业的龙头企业英特尔公司宣布在哥斯达黎加投资建厂,此后又有多家外国IT企业投资该国。这些IT企业改变了哥斯达黎加传统出口结构,较大幅度地提升其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1999-2006年,英特尔公司的出口就占哥斯达黎加出口的20%,对该国GDP的直接贡献率达到了5%。(11)继IT企业之后,医疗器械跨国公司也相继投资哥斯达黎加,截至2007年共有22家外国医疗器械公司在该国投资设厂,其中包括行业龙头企业。这些跨国公司巨头在哥斯达黎加的投资带动了该国国内相关生产链的建设和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从而对该国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础设施落后是影响拉美国家竞争力的另一因素。债务危机之后,拉美国家受资金短缺和财政政策调整的影响,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公路、铁路、港口等基本建设停滞,使得原有的基础设施老化,从而严重制约了拉美国家综合竞争力。从各单项指标来看,拉美有6个国家的全球排名在100位之后,尽管这一数目不是基本条件各项指标中最差的,但它对拉美国家竞争力的影响却很大,这在拉美低收入国家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在这组国家中,除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情况相对较好外,其余国家的基础设施指标的排位都不尽如人意,其中有5个国家排名在全球100位之后(巴拉圭为126位,玻利维亚118位,尼加拉瓜116位,圭亚那和委内瑞拉分别为106位和104位)。哥伦比亚和尼加拉瓜的基础设施是基本条件指标中最差的。此外,在拉美中等收入国家中,基础设施落后同样严重影响了其中多数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但各国的情况不完全相同。这一组拉美国家中除智利和巴巴多斯的情况较好(全球排名在31位和29位),另有4个国家(巴西、多米尼加、牙买加和巴拿马)的基础设施是基本条件这组指标中最好的。秘鲁、苏里南和乌拉圭的基础设施则是基本条件所有分类指标中最差的,尤其是秘鲁该指标全球排名106位。其余国家基础设施指标虽然不是基本条件指标中最差的,但却仍有大幅度改善的余地。例如,尽管哥斯达黎加全球竞争力的排名在拉美居第5位,但是其基础设施的全球排名仅列第95位,很显然是影响其全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拉美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以及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进行的初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近年来,拉美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其综合竞争力有所提高。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拉美国家竞争力的改善速度相对要缓慢些。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在一些领域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它们的综合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拉美国家严格财政政策、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等对宏观经济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全球竞争力中拉美国家宏观经济稳定的指标明显好于其他各项分类指标;拉美债务危机之后进行的金融改革同样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拉美绝大多数国家金融市场成熟度在其全球竞争力各项指标中表现相对较好。但是与其他地区和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出现的变化相比,拉美国家的前进步伐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因为在全球化不断加速的情况下,各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变得愈加激烈。
如以影响一国创新能力、进而可以提升其全球竞争力的国家ID投入为例,尽管拉美国家的投入普遍偏低,但随着拉美经济的逐步改善,它们用于ID的资金还是在逐步增加。按照拉美经委会的统计,1990-1995年拉美国家ID投入135.2亿美元,而在5年之后的3年内拉美国家用于这方面的资金增加到192.4亿美元(见图1)。但是与同时期的世界情况相比较,拉美国家用于ID投入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全球水平。同期内全球用于研发的资金由5 200亿美元增加到了7400亿美元,拉美国家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则没有变化,一直维持在2.6%。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拉美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及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除此之外,近年来拉美国家为改善其国际竞争力所做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拉美货物贸易出口结构的变化反映出来。据拉美经委会统计,2003-2006年拉美国家的出口结构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与前5年相比,在墨西哥、巴西和中美洲国家都有明显的增加,同期内拉美中等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如果将拉美在这方面的变化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期变化相比,我们可以发现拉美国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高技术产品所占出口的比重仍然相对较低。
另外,通过拉美国家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国际竞争力变化的影响。近3年来,拉美地区在全球货物贸易中所占比重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与其他地区相比,拉美国家的上升速度明显落后。拉美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无论与其历史相比,还是与其他地区所占份额相比都相对较小。按照WTO的有关统计,债务危机之后的头10年,拉美(不含墨西哥)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此前的4.4%下降到3%;1993-2003年,拉美(不含墨西哥)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维持在3%,处于相对停滞状态;2003-2006年,拉美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由3%增加到3.6%(12),但仍没有恢复到债务危机之前的水平。墨西哥的变化得益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其形势要好于整个拉美地区,从1993年起扭转了在全球贸易总量中所占比重持续下跌的趋势,在此后的10年中便增加到了2.2%。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同时期内全球贸易的快速增长,以及其他地区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的急剧扩大,很显然拉美国家的变化赶不上全球贸易的扩张速度。因此,尽管拉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有所改善,但是从其国际比较及实际产生的效果看,仍落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二)拉美国家的竞争力受到来自亚洲国家和欧洲转型国家的严峻挑战,其传统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减弱。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拉美国家受到了来自亚洲和转型国家的挑战,而且逐渐形成一种区域性挑战。比如在低收入国家中,除了印度之外,印尼、越南、斯里兰卡、菲律宾、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的全球竞争力排名都高于同组的拉美国家;在中等收入国家中,同水平的亚洲国家的竞争力排名也都在同组拉美国家之前。因此,拉美国家的竞争力面临亚洲全面挑战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此外,通过拉美国家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全球排名,我们还可以看到,拉美传统的劳动力优势正在缩小。缺乏灵活性的劳动力市场、较高的劳动力成本,以及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不规范的保护,正在成为影响其综合竞争力提高的不利因素之一。因此,就多数拉美国家而言,在劳动力市场进行必要的改革是提高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另外,南美国家在面临亚洲和转型国家竞争压力增大的同时,还受到了来自中美洲国家的竞争挑战。除尼加拉瓜外,中美洲国家的综合竞争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竞争力排名都在除智利之外的南美国家之上。在低收入的第1组国家中,洪都拉斯位列同组拉美国家排名之首,尼加拉瓜的排名也在巴拉圭和圭亚那之前;在第2组的过渡国家中,萨尔瓦多排在同组拉美国家之前,危地马拉的排名也领先于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在中等收入的第1组国家中,除智利之外,墨西哥、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的全球竞争力排名都超过了其余南美国家。此外,墨西哥和中美洲、多米尼加通过与美国签署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它们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这对南美多数国家来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
(三)拉美国家应该通过制度和政策创新才能有效地应对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竞争力的挑战。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制度和政策对一国的综合竞争力具有很大的影响。尽管通过此前的经济改革,拉美国家在制度和政策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拉美国家在制度和政策层面也不断遇到新问题。它们在有关制度指标的全球排名相对落后表明,它们需要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和政策,这样才能有助于拉美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但是,就具体国家而言,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同,因此在制度和政策创新的具体措施方面应该是有差异的。以智利为例,尽管其全球竞争力排名领先,但是在初级教育方面却相对落后,相对其他拉美国家而言,智利更需要在基础教育制度方面有新的创新。因此,拉美国家不可能遵循某种单一模式进行制度和政策创新,而是需要根据它们各自的实际情况争取制度和政策创新有新的作为,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它们的全球竞争力。
(四)国际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上涨对拉美资源型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从整个地区看对于改善其国际竞争力的作用将是有限的。
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拉美油、气生产国和粮食生产国的竞争力,同时也会给非资源型国家带来间接的积极影响。首先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对它们的生产国的出口较为有利,在增加出口收入的同时,也会有助于改善这些国家在全球出口中的地位。近年来拉美国家全球贸易比重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其次是提高拉美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区位优势。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得对外贸易中运输成本提高,这会对一些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原本因为劳动力成本低廉而占有出口优势的地区,会因运输成本上涨而有所改变。这给与美国相距较近的拉美国家带来一定的区位优势。如果能源价格持续上涨,这种优势将会愈加明显,并会有利于它们出口竞争力的提高。
但是,由于拉美既有能源和粮食生产国,也有这类产品的进口国;既有以美国为主要贸易对象的国家,也有贸易对象相对较为分散的国家,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在改变拉美国家出口结构、增加一些国家出口及其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拉美非资源国和粮食进口国,不仅会给这些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带来压力,而且还会影响它们的国内通货膨胀,带来宏观经济稳定的压力。通过各种传导机制,这种压力也还会影响能源和粮食出口国。因此,总起来说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对拉美国家竞争力的积极作用是有限的,单纯依赖国际贸易比价的改变,或者某种产品价格上涨的外部因素来提升拉美国家全球竞争力的实际效果将是有限的。
(五)中国企业走向拉美需要考虑拉美国家竞争力因素,选择好对象国、投资项目与合适的市场。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拉美直接投资迅速增加,一些大型投资项目进入拉美,并且开始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截止2006年末,中国在拉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已经有巴西(1.3亿美元)、秘鲁(1.3亿美元)和墨西哥(1.29亿美元),其中巴西的存量在2003-2006年间增加了157%。同期在委内瑞拉、厄瓜多尔、阿根廷、智利和古巴,中国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增长的幅度分别为269%、6998%、980%、1345%和329%。(13)但是,由于拉美各国综合竞争力有较大的差异,而影响这种差异的因素(制度和政策、资源配置、市场运行机制等等)在各国之间又有明显的不同。因此,随着中国企业,尤其一些大型企业对拉美投资热情的高涨,并将其国际化战略延伸到拉美,中国的投资者更需要注意在拉美的区位优势的选择,规避必要的风险;在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产品市场等情况下,做好必要的可行性研究,选择最佳的投资对象,制定有效的投资战略,以争取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注释:
①World Economic Forum,"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7-2008",2007 World Economic Forum.http://www.gcr.weforum.org/
②Xavier Sala I Martin,Jennifer Blanke,Nargareta Drzeniek Hanouz,Thierry Geiger,Irene Mia,Fiona Paua,"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Measuring the Productive Potential of Nations",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7-2008,World Economic Forum p.9.
③Irene Mia,Emilio Lozoya Austin,"Assessing the Foundations of Mexico's Competitiveness: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07-2008",White Paper,World Economic Forum,p.26.
④IMD,"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08".http://www.imd.ch/publications/wcy; Tim Kane,Kim R Holmes,Mary Anastasia O'Grady,"2007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The Heritage Foundation,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07; 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7".http://www.wto.org/English/res_e/statis_e.htm;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的多项指标。http://www.eclac.org
⑤2007-2008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所统计的国家比上一年度的122个国家增加了9个,但是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在这里采用了世界经济论坛基于2006-2007年度国家数量的2007年排名。
⑥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在这里采用的是世界经济论坛指标中按照2006-2007年度的国家数量所排列的2007-2008年度全球竞争力排名。
⑦Irene Mia,Emilio Lozoya Austin,"Assessing the Foundations of Mexico's Competitiveness: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07-2008",White Paper,World Economic Forum,p.8.
⑧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2008年世界竞争力年鉴》、美国传统基金会与华尔街日报联合编纂的《2007年度经济自由度指数》、世界贸易组织《2007年国际贸易统计》及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的多项指标。
⑨Irene Mia,Emilio Lozoya Austin,"Assessing the Foundations of Mexico's Competitiveness: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07-2008",White Paper,World Economic Forum,p.8.
⑩Michael Porter,Christian Ketels,Mercedes Delgado,"The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 of Prosperity:Finding from the Business Competitiveness Index",2007 World Economic Forum,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7-2008,pp.13-14.
(11)哥斯达黎加投资促进局:"The Costa Rican Experience in IT Sectors:The Case of Intel".http://www.cinde.org
(12)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7,p.10.
(13)扣除中国在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的投资。按照《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报告》数据计算得出。